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教学活动设计

2019-01-31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23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深度学科

(江苏省徐州市云兴小学)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

“深度学习”的概念最早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它是机器学习中一种基于对数据进行表征学习的方法。在教育领域,“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学习,是指学习者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且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的一种学习”。2014年,国家教育部基础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提出“深度学习”的概念,并在全国多个实验区进行“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的研究与实验。在此,“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和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

二、“深度学习”内涵解读

(一)课程意识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拥有课程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拥有什么样的课程意识,就会有什么样的课堂。课程意识与教学意识相对应。课程意识指向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学意识指向学生当下知识的掌握。当教师将教材的课时进行整合,指向课程,学生的发展也就由被动的片段式学习指向整体发展。深度学习的出发点即在“日常教学中很好地实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恰巧,“基于课程意识的教学是指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因此,理解深度学习的首个关键词,是真正理解课程,以课程意识为主导进行教学设计。

(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提出,曾一时让老师无所适从,如何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给了抓手。通过深度学习的定义,我们了解到其最终的落脚点在“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即“以核心素养为纲的统领,意味着学科教学首先考虑的不再是学科知识本身,而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纲,让课程真正回归儿童本位,回归发展本位。”

现代教师,不应该在教学时,心里只有学科知识,在教学设计时如果只想到如何将知识点给学生,就是大错特错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 ,学生得到的往往也只是靠死记硬背记住的知识点。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得教师深思:作为教师的我们真正要给学生什么?在我看来,“学科”应该包含三个方面内容:学科的本质属性、学科的核心任务、学科的思想方法。作为一名学科老师应该给学生的是让学生掌握该学科的本质属性,能够获得学科素养并且完成该学科的核心任务,同时习得该学科的思想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不同学科的特点,不同学科对学生的发展给予不同影响。另外,教师首先要是学科专业扎实的人,才能对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施加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近几年“综合课程”慢慢走近学生。“综合课程”是否有悖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呢?答案必然是否定。“综合课程”淡化学科界限,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这是值得我们欣喜的地方。

(三)学科课程标准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常常把研读课标当作口头标配,然而真正静下心去研读的,或者读懂读透的很少。学科课程标准是学科培养的蓝图与标准,是基本要求。在进行“深度学习”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主题的选择与课程标准相契合。对课标的研读要做到反复。教师只有对培养学生的基本要求了然于心,才不会偏离轨道,人云亦云。

需要指出的是研读课标的范围不仅仅囿于教师从教的学段,可以向其以上学段研读,因为知识体系的架构与学生的发展都需要教师整体把握。如果一位教师能够做到对本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与整体要求烂熟于心,学生的发展也必然是顺其自然的事。

(四)单元主题教学

单元主题教学的提出,始于其与常规教学设计的不同。如常规教学强调依据教科书呈现的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以知识的掌握为主,而单元主题教学则强调围绕单元主题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形成更具功能性的知识结构,使得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核心素养。

主题教学的相关研究有很多,然而大部分的研究仅仅指向将微观单元内容整合,而忽视了宏观的方向。“基于学科核心知识确定内容主题,以主题引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主题教学打通知识到素养的通道。”“深度学习”在强调单元主题教学的同时,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确定单元主题时,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单元主题的选择。按照教科书的章节进行内容整合、按照学科核心素养的进阶,跨越年级与学段、按主题性任务组织,同时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最后,按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任务跨学科组织。二是单元主题统领教学,指向的必然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三是主题引领下的活动任务要有挑战性,这一点即为“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应用。

(五)学习目标

常规教学设计中,学习目标的设置常常以课时内容为依据,从教师视角出发,以三维目标为设计维度,顾曰“教学目标”。而“深度学习”则从学生视角出发,超越三维目标,强调整体,顾曰“学习目标”。教师在进行学习目标的设计时首先要有单元主题整体目标,其次分课时目标进行支撑。同时,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充分调研学情、结合国家课程标准与教材、考虑学科核心素养。

只有学习目标清晰、明确有逻辑顺序,单元主题活动在进行时,才不会偏离轨道。其实在“深度学习”实施过程中,常常出现前后不一致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审思,需要持续性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六)持续性评价

关于评价的研究与使用,教师们已形成共识:持续使用形成性评价胜过频繁使用总结性评价。在“深度学习”中强调使用持续性评价,持续性评价是以学生素养、学生深度互动为指向。学习目标的实现是评价的落脚点,学习目标是出发点,因此对于教师来说,首先要有清晰的评价目标与公开的评价标准,学生可以在活动中与活动后接收每一个环节的反馈,同时,教师与学生都要不断反思与总结。

三、结语

任何一种理念只有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与感悟中才可以得以证实是否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益。作为一线教师,需要做的是,理解、接纳、实践、总结。我作为“深度学习”的实践者,需要做的还有很多,需要去理解的也有很多。只有自己懂了,才能设计出“为理解而教的课堂”。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深度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超学科”来啦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