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SCL的教师继续教育虚拟学习社区构建的理论基础

2019-01-30刘文培陶旼

教师·中 2019年12期
关键词:建构主义

刘文培 陶旼

摘 要:教师几乎每年都有继续教育的需求,针对这种需求,有关教师继续教育的网络平台大量涌现,形成了针对教师继续教育的虚拟学习社区,这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提供了信息技术的环境支撑。梳理教师继续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研究的理论基础,可以为构建教师继续教育虚拟学习社区提供一定的信息技术环境理论框架,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分布式认知理论;社会临场感理论;情境学习理论;活动理论;建构主义

中图分类号:G724.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0-23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5-0111-02

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随着教师继续教育信息技术平台的不断涌现,基于CSCL即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构建教师继续教育虚拟学习社区,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而梳理其构建的理论基础,则能为教师继续教育虚拟学习社区提供有力保障,使其功能不断完善与更新。

一、建構主义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而获得的。因此,依据该理论,学习环境的四个主要要素即情境、协作、会话以及意义建构。

①在教师继续教育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的学习是以提升综合素质为首要任务的。虚拟社区强调学习者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但又不能忽视指导者的指导作用,指导者在虚拟学习社区中是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的帮助者、促进者。②教师继续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学习资源格式多种多样,包括文本、音频、视频等,能让教师们获得更多视觉、听觉体验,促进其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方便优质学习资源的分享与传播。③在教师继续教育虚拟学习社区里,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一起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他们之间的交互,教师继续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集体思维和集体智慧与更多人共享,相互影响,共同进步。④强调学习环境设计的重要性。在教师继续教育虚拟学习社区中,教师们可以利用论坛、即时消息等交流工具的功能,迅速交换信息,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形成热烈的交互气氛,同时,可以共享优质的学习资源和丰富的教学案例,这不仅能提高教学成效,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⑤强调运用多种相关信息资源来协作支持学习。在教师继续教育虚拟学习社区里,为支持教师们的学习,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供大家下载。同时,随着教师在继续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不断发展,大家在相互交流过程中会共生出更多的教学资源,这会成为虚拟学习社区中珍贵的财富供其他参与者使用。

二、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一种活动;知识总是基于情境的;知识是在个体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建构的;知识是交互的一种状态。

在教师继续教育虚拟学习社区中,指导教师可以根据该理论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继续教育的教师们讨论的兴趣和热情,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进行问题探索与问题解决,具有现实价值。而合作情境的创设,可提供丰富的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使教师教育共同体共同讨论、协商,有利于激发教师们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形成紧密联系的整体,搭建教研共同体,在情境的交互中促进他们自身知识的增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教师继续教育虚拟学习社区中,很多教师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继续教育教师们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讨论,共同协商解决,在此交互过程中获得专业发展。

三、分布式认知理论

分布式认知注重个体、环境及文化制品的交互。它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与成长是一个互惠的过程。

教师继续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构建是分布式认知理论的一个明显实例和运用,智能也存在于学习环境的资源中、学习者使用的工具以及学习者之间的交互等方面。在教师继续教育虚拟学习社区中,教师继续教育共同体可以随时随地、不受时空限制运用交互工具进行在线交互和答疑解惑,同时,共享、共建教学资源,继续教育教师们便能在交互中进行分布式知识的建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以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他们获得信息资源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学习者的认知在继续教育虚拟学习社区中是一个可持续的过程,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随时存取自己想要的资源,并与学习共同体相互研讨。他们可以约定时间,找机会针对没有解决的问题继续研讨直至将它解决。学习者在交互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获得和补充,认知方式比较灵活。

四、社会临场感理论

社会临场感理论认为,成员之间的联结是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基石。Short、Williams和Christie把社会临场感定义为“在互动中意识到他人存在的程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人际关系的欣赏程度”。Tu则把社会临场感定义为“学习者在在线环境中所能体验到的共同体的程度”。Tu和McIsaac探讨了社会临场感和在线课程中的交互之间的关系。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临场感对交互有影响,但他们强调经常参与交互并不一定代表高度的社会临场感。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临场感受到三个维度的影响:社会情境(social context)、在线交流(online communication)和交互性(interactivity)。

教师继续教育虚拟学习社区通过及时交流的同步交互、发布帖子的异步交互功能,使教师教育共同体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让共同体成员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获得感,逐步消除网络带来的距离感和陌生感,从而促进教师继续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有效运行与良性循环。

五、学习技术中的活动理论

活动理论对真实世界中认知的研究使得该理论能够理解工具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以及活动系统在决定工具和技术如何帮助人们学习方面的重要性。不管是学习还是学习技术,都没有被理解成抽象的、封闭的概念,而是被理解为在丰富的文化历史中可以运用的一种现象。它们蕴含在更大的社会系统之中,为有着不同意图和目的的人所运用。简而言之,活动理论信奉以下原则:用工具和技术来理解复杂和杂乱的学习现实,而非发生在实验室里的理想化的、程式化的抽象学习。许多教育者和教学设计者都得出了以下的结论:学习技术的成功取决于它们在学习情境中的实际应用如何。

活动理论最重要的好处不在于它把学习技术放在活动生态系统当中,而是它为教师、设计者以及研究者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用以理解学习技术在真实世界的复杂性和杂乱无章的状态中起到什么作用。教师继续教育虚拟学习社区就是运用信息技术的及时交互、资源共享功能而构建的面向教师继续教育的信息技术环境,它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性质和特点,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功能及优势。在教师教育共同体的虚拟学习社区中,继续教育教师们是主体,指导教师是帮促者,他们职责分明,遵循虚拟学习社区运行的规则,实现教师教育共同体的及时交互与资源共享的要求,共同解决教师在继续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不断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六、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继续教育虚拟学习社区会不断完善,其理论基础也会不断更新。梳理其相关理论基础会发现,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归纳它们对教师继续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理论指导意义,可以助推教师继续教育虚拟学习社区的不断发展,为教师们的继续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竹立.新建构主义:网络时代的学习理论[J].远程教育杂志,2011(2):11-18.

[2]段宁贵.知识管理视野下高校电子学档的设计与实现[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9.

[3]唐立伟.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对教师作用的实践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4]戴维·H·乔纳森,郑太年,任有群.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J].远程教育杂志,2003(1):63.

[5]卢志米,陈丽婷.基于CSCL虚实结合的高等职业教育虚拟学习社区构成要素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1):93-98.

[6]程  艳,岳 巍.基于CSCL的网络教育模式研究[J].老区建设,2012(10):59-62.

[7]杨  惠,吕圣娟,王  陆,等.CSCL中学习者人际交往对高水平知识建构的影响[J].开放教育研究,2009,15(1):81-86.

[8]劉小燕.分布式虚拟现实在CSCL中应用的学习环境展望[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版),2011(4):71-73.

[9]柴少明,赵建华.CSCL环境中基于对话学习理论的教学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8(4):47-51.

[10]马传宝.构建基于Internet的协作学习(CSCL)的应用模式[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11(2):6-8.

猜你喜欢

建构主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著作权法的作品观:从本质主义到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语境词汇策略的思考与实践
从建构主义下分析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必要性
英语语法教学的建构主义策略浅谈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