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实验学化学》章末复习第二课时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

2019-01-30邓绍玲

新课程·中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习题高中化学物质

邓绍玲

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针对第一章内容中《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复习。这部分的内容是以实验为依托,引出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伽德罗定律、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等全新的概念,是化学实验和计算的基础知识,贯穿后续化学学习的所有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归纳计算公式、分组编制习题,让学生总结出物质的量、摩尔、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伽德罗定律、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通过对习题的说题和找规律,梳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及误差分析,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学科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1.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

2.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误差分析。

学情分析: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内容对学生而言是全新的,学生在没有完全理解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概念时,就要应用这些概念,会感觉到有一定难度!学生刚开始接触高中化学,有非常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学习积极性高,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学习高中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策略:

本节课教学容量大,教学设计把一部分归纳总结和任务安排在课前完成,给足学生讨论、思考、分析的时间。课堂设置3个任务,任务一:展示课前作业。通过课前对计算公式的归纳及针对知识点编制习题,课堂上展示探讨,找出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思路和规律。任务二:大家来说题。以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的习题为背景,引导学生说题,把握实验中的知识点和注意事项。任务三:一起找规律。通过小组讨论,破解物质的量浓度的误差分析题型。在任务驱动下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变换学生的角度,让学生以教师的视角体会知识点及其规律,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我。

教学过程:

【任务一】展示课前作业:

1.归纳总结计算公式。(有关物质的量计算公式、有关摩尔质量计算公式、有关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公式、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公式。)

2.分组展示编制的习题,由其他小组解答,大家评判;分享编题时遇到的困难或注意事项。

【归纳】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思路和规律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计算公式,在此项任务驱动之下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对已学知识进行简单梳理,通过学生分组编制习题,学生可以对某一点知识或几处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从出题人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些知识点,把握解题规律。通过分析、讨论、分享,经学生深入思考的知识点扩散到全班,使大家都有所获。最后共同归纳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思路和规律,建立认知模型,并能应用思维模型轻松解题。)

【任务二】大家来说题。(说题要点:说知识点及所需知识储备、说隐含条件或陷阱、说解题方法或思路、说作答注意事项、说你会如何设计这些知识点。)

习题:欲配制950 mL浓度为0.12mol·L-1的NaOH溶液,需要的仪器是(  )。

请选择配制过程所必需的操作,按操作先后顺序编号(  )。

①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使混合均匀。

②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相切。

③在托盘天平上先称取洁净干燥烧杯的质量后称取(  )g

NaOH。

④将容量瓶瓶塞盖紧,反复摇匀。

⑤向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溶解,并使其恢复室温。

⑥将溶液沿玻璃棒注入(  )mL容量瓶。

(设计意图:把学生从做题的角色转换成讲题、说题的角色,在说题要点的引导下,促使学生认真思考,积极表达,进一步掌握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注意事项)

【任务三】一起找规律:如何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进行误差分析?有哪些情况会引起误差?

分析步骤:(1)分清是固体配制溶液还是浓溶液配制稀溶液;(2)写出对应的计算表达式;(3)分析误差引起哪些物理量改变,哪些物理量没变;(4)根据计算表达式判断最终结果。

可能话题:(1)称量固体质量引起误差;(2)量取濃溶液体积引起误差;(3)溶解或稀释过程引起误差;(4)转移或洗涤过程引起误差;(5)定容时引起误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进行误差分析过程模型化,固化思维过程,让变化多端的引起误差的因素在固定模式中简化,以不变应万变,轻松解题)

【展示】思维导图并分析

(设计意图:理清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中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便于学生记忆、应用)

【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把第一项任务安排在课前,让学生自主完成,这项任务的检验在课堂上,减小课时压力。利用三项任务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转变学习的角度,从做题角度转换成出题和说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把琐碎的知识系统化、把繁杂的知识模型化,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杨巾.高中化学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J].教育,2015(18).

[2]季兰香.探究任务驱动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以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氯》为例[J].新智慧,2018(33).

[3]陆兆芳.高中化学课堂“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探索[J].高中数理化,2018(14).

注: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中化学章末复习课教学方式转变的实践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2946。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习题高中化学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抓住习题深探索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高中化学学习中错题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