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感激荡润生命,心智飞扬溢幸福
——以《怀念母亲》为例探寻“幸福语文课堂”

2019-01-30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季老学定抒情

(山东省临沂西郊实验学校;山东省临沂第二十三中学)

一、质疑导思,以学定教导航线——未成曲调先有情

学生、教师、教材、各种辅助手段及环境因素等相融共生、能动健康发展,基于生态的视角对人整体生命发展,才能创造幸福课堂。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生命个体,带着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走进课堂,教师不仅要关注课堂的“效度”,更要关注“人本”,要基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感知,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1.删繁就简,制定预案。季老作为国宝级语言大师,其作品可圈可点的地方甚多,教学中能抓的“点”也是数不胜数。我“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从写作的视角解读文本,抓文本的抒情特点——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把直接抒情部分作为“意”的训练点,情感生发点。把日记部分的触景生情作为“言”的训练点,做到情景交融,言意兼得。

我初步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先让学生读题悟情、品词悟情;然后直奔主题,明确写法、找到直接抒情语段,采用浏览、默读、批注等方式披文入境,品出文字意蕴;通过仿写第三则日记迁移练习写法;链接季老其他文章,深化主题,升华情感。

2.学案引领,质疑导思。我以“单元内容”为统领,精心设计了预习单:“单元内容早知道”“轻松闯过字词关”“关键词句我理解”“学贵有疑我来提”等内容,涵盖基础知识、内容理解、表达方法、学法指导等,让学生预习时有纲可依。

3.调整预案,以学定教,明代教育家王守仁认为,教育应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采取“诱之歌诗、导之习礼、讽之读书”的“栽培涵养之方”,使受教育者的知、情、意、行得到协调统一发展,最终“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幸福语文课堂亦如此,教师把课堂、课程营建成生命活动展示场、对话场,学生能敞开心扉、自主合作、积极参与大胆质疑。

学情调研中,我发现学生的疑点主要体现在:季羡林为什么对母亲有那么深的悔恨之情?祖国母亲为什么也频来入梦?思念祖国母亲为什么不回国呢?这亦是本课重难点,学生对写作背景不了解所致。据此,进一步修订预案,把季老相关时期的文章进行整合,以备课堂中适时链接,并让学生搜集季老资料、阅读《海棠花》等文章,未成曲调先有情。

二、披文入境,推波助澜悟心声——弦弦掩抑声声思

上课伊始,我让学生通过触摸课题,初步品出季老对母亲的怀念之情,然后品词入境。此环节,我选取了体现季老情感的“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频来入梦”等词语,通过生试读、师范读,生再读等形式感悟其蕴含的情感,奠定浓浓的情感基调。

然后直奔主题,抓住直接抒情的四个段落,并聚焦到“终天之恨、频来入梦、心潮澎湃、异常强烈”等四个词语,体味词语背后的情思,感受他这份怀念之中掺杂着的悔恨、思念、激动、盼望等复杂情感。在这几个词语的处理上也是做到有详有略,重点处理“终天之恨”。

为让学生深切体会季老这种“子欲养而亲不待”悔恨之情,课前进行了前置性相关阅读,课堂上便有了和季老情感共鸣和智慧的生成。此时,再来链接《赋得永久的悔》中“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资料,学生直抵作者内心:因无法尽孝而心存自责,愧疚之情。而“频来入梦”,让学生品出了作者对母亲与祖国魂牵梦绕的情感,弦弦掩抑声声思。

三、探寻写法,触文生情写补白——大珠小珠落玉盘

崔峦老师曾提出,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运用语言以及学习能力。本课我抓住四则日记中“触景生情”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巧妙利用第三则日记中的留白,让学生代替季老表达对故国和母亲的想念之情,学生由“明月、残霞、孤灯、落叶”等景物慢慢发散到“荷叶、相片、孤云、节日”等,学生深陷其中,“情动而辞发”,写出精彩纷呈的文字,“大珠小珠落玉盘”。

四、链接资料,爱国情深点激情——余音绕梁不绝耳

对于母亲真挚的爱恋是人类本真的情感,学生易于理解。但对于祖国母亲的魂牵梦绕,学生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这源于学生的生活阅历。最后一个环节,我再次链接了季羡林1935年归国前后的相关文字,学生对季老爱国的赤子之心已明了,心中也涌动起对祖国深深的情愫……

本课教学初步探索出了“语文幸福课堂”之路径。从课前资料的搜集,到课堂上精彩语境的构建、孩子们优美文字的呈现,每一环节都让孩子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感受学习语文的幸福。

猜你喜欢

季老学定抒情
点赞中国为抒情女高音而作
季羡林:天意高难问
以学定教理念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会抒情的灰绿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抒情和说理,“宗唐”和“宗宋”
『双阳』抒情十八大
体育课也要“以学定教”
又见季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