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苏州中考物理试卷分析及复习建议

2019-01-30高婷

新课程·中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基本技能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高婷

摘 要:2019年的苏州中考试卷是一份精雕细琢的精品试卷,体现了物理学科的时代性。2019年中考物理试卷结构稳定,题量文字适中;试题知识点考查全面,覆盖面较广,各模块分值分配合理,注重重点知识的考查;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突出核心科学素养的培养。对今后的初中物理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中考物理;课程标准;基础概念;基本技能;核心素养

2019年的苏州中考物理试题严格遵循《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和《2019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的要求,着重考察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物理规律,强调物理知识的运用,突出了试题的能力立意,充分体现了三维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以及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相比去年中考物理试卷,稳中有变,难度上有所下调,对接下来的初中物理教学有相当程度的指导作用。

一、试题特点

总体分析,2019年的物理试卷,其难度与2018年相比,略有降低,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掌握的情况,这一点符合2019年的考纲命题的指导思想的有关变化。

从细节方面着手分析,选择部分考查常规,未有涉及有关动态的电路,选择题最后一题考查能量的问题。而填空的压轴题目则放在了力及运动上,抓住受力分析、力及运动的关系就可以简单回答。

作图题以及计算题目均是比较常规的,所考察的也是平时练习很多的滑轮组机械的效率,热量计算及电学计算。实验题难度并不大,涉及杠杆平衡条件的放置及测固体的密度。因此,从总体来分析,扎实基本功对考试是极为重要的。

(一)稳

2019年中考物理试卷结构稳定,题量文字适中,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实验探究题的设置与2018年相同:选择、填空主要考查了估算、声学、物态变化、光现象、运动和力、电磁感应、电路等学生熟悉的基础知识,考查的形式也没有变化,学生容易得分,后面两个填空题21、22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增大了题目的区分度,体现了中考的选拔功能;三个计算题力学、热学、电学各占一个则延续了以往的传统,24、25的难度相对较小,大多数学生可以顺利得分,26题最后一问和以往单纯的计算不同,需要学生通过计算判断两电阻的连接方式并说明理由,相对来说这种题型对学生语言表述的标准性要求较高,学生容易因表述不准确而丢分;五个实验探究题中规中矩,都来自课本,在经过系统的复习后学生非常熟悉。所以整张试卷从简单开始,从定性切入,从基础送分,逐级提高学生的思维含量,梯度设计合理,这样合理的安排最大限度地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为他们的正常发挥奠定了基础。综观全卷,没有偏题、怪题、繁题,有利于学生考出好状态、好成绩。

(二)试题知识点考查全面,覆盖面较广,各模块分值分配合理,注重重点知识的考查

2019年中考物理试卷对《课程标准》中的科学知识和探究内容进行了大范围的覆盖:整份试卷涉及了70多个考点,约占《苏州中考考试说明》105个考点的70%,其中力学部分考查约占45分,电磁学部分约占30分,热学部分考查了10分,光学部分考查了11分(其中光的反射9分,凸透镜成像2分),声学部分2分。从各个知识块的分值比例的分配来看,各个模块的分值分配合理,注重模块和重点知识的考查:力学和电学部分是初高中衔接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的重难点所在,将这两部分作为中考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日常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必将这两部分作为重中之重,为今后高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突出核心科学素养的培养

和往年一样,本次中考考试的物理试题把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放在首位,命题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现象、事物以及前沿科技、时事热点创设问题情景,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突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第1题以2019年5月新华社报道的中科院纳米所的“超级保温材料”作为背景考查了物质的物理属性,体现了“关心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環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第8题考察了电动自行车的知识,涉及的知识点有废旧电池的污染,电流的热效应带来的火灾隐患等,体现了物理学科的环保意识;第19题以2019年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作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以及浮力的相关知识;第22题以2019年5月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发射的一颗北斗导航卫星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力和运动的相关知识等等,这些背景材料都体现了物理学科的时代性,有意识指导学生关注时事和科技发展,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意识和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理念。

(四)几大知识点分析

1.能量转化

选择题目的最后一题目,主要是考查小球弹跳过程中,不同阶段能量大小及转化的问题。这一道题一方面考查其动势能大小有关的影响因素,掌握这一知识点,才可以判断小球在上升、下降时的动能以及势能的有关变化。另外,其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是否可以由小球跳起最大高度的越来越低的现象判断小球运动过程中,其机械能是不守恒的。

从难度上分析,是中度的易错题目,但是相对于往年的最后一道选择题目来说,难度算是大大下降了。很多学生在之前也接触过类似的题目,只要基础功足够扎实,解题的时候更加细心,这道题目并不会十分难。

2.力与运动

力及运动部分考察平稳状态、平稳力运用、理解,需求也是比较高的,本身就是属于难题的部分。本次试卷所涉及的气球以及小车连接多物体的模型,题目第一问与液体压强有关,但实际上所要考察的还是受力的问题。第二个问题紧紧扣着匀速运动为平稳状态,气球受力也是平稳即可。

3.液体压强

用一个力把烧杯底部充满水试管向上提起,分析试管口中其中心压强所产生的变化。这一问题还同时考查了气体压强以及液体压强的问题,难度是中等的。试管向上提起的时候,根据大气压强值,可以托起大概10m水柱。所以在提起的过程当中,试管中一直是充满着水的。需要分析试管口的中心是否有压强的变化,根据公式P=ρgh,所要找的试管口到烧杯中水面,就是自由液面的高度差。

二、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重心前移,重物理概念、规律的构建过程,忌死记硬背。

物理概念是人们对大量的物理事实和复杂现象经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类比、归纳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是已经剥离了现象的一种更高一级的思维形态。它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提。因此,物理概念教学在初中物理整个教学中不可忽视。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搭设各种通往物理概念的台阶,循循善诱、层层启发。同时,物理学习是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物理能力和科学素养的途径,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关注的是知识本质,培养的是思维和能力,提升的是科学素养。只有不断提高科学素养,我们才能在不同形式和不同情境中关注问题的本质,才能准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成为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例如,第19题考查的是液体压强的知识,学生都能记得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复习的过程中训练得也比较多,但是本题换了一个情景,不是问液体中某一点的压强(平时复习过程中都是一直这么训练的),而是考查瓶口的压强,两者其实是一回事,很多同学在这里犯难,根本原因是对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只是机械记忆,没有理解透彻;再如本章试卷的第21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力与运动关系的理解,事实上由于一半以上的同学对于这一知识点只限于死记硬背而没有真正理解,导致本题的得分率很低,致使本题成了本章试卷区分度最大的一题,实属意料之外。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重心前移,注重概念的构建过程,加深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切不可死记硬背。

(二)注重双基,紧扣教材

本次中考考试的物理试题把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放在首位,如基本概念的考查(第1、2、3、4、6、15、16等等)、基本公式的计算(如第20、24、25、29等)、基本的实验操作(如第27、28、29、30)。这些试题做到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考查学生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是第22题材料题,其素材也来源于对苏科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53页内容的改编,笔者班级的学生普遍反映不能确定“火箭上升的”施力物体是空气还是燃气,原因是在大量的复习题海中,这一知识点成了“漏网之鱼”,成了学生的一個知识盲点。试想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重视教材,凡是教材上出现的内容,教师对之深加挖掘,做到有的放矢,相信相比传统复习的题海化、资料化,定能大大减轻学生的负担。

(三)灵活多变,优化创新,重视实验探究

中考试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巧妙地对教材中的实验方案做出了改进,实验试题源于书本而高于书本,学生如果不真正动手实验、动脑思考,是无法体会到题中对细节的考查。例如27题第四小问,在平常训练中学生对于“纸板向后翻折纸板上观察不到反射光”这一现象比较熟悉,但是本题却另辟蹊径,考查纸板翻折后反射光的位置;第28题考查杠杆的平衡条件,题目的情境学生也较为熟悉,但题目的第2小问却设置了“杠杆不平衡时就直接开展杠杆平衡的实验探究,拉力偏大还是偏小”问题。很显然,假如学生没有亲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仅凭做实验题目来解决此类题目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提供条件让学生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在感悟中建构,在合作中成长,唤醒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科学思维,灵活多变,优化创新,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相比其他学科更应倡导探究式学习,而现实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许多课堂教学只有讲解和做题,实验与教学已经绝缘,忽视了探究教学和学生对科学知识形成的体验,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必然是有缺陷的,这与物理教学的本质是相违背的。

2019年苏州中考物理试卷是一份精雕细琢的精品试卷,言简意赅,科学合理。同时又与时俱进,体现了物理学科的时代性,对初中物理教学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总的来说,基本还是以基础知识为主,因此学生在复习的时候,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复习的时候以基础知识为主,扎实了基础才能更好理解题目所要考察的目标,更好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马淑萍.中考物理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9(15):236-237.

[2]邢宝昌.中考理综试卷中的物理探究性试题浅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0(7).

编辑 乔彦鹏

猜你喜欢

基本技能课程标准核心素养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1+X”课证融通下《飞机维修基本技能实训》的活页式教材开发与设计研究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全媒体记者的基本技能和采访技巧探析
浅谈电视台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基本技能》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