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苑花灯彻夜张 春宵宁为赏灯华 清代宫廷过年用灯
2019-01-31赵赢赢
赵赢赢
故宫博物院宫廷部馆员,研究方向为明清宫廷家具和宫灯
清代宫廷过年要安设各类宫灯。太庙等处为先辈祖宗点亮庆成灯,象征功德庆成,慎终追远;台基之上、甬道两侧安设栏杆灯,巍巍壮观;悬挂的球灯、葫芦灯、鱼灯、四方灯等,点染了整个紫禁城。御苑灯火宴,更是皇家团聚,君臣同赏,怀柔使臣,万民同乐之盛事。人们观灯、赏灯、咏灯、看戏,祈愿「金度周回岁复开,昌昌百福共春来」。
赏灯是清代宫廷过年的重要活动之一。乾隆皇帝御制诗「一刻千金真在是,春宵宁为赏灯华」,所言即过年观灯之趣。清宫过年自腊月初一开始,至二月初三方止,这段时间内紫禁城、圆明园、畅春园等各处会安设成百上千盏华美的宫灯。室内屋顶、桌面、地面,室外檐下、廊庑内顶、宫门之上、石栏柱头、月台两侧等,均可见宫灯安设。它们形态各异、五彩斑斓,蕴含不同的吉祥寓意。
除安设用宫灯外,还有随身所携之灯及灯火戏用灯。清代廷臣赵翼曾获邀至御苑观灯火戏,他在《檐曝杂记》中写道:「日既夕,(圆明园山高水长)则楼前舞灯者三千人列队焉,口唱《太平歌》,各执彩灯,循环进止,各依其缀兆,一转旋则三千人排成一『太』字,再转成『平』字,以次作『万』、『岁』字,又以次合成『太平万岁』字,所谓『太平万岁字当中』也。」 灯火戏中,伶人手持彩灯,一出就用灯三千柄,清宫过年用灯总量之大可见一斑。密布的灯光将宫苑照如白昼,与满天的星辰相映成趣,正如康熙皇帝御制诗所述:「月华连昼色,灯火杂星辰。」{《圣祖仁皇帝御制诗文》(第一辑)卷三一《上元》}
宝灯华炬璨春宵
清宫年节用灯数量众多,功能各不相同。有用于过年仪礼的天灯、万寿灯与玉烛长调,有专门用于祭祖的庆成灯,还有用于装饰与照明的栏杆灯、球灯、葫芦灯、鱼灯、四方灯等,以及供表演与观赏使用的道具灯等。
祭祀先祖挂庆成灯
作为清宫祭祀供灯,庆成灯是专门用于年节中供奉先皇、先后的一类宫灯。依据清宫典章制度,每年正月皇帝须至太庙、奉先殿等处祭祀先祖,于元宵节前后悬挂庆成灯,代表功德庆成,寄托着对先祖的崇敬与追思,年节过后撤下收贮。此例自顺治朝定,一直延续至清代晚期。
石栏柱头上的栏杆灯
栏杆灯,又称石栏灯、柱头灯,是套在石栏柱头上的一种宫灯。《钦定大清会典·嘉庆朝》「内务府进灯」记载:「康熙年间定……乾清宫檐下张悬大灯九,乾清门大灯五……栏杆灯一百九十四。」即过年时乾清宫至乾清门台基之上、甬道两侧共一百九十四栏望柱须全部安套栏杆灯,每柱一盏。上灯、收灯时间固定,并由专人管理:「至除夕……并安设两廊暨甬道石栏上灯。是夕暨元旦,正月十一、十四、十五、十六等日,俱上灯,至正月十八日出灯。……各该处首领太监等上两廊及石栏灯。」(《国朝宫史》卷之八「典礼四·安设天灯」)
一张乾清宫的老照片记录了栏杆灯的形貌:其由圆套和灯身两部分组成,圆套部分应为布料织物制成,颜色分为三截,灯身似为六角形,上有荷叶式遮火。栏杆灯为清宫礼仪用灯,除年节之外,同样在大婚等典礼场合中使用。
宛若星辰的球灯
从《弘历岁朝行乐图》、《万国来朝图》、《月曼清游图》册等绘画作品中,可发现清代宫廷年节场景中出现大量球式挂灯。它们被广泛悬挂于皇家宫苑的檐下、廊间、门外,宛若满天星辰,明亮璀璨。球灯一般由宝盖、灯身、灯穗三部分组成。宝盖攒尖,边沿垂流苏或织物围子。灯身主体为球式,或光素,或装饰图案。灯穗为珠穗或流苏穗,配有蝙蝠、玉璧、方胜、云头、磬等多种形状的吊挂牌。故宫博物院现存球灯类文物数量众多,其材质一般为牛角、羊角、玻璃等,如明角灯、角质万年吉祥字球式挂灯、铜胎画珐琅玻璃花鸟纹球式挂灯等。
寓意吉祥的葫芦灯
葫芦,谐音「福禄」,自古便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吉祥瓜果,被赋予大吉福禄、福禄康宁、多子多福等美好寓意。葫芦灯,即为葫芦造型的宫灯,过年时圆明园、宁寿宫等处均有使用。《弘历元宵行乐图》中,乾隆皇帝于圆明园观灯,他身后近处便悬挂了一对葫芦灯。该对葫芦灯上有攒尖宝盖,垂珠穗,配如意云头、方胜形吊挂牌,边沿垂红、绿、黄三色围子。宝盖下挂葫芦式灯身,灯身彩绘缠枝莲纹,底承座。此灯美观精巧,富丽华贵,为天子御前用灯的代表。在葫芦灯光芒的映衬之下,乾隆皇帝显得更为高贵。葫芦灯灯身的材质还有角质、铜胎画珐琅、紫檀、漆木等等。除挂式葫芦灯之外,亦有桌灯、壁灯等式样。
根据内务府来文呈稿《嘉庆十三年二月二十九日·为查验宁寿宫天灯万寿灯等灯座破损情形事》所记:「宁寿宫,万寿灯大破六十三个,微破二个,葫芦灯大破三个,微破一个,鱼瓶灯大破三个……」
并据《国朝宫史续编》记载宁寿宫所用天灯、万寿灯、两廊灯、栏杆灯例与乾清宫同,推测葫芦灯在年节中极有可能与万寿灯一起被悬挂于宁寿宫和乾清宫(应安设于廊庑或宫门处)。除年节外,葫芦灯也在其他节庆及日常陈设中使用,如《康熙万寿庆典图》中所绘葫芦灯被用于街景灯棚中装饰,清宫陈设档中也可见到葫芦灯用于各宫殿日常陈设的记录。
惟妙惟肖的鱼灯
前引《嘉庆十三年二月二十九日·为查验宁寿宫天灯万寿灯等灯座破损情形事》中还提及「鱼瓶灯」,即为鱼灯的一种。鱼灯因具年年有余、吉庆有余、鱼跃龙门等吉祥寓意,也被广泛使用于节庆活动与日常陈设当中。不仅清宫档案中有诸多关于制作鱼灯的记载,绘画作品中也可见到鱼灯的身影,如《康熙万寿庆典图》中所绘街景灯棚内悬挂的鱼灯,《弘历岁朝行乐图》中也描绘有皇子(孙)手中持握红鱼竹竿灯等。
清宫实物遗存可见角质红双鱼灯、花丝镶嵌双鱼灯等。其中,角质红双鱼灯分宝盖与灯身两部分,宝盖为门楼式,木胎髹金漆,檐角垂料珠穗子。灯身为红双鱼式,外部以花丝镶嵌作框,内部安红双鱼灯罩。灯罩透如薄纱,轻便而防风,是用牛羊犄角先进行热加工、刨刮,再制薄、拼接、粘合、塑性并上色制成。灯罩内部表面彩绘鱼鳞、鱼鳍纹,鱼眼睛为料珠镶嵌。灯罩下承底座,浮雕海水波浪纹,底座正中设一蜡扦供插烛使用,底座下垂丝绦围子一圈,围子下垂料珠穗子。此灯设计巧妙,暗含鱼跃龙门之意。
晶莹华丽的四方灯
四方灯即为四角形灯具,是清宫年节时诸多品类的御前用灯之一。在《弘历雪景行乐图》轴中,乾隆皇帝上方所悬挂的便是一对料丝花鸟图四方灯。该灯灯身为四角式,灯框出戟嵌双环、拐子等形状的卡子花,灯扇为料丝表面、内衬花鸟图,灯穗为黄流苏配玉璧形、六方形、古币形吊挂牌。
料丝灯扇极具宫廷特色,其由细密如发、整齐排列的数层透明料丝相互重叠,后衬以画有图案的绢质或纸质画片构成。灯点亮时,灯光透过画片映在千丝万缕的料丝上,晶莹细腻,美观华丽。所谓料丝,是将玛瑙、紫石英等原料捣碎后,经加热、抽丝、拼接等各步骤制作而成,《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亦有宫廷收到地方进贡的料丝灯的记载。
除了料丝外,四方灯灯扇的材质还有玻璃、刺绣、缂丝、绢画等,其上图案除花鸟图外,还有戏曲人物图、博古图、山水图、吉祥文字等。
灯火翻舞祈久安
场面宏大的灯戏
清宫过年的重头戏之一是观灯火戏。灯火戏是灯戏与火戏的合称,其中,灯戏即清代宫廷年节时举办的一场大型户外舞灯表演。
灯戏表演时,由伶人手持仙人灯、塔灯、七宝灯等各种彩灯,按戏目编排载歌载舞,并不断变换队形拼出「太平万岁」、「天子万年」等吉祥文字,祈求天下太平、江山永固。清宫灯戏戏目众多,有《江山万代灯》、《万年如意灯》、《万年春灯》、《太平万岁灯》、《福禄寿灯》、《天下太平灯》、《天子万年灯》、《万年甲子灯》等等。演出前,先由皇帝钦点戏目,演员排演之后在夜间于圆明园等御苑内演出,届时皇帝邀请亲眷、皇族、大臣、使节等共同观赏。
灯戏表演规模盛大,场面壮观,朝鲜使臣朴趾源在乾隆四十五年(一七八〇年)受邀至御苑中观赏《万年春灯》,他在《热河日记》中记:「又有千余美貌男子,无髭须,衣锦袍,戴绣帻(头巾),各持丁字杖,两头皆悬小红灯,进退回旋,作军阵状。忽变而为三座鳌山,忽变而为楼阁,忽变而为方阵。既黄昏,灯光益明,忽变而为『万年春』三字,又变而为『天下太平』四字,忽变而为两龙,麟角爪尾蜿蜒转空。」乾隆皇帝御制诗《上元后一日小宴廷臣重华宫赐宴韵》「见舞民安物阜字,每关后乐先忧心」,则说明当日灯戏所拼的吉祥文字为「民安物阜」。《演剧旨意档》记载:「嘉庆七年(一八〇二年)十二月初一日太监长寿传旨:明年正月十五日、十六日、十七日、十八日、十九日此五日山高水长伺候灯,着总处等临十五日至十九日定出各样灯来奏请。……今奴才等拟得十五日万年如意灯、十六日万年甲子灯、十七日福禄寿喜灯,其余之灯江山万代灯、一统万年灯。谨此请旨。」(转引自朱家溍、丁汝芹《清代内廷演剧始末考》,中国书店,二〇〇七年,页八九~九〇)可见五天连番上演五出舞灯大戏,真乃年节盛事。
精巧玄妙的火戏
灯戏之外,还有火戏,亦为年节定例。火戏是指年节时于南苑、西苑、圆明园等处施放盒子、花炮等焰火,并配合一定表演的节庆活动。盒子,即为高架烟火,设计精巧复杂,变幻神妙,施放时有「星球万道,火树千重,金轮宝焰,光辉夺目」之效。盒子之中还有鸽子、喜鹊,表演时乘火飞出,四散飞离。赵翼至御园观赏火戏时看到「清晨先于圆明园宫门列烟火数十架,药线徐引燃,成界画栏杆五色。每架将完,中复烧出宝塔楼阁之类,并有笼鸽及喜鹊数十在盒中乘火飞出者」。(《檐曝杂记》卷一「烟火」,中华书局,一九八二年,页一二)。盒中亦可装大小灯笼等物,表演时依序变化交错。朝鲜使臣金正中在《燕行录》中描述他所见之清宫火戏灯笼戏法:「一声白烟满空,彩纸纷纷落地。忽有一物自笼中垂下,大者小者,无非灯也。一时火明照耀闪烁,宛若珠连星贯,异哉!灯之数无虑千万,而使之一齐举火者,非人之巧,疑有造化指挥然。炫恍难测,令人心醉。少焉,其火无先无后,一时俱灭。又有二火帘下垂室中,帘额书『万国来朝』四字,且满面都是『喜』字。」
清代皇帝也留下了不少观赏火戏的诗句。康熙皇帝《灯节戏作》道:「……千寻银箭列丹霄。龙衔火树开花看,欲见山青待雪消。」焰火腾空如千枝银箭直射云霄,绽放漫天红光照耀夜空,势欲将远山冰雪融化,火戏之壮丽璀璨如是。乾隆皇帝《上元灯词》第三首:「捷报春雷是喜声,功参橐钥蛰虫惊。」焰火于空中爆裂之声犹如春雷巨响,天地震动惊醒正在蛰伏的万千生灵。道光皇帝《上元灯词八首》第四首:「万柄金莲千树锦,输他烂漫赤城霞。」万簇焰火升腾犹如金莲空中绽放,千树披锦光灿赤霞,火戏形式之美、颜色之绚丽,大观也。
清宫年节时在御苑所行焰火盛事,是允许天下臣民随意观赏的。童叟妇孺,可与皇家共览盛事、齐享太平,正是「天家富贵,盛世欢游,愿与万方同之也」。
天子观灯巧联情
清朝皇帝通过观灯、赏灯、作灯词等活动,与皇室成员、朝廷大臣、藩属使臣等联络感情、密切关系。皇帝陪同或邀请太后、妃嫔及皇室成员一同品赏灯趣、观看表演、举办宴会、观灯赋诗,一家团圆,其乐融融。《上元日奉皇太后观灯宴赏》、《正月十六奉皇太后瀛台看烟火即景灯词八首》、《新正重华宫忆旧示诸皇子诗》等御制诗文正是描述这些活动,亦有很多宫廷绘画及文献档案记录了这些场景。
清朝皇帝也会邀请股肱大臣同赏灯火、观灯赋诗,以示恩宠与尊重,增进君臣情谊。「彩仗移双阙,琼筵会大臣」{《圣祖仁皇帝御制诗文》(第一辑)卷三一《上元》},「同堂忧喜共,嘉乐倍申虔」(《清高宗御制诗初集》卷二四《上元后一日小宴廷臣》)等诗句皆表达出皇帝对于君臣谐洽、上下同心的希冀与盼望。廷臣们或受邀赴宴,或至御苑观灯,或近御前赏戏,无不感恩戴德。此外,皇帝还会与一众大臣进行灯词唱和活动。唱答交互,君臣所作灯词竟多达数百首,被敕命勒石、成书、制册、做灯,宣昭仁德,以彰胜事。
年节之中邀请藩部属国使臣观看灯火,体现的是皇帝对于外交的用心:一方面,特嘱使臣「须于灯节前到京……恩加赏赉,仰沐宠荣也」,以示亲近与怀柔;另一方面,「于御园正大光明殿赐宴观灯,近岁乃敕朝鲜及琉球使臣一同随班典宴,俾观王会朝正之盛」,借严整威势、恢弘盛大的灯火戏场面展示天朝威盛,起到外交震慑作用。《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正宗实录三」中记载,使臣金文淳言及清宫灯火戏给人以强烈的压迫感与振奋感:「炮仗埋火,尤为轰烈,声响如雷,烟焰涨空。」使臣朴趾源还发出这样的感叹:「此斯须之戏耳,其纪律之严有如是者。以此法临军阵,天下孰敢婴之哉?然而在德不在法,况以戏示天下哉!」
纷繁的灯光,映耀出不夜的皇宫御苑,到处充满了节日的喜庆与热闹。人们观灯、赏灯、咏灯、看戏,就在这亮如白昼的年节夜晚,祈愿「金度周回岁复开,昌昌百福共春来」,期盼繁荣兴盛,国泰民安。灯辉恒耀,福祉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