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汉水流域传统建筑看中国传统思想的融合

2019-01-30王婷婷尹波

教师·中 2019年12期
关键词:传统建筑

王婷婷 尹波

摘 要:我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漫长历史的积累所传承下来的,其对当代人民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有着重要影响,这也是强烈民族自豪感的来源。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良好的发展,但人们不能够因为物质享受而忽略了精神文化的追求,当下人们更加需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因此,在传统建筑的建造当中,需要充分地发掘我国的传统文化,利用其中相关元素构建出富有我国文化特色的传统建筑,让更多的中华儿女因此产生民族的归属感,这对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共处有着重大作用。文章站在汉水流域传统建筑角度,分析中国传统思想的融合。

关键词:汉水流域;传统建筑;中国传统思想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標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7-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5-0117-02

一、引言

汉水流域发展久远,其思想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十分卓越的贡献,比如我国著名思想家孟子在他的《孟子·滕文公下》中就提到过:“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而汉水流域传统建筑是当地传统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一种见证和传承。和普通的建筑物比起来,传统建筑不仅推动着当时社会建设,也集中了当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思想,传统建筑和地域的发展也存在着密切的文化思想关联。

二、汉水流域传统建筑中的道家“天人合一”思想观念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当中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天人合一”就是其中非常著名且具有影响力的思想观念。在我国古代的这些思想当中,“天人合一”是其中的关键所在。虽然只有四个简单的字,却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内容,充满了发人深省的魅力。“天人合一”非常明确地体现了人和自然之间存在的统一关系,那便是两者需要相互理解,和谐共处。

西方国家习惯于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掠夺和征服自然,然而,中华民族传承已久的先哲思想告诫后代,人类只是天地自然的组成部分之一,两者是和谐共存的关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传统思想中,“天人合一”是其中的核心要素,这为后续的思想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庄子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开山鼻祖,老子在《道德经》中曾谈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古以来,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对我国的建筑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我国的传统园林当中。

三、“天人合一”思想观念在武当山建筑中的运用

每个时代都存在着相应的传统建筑,这是当时人类社会的文化意识产物。不过因为历史的推进,很多传统建筑迎来了巨大的存亡挑战。尤其是在高度现代化的今天,现代城市不断建设,也让数量稀少的传统建筑消失得更快。“天人合一”思想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在我国传统建筑当中表现得非常深刻。事实上,真正能够具体形象地将我国传统文化和精神内涵展现出来的就是传统的建筑。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建筑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生活条件。它源于自然,也是自然的关键构成。

我国的建筑文化来源非常的久远,不仅如此,其在刚刚出现的时候,就和天地自然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这其中的思想就是宇宙和建筑互为一体。比如,武当山建筑群核心就是金顶紫金城,金顶的修建地点是天柱峰海拔1612米的地方,这是所有山峰的祖山。尤其是对北京紫禁城城墙展开修建的时候,当时的皇帝下令,城墙修建要随着山势而变,不能动原本的山体,这是为了藏风聚气,且四方门户只有南天门能够开启,因此城内的温度适宜。据此可以发现,古代帝王工匠在修建的时候,都秉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让建筑尽可能地和周围自然和谐共存,充分地将人文与自然有机结合。

(一)“天人合一”思想观念在整体规划方面的运用

我国有着很大的道教建筑群,武当山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其具备非常独特的艺术风格,从而可以让置身武当山的人们感受到浓郁独特的道教文化和思想。位于泉州地区的武当山,它的具体位置在丰泽区东海镇法石村石头街。来到武当山,可以看见其山门,其构造是四柱三间两层牌楼,中间位置则是一面牌匾,上面写着三个颇有气势的大字,那就是“武当山”。

武当山的古建筑群也是结合《真武经》中所描述的神话展开设计的,其中处处表现出真武信仰。根据《真武经》描述,真武出生于静乐园,所以在均州城外建造了静乐宫。而五龙、紫霄、南岩则是因为是真武的修炼场所而出名。至于玉虚宫,是由于真武被封为玉虚师,因而如此命名。不仅如此,真武曾领元和迁校府事,故而建立了元和观。武当山的回龙观、太子坡等也都和真武神话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国将“天人合一”道教思想观念融入古代建筑中,武当山为这方面的杰出代表。武当山虽然建筑繁多,但从整体布局来说,保证了主次,显得井然有序,其布局非常严谨却富有灵活性。不管是宏伟抑或小巧的建筑都追求和自然环境的相互结合,正是这种“天人合一”的建筑特点让武当山闻名于世。站在整体角度,武当山建筑群就是结合我国风水理论构建的,建筑的整体朝向、间距、色彩等都力求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协调一致。武当山治世玄岳的牌坊位置很有讲究,这是外人进入武当山的第一重大门,由当时的嘉靖皇帝所题,意思是秉承武当道教的观念来治理天下,这也充分体现了当朝对武当道教的重视程度。

(二)“天人合一”思想观念在局部建造方面的运用

在武当山局部建造中,设计者是以深入体现道教文化思想、提升道教建筑境界为目的的,因此,其以相其广狭、定期规制、不动丝毫山体等作为其建造过程中坚守的观念主题。所以,当时的工匠也是秉承道法自然的观念,充分利用武当的自然环境展开建筑设计。比如说,南岩天一真庆宫便是依照境界需要,将其布置在半山腰位置,至于宫殿的体量也是结合岩壁体积决定的,其所用的材质颜色也和岩壁相得益彰,让宫殿和周围的环境有机结合。

明朝的成祖皇帝对紫禁城城墙的建造有如下的命令:“今天,大岳太和山的山顶四周都是城墙。这座山本身不应该被移动。这座建筑的墙沿着山延伸。这座建筑的高度不管有多高,但人们无法通过,必须要有一种坚定的庄严感,要做到万万年和天地一样古老长久。”天柱峰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了“藏风聚气”,只有南天门可以从东南、西北、西北四个门打开,以确保“气不外泄”。因此,城市周围的冷风被抵御住了,使城市的温度适合植物生长,充满活力。与此同时,这座高大的石头城烘托了“天国”神圣而威严的气氛,使金色大厅在形式上更加雄伟。由此可见,当时的皇帝和工匠们都在刻意遵循“天人合一”的建筑理念,努力使建筑贴近自然,使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

(三)“天人合一”思想观念在维修保养方面的运用

将武当山建筑群修筑好之后,相关的维护工作也要贯彻“天人合一”的思想。武当山的经营者不断随着朝代更替而变换,但他们都明白,要想让武当山建筑群良好地传承,需要主动地适应与保护自然。比如,明代皇帝对武当山的自然环境保护十分重视,为此多次下令不能伐木与开垦坡地。不仅如此,当地也有多达几千名正规军队常年驻守在武当山进行修缮,并且将其作为使命传承下去,一共持续了两百多年。这期间,他们对宫殿、道观展开维修,为了避免滑坡以及水土流失的情况出现,还在整个武当山范围内大量修建石墙,这也是非常少有的古代生态保护工程。除此之外,从宋代一直到清代,武当山的道士都非常重视植树造林,这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南宋的房长须道长,其三十多年一直坚持种树,没有停歇,这也给当地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还有就是在道教的神话当中,净乐太子足足在武当山修行了四十多载,并和山里的动物和谐共处,这也充分体现了道教对万物平等对待、对生命的尊重、追求人与自然协调共存的思想观念。

四、结语

根据上文论述可以得知,武当山的建筑设计深入全面地贯彻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这也是武当山景观实现自然和人工有机结合的原因。从古至今,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就和建筑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传统文化思想源远流长,在历史的变迁中,其主要是通过建筑体现出来的。这样看来,建筑也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一种表达方式,而传统文化也推动了建筑的有效发展。所以,在欣赏建筑的时候,不单要考虑到外在的艺术美感,也需要深入地发掘传统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思想。尤其是在展开古代传统建筑的欣赏过程中,更加需要站在传统市场的角度去欣赏,这样才能够从根源上了解到传统建筑的内涵。不仅如此,还需要深入地学习和发掘传统文化元素,并从中获得当代建筑的创新素材。

参考文献:

[1]陈士聪.从“爱”到“理性”-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宗教渊源[D].长春:吉林大学,2016.

[2]张学祥.詹姆斯·鲍德温之宗教思想与其创作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3]徐博晨.论中日宗教思想的交流与融合[J].日本学研究,2014(00):329-337.

[4]杨福泉.外来与本土宗教思想的融合——云南丽江纳西族巫师桑尼所用的一幅卷轴画考释[J].云南社会科学,2014(6):98-102.

[5]李  军,王琳琳,张梓滢.儒、道思想视野下的中国传统建筑及景观设计[J].中外交流,2018(45):48.

[6]胡二平.中國传统园林美学思想在现代建筑景观的应用——以开封市大宋御河景观为例[J].建材与装饰,2019(8):87-88.

[7]王  瑛.浅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8):111-112.

[8]罗志勇.中国传统生态文化中的生态公正思想探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8(5):47-52.

[9]范子木.论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思想[J].包装与设计,2019(3):96-97.

[10]马传宝.构建基于Internet的协作学习(CSCL)的应用模式[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11(2):6-8.

猜你喜欢

传统建筑
岭南社区住宅建筑保护与创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