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一种缓解情绪焦虑的好办法

2019-01-30禹莉沁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保育员饼干书包

禹莉沁

一、案例描述

在小班观摩半日活动时,笔者遇到一位小班的幼儿,他刚进入幼儿园就开始大哭大闹,幼儿的父亲好不容易把他送进班级教室后,就赶紧离开了。此时,其他幼儿已经跟教师到操场上去锻炼了,所以教室里的保育员承担起了接待任务,努力劝说幼儿。但幼儿对保育员的劝说不闻不问,反而坐在地上哭闹得更加厉害。保育员没有办法,只能使用大家惯用的说辞,如“别哭了,我去给你叫爸爸”等。此時,笔者马上迎上去问:“阿姨,为什么开学已一个月了,他还哭?”保育员说:“他每天来都要带一包饼干,这几天我们在与家长沟通中,得到家长的支持,没让他带饼干了,他也许是为了这事在哭。”了解情况后,笔者让保育员把幼儿交给笔者。笔者蹲着对幼儿说:“别哭了,哭也没用,爸爸去上班了,现在也不可能来接你,放学时他会来的。”幼儿一听,哭得更厉害了,但笔者继续说:“我不怕你哭,你哭吧!我把你哭的样子画下来。”于是,笔者一边听他哭一边画他的哭脸,还说:“你的鼻子哭红了,变大了,我已经把它画出来了……”说到这儿,幼儿睁开了紧闭的双眼,看了笔者画的哭脸。看来这招有用,至少他睁了一下眼睛,然后又闭着眼睛继续哭。笔者继续画,画到幼儿双手各握的一辆玩具车时,说:“这是高铁火车,真好,它愿意上幼儿园,所以它不哭。”这时,幼儿又暂停哭声,睁开眼睛看了一下。笔者又说:“你哭过了,可以不哭了,爬起来吧。”幼儿真的爬起来了,笔者马上抓住契机说:“给你画个笑眯眯的样子。”他一边看笔者画,一边问笔者:“能画个学校吗?”于是,笔者画了幼儿园铁艺大门,画了两旁的树。他一直看着笔者画,又让笔者画个警察。笔者说:“警察叔叔不能随便画,他是来保护我们的。小朋友进了幼儿园,就要和小朋友玩,爸爸妈妈上班才有工资给你买玩具。”这时,他不哭不闹了,但是还是不愿意出去玩。幼儿翻动书包,似乎在寻找饼干,找了好一阵子也没找到。笔者在一旁静静看,一句话也不问,只见他把书包放好了,才说:“我和你一起出去玩吧!”他急着跑出教室,忽然又跑回来对笔者说:“让我拿去给他们看看。”说着就把笔者手中的画拿走了。

二、案例分析

这一实例说明幼儿来到幼儿园哭闹肯定是有理由,幼儿大哭是情绪的自然反应,无论旁人如何劝说,他都不会欣然接受。每个人都会有类似的经历,当你遇到伤心事痛哭时,旁人不管怎样劝解,明知人家说得有理,都不可能像自来水笼头一样说关就关,只有等自己的心情渐渐平抚。幼儿也一样,所以保育员的劝说无效,更何况“我给你叫爸爸来”是不可能兑现的话,特别是当幼儿有过类似的希望落空的经验后,就更不会搭理你。

三、教育策略

1.洞察幼儿心理特点

笔者认为,很多时候幼儿教师需要急中生智。首先,笔者不应用劝说,而应用坚定的语句和明确的语言直白地告诉幼儿,让他明白此时此境中成人的态度。同时,笔者不讨厌哭,反而默认哭,照样镇定地做自己绘画事,让幼儿感受到笔者的行为与家长、保育员平时的反应不同。可见一个人在接受他人信息时,自然会动用身体的多种感官,所以幼儿教师要运用启动幼儿多种感官的策略,调动幼儿的好奇心,分散幼儿哭闹的注意力,帮助幼儿平缓情绪。

2.观察幼儿行为表现

幼儿在翻弄书包时,笔者知道他是在找饼干,但是笔者没有询问他,也没有戳穿他,而是给了幼儿足够的时间,就像成人需要时间平复心情一样。事实到此,幼儿已经无须旁人多言了。

由此可见,解决幼儿忧虑、焦躁情绪的方法是教师在不经意的尝试中找到的,但不管是什么方法,幼儿教师的劝说行为都要和幼儿的身心特点及生活经验相呼应。

参考文献:

[1]董建芬.构建良好绘画教育体系促进幼儿绘画能力发展[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5,(1).

[2]葛娇,陈学峰.巧用心理效应,有效开展幼儿绘画活动[J].幼儿教育研究,2019,(2).

[3]李文馥,徐建琴,杨文泽,李甦.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儿童绘画教育理念[J].学前教育研究,2014,(9).

(作者单位:苏州高新区文昌实验幼儿园)

猜你喜欢

保育员饼干书包
漳州市幼儿园保育员队伍现状探究
送饼干
推动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路径探索
小书包
我的书包
找书包
软塌塌的饼干
饼干喂鸟
德国汉堡市将增加幼儿园保育员
风躲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