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柔性管理在高职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分析

2019-01-30洪小英

教师·中 2019年12期
关键词:艺术类学生柔性管理高职院校

洪小英

摘 要:柔性管理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看出是与刚性管理相对的。此前的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的管理工作都是采取刚性管理的方式进行的,柔性管理的成分比较少,大多数学校制定了规章制度,管理工作则在这些规章制度的限制下进行,学生面临着严格的管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味地进行刚性管理所暴露出来的弊端也越来越多,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越来越难以控制。在刚性管理中融入柔性管理成为学生管理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在柔性管理模式下,教师所进行的管理工作是围绕着学生来展开的,可以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取得很好的管理成绩。此次研究对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的区别进行了简单的说明,阐述了柔性管理的含义和其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并结合实践情况提出了在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中采用柔性管理模式的有效措施,以期为学生管理工作的进行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柔性管理;刚性管理;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1-26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5-0032-02

一、引言

柔性管理和刚性管理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前者是以人为核心的,带有一定的服务性质,大多是通过正向引导的方式来让被管理的主体积极主动地遵守规章制度;而后者则往往带有一种更加强硬的态度,即用规章制度对人进行限制。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采取灵活性的柔性管理模式,可以在遇到各种突发事件时以最精准的方式来应对,管理的时效性实际上是比较高的。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是为培养艺术类人才而设立的,其所招收的学生个性特点较非艺术类学生更加突出,个人的兴趣爱好也带有一定的特质性、比较广泛。长期以来,学校大多采取的是刚性的管理模式,以一种比较强硬的态度来对这些学生进行管理,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管理效果,但是这种效果停留在表面的层面上。从年龄上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具有强烈的逆反心理,管理者的态度越强硬,他们的抵抗情绪也会越严重。这不能够对学生起到最佳的引导效果,也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而采取柔性管理模式之后,管理者会采用循循善诱的引导式管理模式将学生引向正确的方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和谐,所达到的管理控制效果也比较好。学生在被引导中提高了自主管理意识,会积极主动地去配合教师的管理工作,同时,也会遵循校内的规章制度。由此来看,显然是带有服务性质的柔性管理模式更加以学生为中心,在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中也更为有效。

二、柔性管理概述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柔性管理模式也受到了教育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柔性管理本质上是以被管理的主体为中心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是一种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这种管理模式可以在双方之间营造出一种更加宽容、更加平等和谐的氛围,可以激发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内在潜力和主体意识,使他们可以将这种意识和能力融入工作与学习当中。在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的管理工作中应用柔性管理模式可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产生约束自己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柔性管理的“柔”本身就是相对于刚性管理而言的,剛性管理的效果更多地从外在的东西上呈现出来,带有强制性,而柔性管理则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其效果体现在内在的层面上,带有引导性质,学生可以在被管理中产生主观意识,进而积极主动地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来对自己的行为举止进行约束。人的意识转变并不是瞬间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一定的条件,时间和空间都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文化因素、个性差异和环境因素等也会对个体的意识转变产生一定的影响,促使个人将自己的目标与组织的预期目标重合。柔性管理相较于刚性管理而言,最大的一项优势就是其可以使人的意识深处产生管理理念,从持久性和稳定性上来说,影响力都要远远高于刚性管理。

三、在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管理中采用柔性管理模式的有效措施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不管是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其都必须要拥有一个明确的核心理念,管理工作的展开也是要围绕着管理理念来进行的,如果没有管理理念的支撑,那么管理工作也只会是一盘散沙。在对高职院校的艺术类学生进行管理时,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学生作为管理的中心,以服务学生为出发点,摒弃刚性管理模式,转变原有的带有强制性特点的管理理念,实施与学生更加贴近的服务式管理。并且管理者要确保所做出的每一个管理决定,所进行的每一项管理工作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这样可以确保管理工作发挥最大化的价值。之所以要采取柔性管理模式,实际上还是为了让学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管理服务,使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避免学生受到过多限制而出现思想上的闭塞。所以说,在高职院校中采取柔性管理的模式开展艺术类学生的管理工作,始终要坚持服务于学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地遵循学校的规章制度。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

高职院校要确保管理工作的效果,要确保自身可以长久稳定地发展下去,就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和个体发展,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落实到管理工作当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服务。在柔性管理模式下,教师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学生更加容易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在这种情况下,其对管理工作的配合度是比较高的,学生可以在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觉醒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高校的管理工作最终的受益人其实就是自己,在被管理的状态下,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都会提高。在进入新的教育阶段以后,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在成长,他们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着自己的规划,自然也就产生了不同的需求。高职院校应该重视起学生的成长需求,采用科学合理的柔性管理模式,增添管理中的人文关怀色彩,使学生可以感受到高校给予他们的宽容和理解。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思维上活跃度比较高,但是自控力不足,不能对自身进行很好的约束。管理者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其进行人性化的柔性管理,可以使学生的主体性和主体意识逐渐觉醒,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未来由自己创造,帮助他们建立起发展的信心,这样可以在高校的内部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充满上进心,管理环境也会因此而出现相应的改善。

(三)在高校内部构建柔性激励机制

时代在发展,教育领域所面对的形势也在不断变化,高职院校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就必须对管理模式进行调整,调整为对学生发展助力更大的管理模式。从现阶段的工作展开情况来看,高职院校所采取的主要管理模式仍然是刚性模式,所运用的激励机制也呈现出单一化的特点,以致最终产生的管理效果难以达到预期。高职院校必须要针对艺术类学生的发展需要来建立起相应的激励机制。不管是激励机制的形式还是内容,都不能墨守成规,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够適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如果学生对学校的管理工作作出了贡献,要对其进行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上的双重奖励,促使他们可以维持这种积极状态,积极主动地在学生群体内部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将柔性管理模式和柔性激励机制结合起来,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生活热情,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发展意识,积极主动地配合高校的艺术类人才培养工作,完成工作目标。

(四)在高校内部塑造多元化的文化环境

高职院校将教学的重心放在了应用类技术型人才的培养上,所以说,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其精神层面上也要引起重视,由此来看,在高校内部塑造良好的多元化校园文化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如果整个高校都处于一种积极性比较高的氛围中,那么身处在这种氛围中的学生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多元化校园文化环境可以给学生带来鼓励,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怀,感受到温暖,使学生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对高校的管理工作产生认同感,更加配合高校的工作。

在高职院校内部塑造多元化的文化环境可以为高校注入生机与活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坚定学生的发展信念。采取柔性管理模式对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进行管理,可以以文化为核心支撑来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这种和谐又富有文化气息的环境中,学生对高校的认同感也会提升,并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在学习中和生活中更加配合高校的管理工作,不断地提升自己,使自己获得成长与发展,逐渐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艺术类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可以发现,普通的高职院校的管理模式上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变,却仍然是以刚性管理为主的,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态度比较强硬,学生被动地接受着管理者对其施行的强硬的管理,从表面上看,这种管理模式有着一定的效果。

但是,需要认识到的一点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处于叛逆心理严重的青春期,越是被“镇压”,其逆反情绪也就越严重,这会对管理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以引导为主的柔性管理模式的出现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柔性管理模式是通过引导学生的方式来促使其形成主体意识,积极主动地遵循学校的各项规定,使学生感受到来自高校的人性化关怀。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人格会塑造得更加健全,管理效果也会由内而外地体现出来。在高职院校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开展实践中,管理者必须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真正做到为学生服务,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满足学生的个人成长需求,在高校的内部构建柔性激励机制,对柔性管理模式的实行效果进行保障。此外,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还应该在高校的内部营造多元化的文化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获得文化的熏陶。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教学要求下,柔性管理模式必然会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大势。

参考文献:

[1]张 立.借鉴国外高校柔性管理经验创新 我国艺术院校学生管理工作[J].音乐生活,2019(2):65-67.

[2]王 飞,冷庆丰.高校艺术类学生组织核心价值观建设路径探索[J].艺术百家,2015(3):231-232.

[3]符 强.柔性管理在高职艺术类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7(1):212.

猜你喜欢

艺术类学生柔性管理高职院校
高等院校艺术类学生中管弦乐的选修教学
浅谈高校图书馆的柔性管理及其应用
试论柔性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