APP下载

镇江传统民居室内外装饰元素研究

2019-01-31

镇江高专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厅堂天井隔板

孟 婷

(镇江高等专科学校 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镇江 212028)

“传统民居包含着因地制宜、因材致用、充分利用空间并与风土环境相适应的正确建筑原则和经济观点”[1]4。民居建筑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城市发展和人文精神,其艺术价值越来越被人们认可。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许多传统建筑面临着被拆毁、改建或弃置的命运,这些宝贵的建筑遗产亟待研究和保护。

笔者以镇江市的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西路地区传统民居的建筑构件、生活用品、陈设艺术等方面的实地考察,归纳和总结镇江传统民居的装饰艺术元素,发掘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为当地旧房改造提供参考。

1 概述

1.1 传统民居分布

镇江主城区传统民居规划完整,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类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多建于明、清两代;另一类则是中西结合式或仿西式民居,建于近代”[2]。镇江曾经水路交通发达,西津渡为当时重要的码头,商户在周边建楼盖屋,商行店铺鳞次栉比,商贾云集,热闹非凡,西津渡附近形成了镇江传统民居的主要聚集地,现已开发成西津渡景区。

西津渡景区沿五十三坡向南,有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名大西路,这条马路曾经是镇江城外的重要主干道,十分热闹。沿大西路分布着众多小巷,如九如巷、三元巷、杨家巷、山巷等,镇江主城区部分传统民居就隐身于这些小巷之中,其中,有些民居经历多年易主、改造。这片民居群排列整齐,均为带天井的四合院形式,三进、五进,甚至七进,进进相通,可穿堂而过,直达民居群外。第一进大门设在中轴线上,中间进户为出行方便,在侧墙另开主门,但每进之间仍可通过院落大门相连,院落门可开可合,开则通风、通人,闭则形成私密空间,互不影响。笔者还犹记小时候居住在其中的某一院落,放学回家时打开院落大门呼朋引伴、穿梭玩耍之景,甚是怀念。

1.2 历史人文背景

镇江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唐宋时称“润州”,民国时期为江苏省省会,素有“天下第一江山”美誉。镇江地处江南地区,长江、大运河穿城而过,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气息。同时,运河南北节点的特殊地理位置,使镇江受到北方文化与吴文化的影响,表现在建筑上既有北方的粗犷大气,又不乏南方的柔美细腻。

“与南京相比,镇江的建筑环境中少了些都市风范和主流性;与扬州相比,镇江的建筑形式又多了一层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3]74镇江自1861年正式对外开埠后,英国随后在镇江设立领事馆,这对镇江的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镇江出现了一批独具特色的近代建筑。

1.3 生活形态文化

镇江受儒家文化影响,尊重儒家伦理道德价值观,表现在建筑上为对称、均齐的布局方式。居住以家庭为单位,亲族同居,民居表现为一定的内向性。同时,镇江城内外有多种宗教传播,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很兴盛,因此镇江建筑上会不同程度呈现出多种宗教文化,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宗教图案在建筑装饰中的运用。

1.4 地理气候特点

镇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夏季气温较高,潮湿多雨,冬季干燥寒冷,每年的6—7月份会出现一段“梅雨期”,传统民居按照“坐北朝南”的原则建筑。

镇江境内多河流和丘陵山区,地理条件复杂,市区有多座小山坡,传统民居大多因地制宜,随山脉起伏。如京畿岭一带民居依山而建,颇具特色。

1.5 建筑材料应用

镇江传统民居建筑基本上为木质结构,但由于梅雨影响,木材容易发霉腐烂,因此民居建设往往在柱子底部垫上石质基层,底层居室地板下也会架空设置,以便通风。此外,一般居室都高于厅堂,而厅堂又高于庭院。建筑墙面多为砖墙,屋顶覆以小瓦,整座建筑以灰黑色为主,并筑有山墙以防火灾。与徽派建筑的张扬相比,镇江民居更显低调含蓄。自英国在云台山麓建造领事馆后,西方建筑风格开始影响镇江民居建筑形制,建筑结构上表现为拱券廊柱的运用,建筑材料上表现为红砖在外墙立面上的大量使用。

2 建筑空间布局

镇江传统民居建筑平面格局大多如此:坐北朝南,前后按进可分为三进房、五进房,最多七进房,“进”越多占地面积越大,建筑规模也越大。整座建筑沿中轴线排列,进大门后以“进”为单位重复构筑,一进一般包括天井和堂屋,堂屋可以是平房也可以是二层小楼。院落最北为生活厢房,建筑群的东侧或西侧因地制宜地设置巷道,并与各进院落相连,起到快速通道的作用,又形成了庭院景观。整座院落既讲究工整又不乏天然趣味,各院落既有一定的联系性又顾及到私密性,简洁明了,空间利用率高。文中重点提及的当地民居为镇江市区中华路附近打索街的陆小波故居及市区演军巷内五柳堂,前身均为镇江城区著名工商业者的故居。后陆小波故居曾被房管部门征收,用作租赁公房,五柳堂也曾作为某机构办公室。现经修复、布置,两栋建筑已成为当地重要旅游景点,向游客免费开放,并为当地传统民居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2.1 大门

大门是建筑的门面,对于镇江传统民居装饰来说,大门门头的装饰非常关键,反映出屋主的经济实力与社会地位,也显示出屋主的审美情趣。镇江传统民居大都属于内向、闭合院落,简窗深庭,大门正面一般不作过分装饰,多为由青石与青砖组成的清水磨砖墙。考究一点的民居,会在檐下挑出青砖门罩,门洞带有门挂牙。所谓门挂牙,“就是在两个门上角处设置,做法为用三、四片砖从门竖边叠涩而出,并且其上雕有花纹”[4]。镇江民居中的门挂牙形状有方有圆,线条优美,表面雕有精美的图案,常见的有卷草、花朵等植物图案。陆小波故居大门就设有门挂牙,造型简洁美观。若是木质大门,在大门上方青石以及门前圆形抱鼓石或方形门枕石上,多雕刻有琪花瑶草、祥鸟瑞兽等,纹样都极其简洁概要,绝不繁杂,虽不如徽派民居那样恢宏,但简单耐用,富有乡土气息。

2.2 天井

天井的作用主要为采光、通风、交通以及排水等,镇江传统民居中的天井既是院落间的分隔空间,也是家庭亲近自然的活动空间。天井一般为方形,也有部分因地形原因出现异形,如五柳堂的梯形天井。除第一进的天井带有照壁墙外,其余天井都由前后堂屋封闭围合而成。天井东西两侧一般为厢房,如建筑面积过小则不设厢房,直接以外墙围合。在陆小波故居第三进天井的东西两侧还设有过廊半亭,增加趣味。天井地面大都以青石板铺设,并夹杂青砖构成几何图形装饰,天井靠近堂屋的一圈地基适当加以抬高,以确保屋内排水顺畅、通风干燥。与徽派民居相比,镇江民居中的天井更为敞亮,四周屋檐更为开阔,采光通风极好。

2.3 堂屋

镇江传统民居沿中轴线排列堂屋,一般为平房或二层小楼,前进堂屋作为对外的会客空间,后进堂屋多设为起居空间。堂屋内部厅堂正面设置一整面隔板墙,隔板墙后设有一门,可经由隔板墙上的隐形门通往后进院落。有些堂屋从通透角度考虑,整面隔板墙都为可打开的活动门,增加了空间利用的灵活性。堂屋的厅堂两侧设有东、西两间正室,正室内部向天井方向延伸,形成东西两侧厢房,犹如套间,扩大了房间使用面积。有些民居亦会在天井两侧单独设置厢房,增强私密性。堂屋若有小楼,会在厅堂隔板墙后安置楼梯间,通往二楼。陆小波故居中的第一、二、三进都为平房,第四进为二层小楼,楼上下皆为三间两厢,呈“凹”字形。

图书馆可采用人工咨询服务、图书馆主页、微信群以及电子邮件的方式开展图书预约服务,以方便读者接受该服务。

2.4 庭院

镇江传统民居中庭院的布局比较随意,在整座建筑中所占面积并不大,一般都在建筑群的东西两侧,与巷道相结合,形成独立的庭院空间,如陆小波故居中的东侧庭院。也有部分庭院与天井结合,如五柳堂二进天井庭院,面积虽小,颇具观赏性。庭院一般以常青绿植和假山石为主,讲究层次性,地面材质常以青石板为踏步,也有部分做成鹅卵石拼花效果,讲究自然意趣。庭院的布局虽较为随意,但装饰上尽显屋主品味。

3 建筑构件元素

3.1 屋顶

所谓“屋顶”,从狭义的角度上来看,即为建筑顶端的遮蔽物,一般是指坡屋顶上所安置的薄板、石板以及平顶上所安置的卷材[5]。镇江传统民居普遍采用的是硬山坡屋顶,顶上铺设青瓦,在檐口处用雕花瓦当装饰,颜色为黑色或灰色。两边墙垣筑成马头墙样式,与皖南民居一样。马头墙主要的功能是防火。防火,是木结构房屋不可避免要考虑的安全问题。

3.2 梁柱

镇江传统民居开间一般为三间两室,根据室内空间需求的不同,房屋采用抬梁式和穿斗式混合的木构架承重结构,厅堂为抬梁式,形成较大的室内空间,山墙为穿斗式。梁柱多为杉木料,也有樟木料,房屋被柱子自然隔成三间,柱子间夹木墙板,梁柱全部裸露,着红色或黑色油漆,朝向厅堂的隔板墙也配合梁柱涂以红色或黑色油漆,形成装饰的整体性。柱子下方的柱础为鼓形,由青石加工而成,防霉防蛀,造型简洁,没有雕刻花纹或其他装饰。

3.3 墙体

镇江传统民居中的墙体多为青砖砌成,起到围护、防风、隔热的作用。墙体颜色大多为青灰色,有些青砖墙面经过后期白色涂料的粉刷,形成通体白色墙面。墙体普遍形式为硬山式,山墙顶部带有“马头墙”,起到防火、隔火的作用。根据房屋的体量,马头墙一般多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可多至五叠。陆小波故居采用的是两叠式,五柳堂采用的是三叠式,高低错落,富有节奏感,甚是好看。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镇江地区还出现了一种圆形的山墙样式,虽其功能还是为了防火,但在装饰样式上是与西方建筑、宗教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墙体装饰方面,除在青砖上雕刻外,天井门上的墙垣上还开有正方形墙洞,墙洞内用青砖或青瓦搭建成几何装饰图案,起到装饰、通风、采光的作用。

镇江民居墙面还有一个特色是墙抹角,在墙面直角转弯处将直角倒圆,倒角处高度大约为一人高左右,上方用叠涩砌砖法砌砖,将抹角与上方墙砖直接衔接,墙抹角也有将直角倒方角的做法,镇江五柳堂采用的就是这种墙转角抹角做法。墙抹角是人体工程学在实际中的充分运用,体现了当地匠人的聪明才智。

3.4 地面

在镇江传统民居中,室外地面最常用的材料是青石板和青砖,青石板可条铺可块铺,在重点装饰的地方可用带图案的青石板铺在中间位置形成焦点,加强装饰。在用小青砖铺砌的地面上,也有用小青砖在部分装饰重点处拼成图案的做法。室内厅堂部分一般是用块状青砖铺设;卧室书房等私密性空间采用木地板铺设。由于镇江地处长江下游,有较长的梅雨期,室内容易潮湿,所以室内地面较室外地面有所抬高。在木地板下架空结构里,外墙部分有砖雕通风孔,内部隔板墙部分别有木雕通风孔,防潮除湿。

3.5 窗户

4 艺术装饰元素

4.1 木雕

由于镇江传统民居多采用木质结构框架形式,因此木雕成为装饰空间、体现屋主审美情趣以及表达美好愿景的主要方式。当地民居的木雕装饰不像徽派建筑那样精雕细琢,极尽繁华,而是如行云流水,简洁流畅。木雕装饰主要是在隔扇门窗、厅堂门额、环廊栏杆挡板等处,采用平面阴刻或平面阳刻两种形式,在木板上直接雕刻,题材主要以花鸟虫鱼、吉祥图案为主,在陆小波故居和五柳堂里都能看见。木雕并不彩绘,而是与板材施以同种色彩,或红或黑。总体来说,镇江传统民居的木雕装饰从材料到风格,都较为简单朴实,不累赘,不矫揉造作。

4.2 砖、石雕

镇江本地民居中的砖、石雕主要用来装饰屋檐口、门楼、照壁墙等,造型都较为简单,有动物和文字等图案形式。最常出现的动物为蝙蝠,常被刻在家中作为福气的象征。最常出现的文字图案为“福”“禄”“寿”“喜”,如陆小波故居进门照壁处的“福”字石雕,表达了屋主美好的愿望。砖、石雕细节的刻画不算精细,装饰面积也不大,大多采用深浅浮雕工艺,朴实无华,雅俗共赏,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4.3 隔断

室内隔断主要有两种形式:隔板墙和隔板门。做法是在房屋梁柱框架处加以木质隔板,实隔为墙,虚隔为门,由于只是起到分割空间的作用,所以在隔音效果上并不理想。隔板厚度薄于梁柱直径,在隔板两侧均能清晰地看到梁柱结构,靠近厅堂一侧的隔板往往跟梁柱颜色一致,漆成红色或黑色,靠近正室一侧的隔板却漆成白色,通过颜色加强居室空间内或红或黑梁柱结构的线条感,使得室内空间棱角分明、简单规整。

4.4 家具

4.4.1 厅堂、餐厅

自古以来作为接待贵宾的厅堂都是居室的装饰重点。在镇江传统民居中,每一进院落的堂屋中厅都设置成厅堂,为配合设置在建筑中轴线最北端院落的厨房,通常将倒数第二进堂屋设置成餐厅。厅堂家具配置主要由桌类、椅类、条案类、架几类家具组合而成。

镇江传统民居厅堂后门前大多立一木质隔板,隔板可为全开敞活动门板,也可为中间固定两侧开小门的形式。隔板后为一巷道,可通往后进院落,也可设置楼梯通往二楼空间。隔板正立面为厅堂装饰主墙,一般装饰有匾额、字画等,有些大户人家会在隔板上方做一些木雕刻装饰,但都十分简洁。隔板前主要放置条案、八仙桌及两张扶手椅,厅堂内东西两面墙上主要以字画装饰为主,靠墙各放置两张扶手椅或靠背椅,空间如还有盈余则设置茶几。餐厅设置基本相同,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室内中部另放置一圆桌,并根据家庭人数在东西隔板墙前放置相应的靠背椅,不放置茶几。

4.4.2 卧室

卧室中的家具主要有床、衣橱、梳妆台、桌椅等,根据房屋等级不同,家具配备的豪华程度也有所不同。主卧室面积较大,床具多为架子床,床身周围有四根立柱,并挂有床帐,床架及床冠花板上木雕精美,图案吉祥如意。主卧室还可靠墙放置立式衣柜、梳妆台、边柜、木箱等。厢房内面积有限,一般只设置普通木板床,另配一桌一椅一矮柜而已。

4.4.3 书房

镇江传统民居一般将书房设置在一楼或二楼的厢房内,可与正房相连形成套间,也可单独朝向天井开门,形成完整一间。室内书桌靠内窗放置,窗外为天井,采光甚好,天井景色一览无余,自然惬意。整个空间装饰风格大多以简洁为主,家具除书桌外,还会有书柜、箱子等,墙面以白色为主,仅在边角处以梁柱线条勾边,墙上挂有字画,彰显屋主喜好。

5 结束语

“建筑,作为一种特殊品格的艺术,它是物质和精神、主体和客体、技术和艺术、形式和内容、自然和社会、历史与现实的‘多元整合’。”[6]255地方传统民居在传达当地居民的认知、审美和情感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镇江传统民居建筑及装饰浓缩了历代镇江人的文化习俗,当地人朴实无华、追求实用主义的精神特质也在建筑装饰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保护修复镇江传统民居时,应合理使用传统民居装饰资源,尽可能保留原有装饰样式,让后辈们了解并读懂当时历史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价值理念,体味其中的文化内涵,从而保护和继承好宝贵的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厅堂天井隔板
钢箱梁跨间横隔板设计研究
不同火源位置情况下的内天井结构建筑
Neve Tzedek天井住宅
大直径卧式容器分液隔板的应力与变形分析
压力容器隔板的一种设计方法
秋夜(1)
天井庭园,幻境犹深
登堂入室
雨天
梳子小改装立马变成抢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