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国培”机遇 夯培训之基 创县域特色
2019-01-30陈立新
陈立新
摘 要:启动“国培计划”项目县实施过程,其意义不仅在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系列指示精神,更在于利用“项目县”研修平台,助推教师的专业成长。“桃源模式”探讨了“十三五”时期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也为培养更现代、更专业的中小学教师提供了价值性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国培计划”;教师培训;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6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9-23 文章編号:1674-120X(2019)35-0108-03
桃源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共辖 27个乡镇,总人口为98.7 万,总面积为4441平方千米,是一个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同时,也是一个教育大县。全县现有中小学校178所,在校学生83223人,教职工6461人。桃源县因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而闻名,是近代民主革命先驱宋教仁先生的故乡,是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故里,“务实创新,和乐从文”的桃源精神激励着桃源人民。
湖南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以成人教育为主体、附设义务教育基地的综合性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80人。我校主要承担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各级、各类培训和教育教学科研项目等工作,是全国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湖南省“国培计划”首批项目县、湖南省优质培训机构。
作为湖南省“国培计划”首批项目县,我校抓住国培机遇,夯实教师培训基础,有效促进了县域教师的专业发展,湖南省教育厅领导把桃源县的国培实施经验总结为“桃源模式”,探索与破解这一模式形成的经验密锁,笔者不禁获得了这样的答案:
一、借力国培,夯实了研修基础
(一)做优了国培项目
2015年,桃源县承担国培项目4个,培训学员2140人;2016年,承担国培项目5个,培训学员2153人;2017年,承担国培项目10个,培训学员2082人。三年共培训6375人次,这对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6000人队伍的桃源县来说,人均参加国培项目1项以上,国培普惠行动值得称赞。送教下乡,成效更为骄人,三年送培1800人,训后测评,满意度均达到100%,这不得不说是国培项目带给桃源的福音。
(二)改善了研修环境
借力国培,改善了学校研修条件。为了给教师培训提供更好的环境,2005年到2008年,我校修建了3755平方米的师训综合大楼、2556平方米的师训学员宿舍,并修建了1000平方米的师训学员食堂。2017年,我校筹措资金修建了新录播室,可容纳上百人进行录播活动,推动了培训工作更好地发展。
借力国培,打造了优质示范基地校。借力国培,桃源县打造了五所省级中小学教师培训示范基地校、十二所县级教师研修基地校。这些基地校不仅硬件条件好,而且具有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的师资队伍,具有自己的优势学科,为教师培训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教学研修场所。
二、借力国培,创新了研修设计
对获得首批项目县的桃源县来说,不仅冠之以荣誉,更具有扎实的工作内涵。
(一)夯实保障基础
提供培训保障是项目实施的先决条件。因此,我校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组织领导
项目县申报成功后,桃源县立即成立了“国培计划”领导小组,由桃源县人民政府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任组长,桃源县教育局局长任副组长,桃源县教育局分管师训工作的副局长、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桃源县教育局相关的人员为组员。
2.优化团队建设
桃源县从2013年组建县域教师培训团队,最初遴选培训团队成员60人,到2015年补充到118人。团队成员结构合理,有一线教学名师,培训机构专职培训者,教研室教研员,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及基地校管理者。培训团队成员中有省级首批培训师培养对象1名、常德市首批培训师培养对象3名、正高级教师2名、特级教师5名、市级学科带头人15人、县级骨干教师28人。
桃源县教育局和我校对这支培训团队的培养和管理非常重视,每年拨付固定经费,用于培训团队的管理和培养。从2015年开始启用“内训+外训+汇报”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上半年开展内训,主要发挥优秀团队成员和本土名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带领团队成员自主反思研磨,找问题、定年度成长计划,要求人人参与,人人展示;下半年主要是外训,和省外知名院校对接,提出培训需求,协助制定培训方案。如2014年培训团队赴清华大学研修,2015年培训团队赴华中师范大学研修,2016年赴华东师范大学研修,2017年赴吉林教育学院研修,2018年赴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研修,2019年计划赴华南师范大学研修。
3.落实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的功能定位为约束和激励,因此,我校着手于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的建设。
(1)建管理体系。主要围绕组织领导、项目团队、参训学员以及研修实施等方面进行建设。如关于国培项目管理与实施办法都统一通过教育局发文,桃源县教育局关于印发《桃源县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制度(试行)》的通知、《关于遴选推荐桃源县第二批国培项目专家》的通知、《桃源县国培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以及《桃源县国培计划班主任职责》等多份文件构建了国培项目实施的管理体系。
(2)强激励机制。主要是运用精神与物质的办法鼓励和表彰在国培项目实施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如通过教育局发文的有《桃源县“国培计划”项目县优秀工作人员评选与奖励办法》《桃源县送教下乡“优秀学员”评选奖励表彰办法》《工作坊优秀学员及奖励办法》等文件。国培项目都按照参训人数的20%评选优秀学员,每个学员奖励现金300元;送教下乡、工作坊研修按照15%评选优秀成果,分别给予一、二等奖获得者400、200元的奖励,同时,按照50%的比例评选优秀基地校,基地校奖励1000元。
(二)问诊客观需求
基于成人学习理论,项目来了,我校培训什么,这不是由我校主观决定的,而是问诊学员的真实需求,我校成立了培训需求调研小组,提炼出有效调研的“调研进行三部曲+需求问诊四‘疗法”实施模式。每年三月份深入东、南、西、北、中、城区六个片区进行调研,我校按照三部曲开展调研活动:第一步,向各校分管教师培训工作的人事专干汇报;第二步,教师座谈;第三步,推门听课。这种调研方式很实用,笔者听到了很多真实的声音,如在中路片调研时一位人事专干的发言很有深度,他提到的当今教师培训的五个“缺乏”及六点建议,对我校的培训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调研结束后,我校按照“素材(调研问卷、人事专干发言材料、座谈材料、听课记录)归类分析、归纳典型问题、专家会诊、形成调研报告”四步确定培训需求,并根据需求合理安排培训项目与集中研修时间。
(三)做好顶层设计
根据申报项目总体构想和教师培训需求做好顶层设计是有效实施项目构想的有力保障。
1.项目设计求“两全”
本着国培项目做引领、省培项目做示范、市培项目求辐射、县培项目保全员的项目设计原则,我校在培训内容上做到了科学规划,坚决杜绝重复培训。
(1)研修科目求全。在调研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科教师表示他们缺少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所以,三年时间我校对各个学科都做了培训设计,为了满足一些科目教师的培训需求,采取了“联合送教”的新模式。
如桃源县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初中心理健康、初中音乐、初中美术、初中信息技术、初中地理等学科专任教师人数较少,便和本市的项目县石门县、汉寿县采用三县联合送教的方式,启动了分工合作的管理机制,即通识研修、示范诊断及总结提升三环节统一集中,研课磨课与成果展示由各县组织实施的方式,这一培训模式的创新,得到了湖南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赞扬。
(2)地域、人员保全。我校在设计国培实施方案时,全面考虑,分段实施,做到参训教师的遴选不留每一个乡镇、每一所学校的死角。国培是教师的福利,项目县三年时间我校力求本县域的每一位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至少享有一次参训机会,我校主要采取了“先育种子后推广”的办法,在第一年主要遴选了学科骨干教师参训,这样的“种子教师”参训回到岗位后对其他待训教师起到了很好的輻射和引领作用,也为有效提升培训效果助了一臂之力。
2.专家引领求示范
做国培,我校一直重视名师、专家对学科的引领与示范。我校不仅整合了县域最优秀的专家资源,还聘请了域外知名专家,让学员能够达到“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学习境界。我校对国培项目授课专家的聘用有较高要求,专家授课,不是专家有什么专题就讲什么,而是根据内容需求,选择本领域有一定研究成就的知名专家做引领。
(四)追求培训实效
做实效性培训,是我校的追求,我校用“课程”“资源”“反思”“评价”几个关键词开启了追求培训实效的“征程”。
1.开发培训课程
笔者认为,文化底蕴是一所学校的根基,要做好教师培训必须有好的课程体系。为此,我校提出了“课程开发百万工程”。每年把教师培训经费中的100万元用于教师培训课程开发。如今年的课程开发就计划分两步走:第一步,收集整理县域名校长、名师现有的课程资源,汇编成册,用于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项目;第二步,根据教师培训项目需求征集新的课程开发者。
2.整合优质资源
将研修项目和研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不仅可以增强培训效果,而且可以减轻参训学员的负担,实现常态化研修。一方面,我校将各个国培项目的研修内容和校本研修的内容进行有机融合,这样可以让参训学员把国培项目中的专家引领和指导落实到校本研修中;另一方面,将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合理运用。比如,我校每次开展的学科线下研修活动,都会同步直播到相应的学科教师交流群,然后组织一同研讨。这样,虽然每次线下活动现场研修的只有几十名学员,但辐射带动的却是全县的统一学段、学科的教师研修共同体成员。
3.反思改进提升
培训实施结束后,我校要求及时反思,提出改进方案。各个项目实施团队在每年的12月底对所承担的培训项目进行训后汇报,总结成功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设想;然后由专家团队予以指导,形成实施经验材料。对在培训中生成的有价值的资源,我校按专家名师和学员两条主线将整个过程中生成的资源按照文本、视频分类加工整理,视频剪辑后上传到桃源教师培训优质空间课堂,文本汇编成“桃源师训”,一方面用于日常课堂教学,另一方面用于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
4.采用多元评价
合理的评价对培训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在评价对象上,我校对项目的评价不仅仅是针对学员,还涉及整个项目团队和授课专家团队;其次,在评价内容上,主要围绕学习态度、任务完成、创新与发展等维度;再次,在评价方式上,我校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三、借力国培,打造县域特色
“国培计划”首批项目县的三年间,桃源县的培训给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桃源县中小学教师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1.国培项目考评特优
从单个项目看,2015~2017年,桃源县分别承担了能力提升工程种子教师作坊研修C310、C309、C326项目,省级教师工作坊小学心理健康 (C218)、省级教师工作坊小学语文示范坊(C214)等20多个国培项目,值得欣慰的是,绩效考评个个优秀,C214项目还获得了湖南省第二名的好成绩。从整体评价看,2015、2016、2017三年,分别以95.12、94.28、92.14整体考评得分位列湖南省前四名。
2.研修成果全省推介
“国培计划”首批项目县的三年间,我校研究出了具有桃源特色的培训模式。如梳理出了“3·3”培训思路:第一个“3”是指三个培训原则,即多功能、全方位、大服务;第二个“3”是指三种培训方式,即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并构建了“2+3”教师教育培训模式。(“2”是指两个阶段:“集中培训阶段”和“校本培训与分散研修阶段”。学员只有两个阶段培训均合格,才能获得培训合格证书和继续教育证书;“3”是指集中培训阶段的三个模块,即“专业成长”“教学实践”“总结提高”)
送教下乡、教师工作坊研修、校本研修指导是桃源教师培训的三大品牌。在“送教下乡”项目实施过程中,我校坚持以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为主线,通过聚焦主题,送教送培,着力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在实践中,我校构建了“362”实施模式在《教师》杂志予以推广,“3”指训前三到位,即把握需求到位、团队建设到位、制订方案到位;“6”指训中的问题诊断、通识研修、示范诊断、研课磨课、成果展示、总结提升六步走;“2”指训后的两落实,即成果整理、落实成果的指导与运用。
教师工作坊是我校近五年来培训项目的核心项目,在成功的主题式研修活动中,总结出了“需求调研—巧设项目—优化课程—精选专家—对接校本—课题延伸”的六步实践法,实现了“做精准化培训”“做有品位培训”“做特色文化培训”“做有价值培训”“做接地气培训”“做有温情培训”“做创优质培训”的特色研修。工作坊研修经验《让工作坊研修点亮教师发展之路》在《教师》杂志予以推介。
还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的校本研修指导工作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由葛国清主任等主持的省级教师教育专项课题“农村中小学三、四式校本培训实践研究”于2016年获得了湖南省教师教育专项科研成果一等奖。
3.教师专业足显发展
国培平台成就了桃源品牌。国培项目的实施有效促进了项目团队成员和参训教师的专业發展。
近几年,河南省、湖北省等省外及省内的石门县、桑植县、江华瑶族自治区等地的教师培训团队先后来我校考察学习,我校的葛国清主任作为教师培训机构的代表被评为正高级教师,李腊先主任成功遴选为湖南省首批培训师培养对象。
三年来,在国培项目中学员撰写的经验论文在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举办的教师培训专业化主题论文评选活动中有126人获奖,微课有169人获县级以上奖励。在县里的各项教学技能竞赛中,参训学员打磨的课例有56节获县级一等奖,有32节案例课获“一师一优课”省级优课奖,有28堂课获“一师一优课”部级优课奖。三年时间,在培训团队与参训学员中,有6人新入选为市级骨干教师,有7人晋升为市级学科带头人,有22人新入选为县级骨干教师。
我校的真心、真情培训点燃、唤醒了所有的参训者,甚至连临近退休的教师,参加我校的培训后,都重新激发了工作热情,决心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四、借力国培,启发了思考与展望
三年“国培计划”项目县的实践与探索,给桃源的教育带来了变化,助力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在欣喜之时,笔者也不禁有这样的沉思:如何做好国培研修成果的转化?如何进一步扩大研修成果的辐射效应?如何借国培之机深化中小学校本研修?这将是我校在项目县结束之后的思考。
项目县结束后,如何持续引领县域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我校有待研究的新课题,我校将再接再厉,继续前行,不断提升培训内涵,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校下一步的目标是打造一支更为专业的培训者师资队伍,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将秉持“幸福教育,致知人生”办学理念,创造更具桃源特色的优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冯冬燕.教师网络研修的实践与发展[J].中国校外教育,2015(31):4.
[2]刘伟菁.教师工作坊研修的主题选择与运作方式[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5(8):11-14.
[3]蒋敏杰.团队式主题研修:指向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J].江苏教育研究,2015(14):56-60.
[4]刘清堂,张 思.教师混合式培训中主题研修活动设计模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11-117.
[5]邓 阳,王后雄.绩效跟踪:监测“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质量的关键[J].教师教育论坛,2014(12):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