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器官捐献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2019-01-30曾蕙吕彦妍刘瑞华刘竹韵张赞梅高玲玲广州市第七中学广东广州50000广州市执信中学广东广州5000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广州5000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50000中山大学护理学院广东广州50080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利他主义器官意愿

曾蕙,吕彦妍,刘瑞华,刘竹韵,张赞梅,高玲玲(.广州市第七中学,广东广州 50000;.广州市执信中学,广东 广州 50000;.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 广州 5000;.广东省中医院,广东 广州 50000;5.中山大学护理学院,广东 广州 50080)

器官移植是目前终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法[1]。自20世纪60年代中国器官移植技术开展以来,移植数量逐渐增加,移植技术也发展较快,但目前面临供体器官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1]。自2015年1月1日起,器官捐献已成为我国器官来源的唯一合法途径,然而我国器官捐献尚处于起步阶段,是世界上器官捐献率最低的国家之一,现阶段公民身后器官捐献率仅为0.6/100万人口[2]。因此,如何提高我国公民器官捐献意识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公民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提高器官捐献意愿,是解决器官缺乏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关于大学生的器官捐献知识、态度和意愿现状的调查较多[3-5],但关于中学生的器官捐献现状则较少。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我们调查分析了广州市某中学在校228名中学生的器官捐献意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提高器官捐献意愿的有效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2018年3月对广州市某中学的228名在校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男性107人(46.9%),女性116人(50.9%);年龄(16.28±0.972)岁;汉族206人(90.4%),其他民族10人(4.4%);农村24人(10.5%),县城 2人(0.9%),城市178人(78.1%);无信仰的学生178人(78.1%);无献血史204人(89.5%),有献血史仅12人(6.2%)。家庭人均月收入>6 000元84人(36.8%);亲友签署了器官捐献卡8人(3.5%),亲友是器官捐献者5人(2.2%),亲友进行器官捐献仅3人(1.3%);通过网络了解器官捐献知识181人(79.4%)。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包括性别、年龄、民族、籍贯、有无信仰或献血史、家庭人均月收入等。

1.2.2 器官捐献量表:采用史丽珠等[6]编制的器官捐献量表,该量表分为器官捐献知识、态度及意愿3 个部分。器官捐献知识部分有10个条目,答对1题得1分,答错得0分,总分最高为10分,得分越高表示器官捐献知识水平越高。器官捐献态度部分分为认同器官捐献价值、不认同器官捐献价值和阻碍器官捐献价值3个维度,共 22个条目,采用Likert 7 分制,每个条目得分1~7分,总分22~154分,得分越高表示对器官捐赠的态度越正向。器官捐献意愿部分分为自我器官捐献意愿和家人器官捐献意愿,总分1~5分,得分越高表示器官捐赠意愿越强。该量表 Cronbach系数为 0.93。

1.2.3 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DAP-R量表):采用朱海玲等[7]编制的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该量表包括25个条目,分为死亡恐惧、死亡逃避、逃避接受、自然接受和趋近接受等5个维度。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分代表非常不同意,5分代表非常同意,总分5~25分,得分越高表示越倾向于该死亡态度。各维度重测信度为0.616 ~ 0.934,总量表 Cronbachα 系数为 0.848[8]。

1.2.4 利他主义行为量表(SRA量表):采用Rushton等[9]编制的SRA量表,选择其中的18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总分18~90分,得分越高代表利他主义行为倾向越强。

1.2.5 家庭讨论意愿量表:该量表包含 3 个条目,每个条目1~7分,总分为3~21 分,得分越高代表家庭讨论意愿越强,Cronbach系数为0.75[10]。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分类资料用频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各个变量与中学生器官捐献意愿的相关分析使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采用“stepwise”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中学生的器官捐献意愿:228名中学生的自我器官捐献意愿得分为(2.29±0.88)分,家人器官捐献意愿得分为(3.46±1.11)分,处于中等水平,具体结果见表1。

2.2 中学生的器官捐献知识和态度、死亡态度、利他主义行为及家庭讨论意愿:中学生的器官捐献知识总分为(2.30±1.61)分。答对正确率最高的条目为“器官捐献取出手术必须至少在判定脑死亡后方可进行”(n=142,62.3%),正确率最低的为“人死后的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器官移植手术”(n=4,1.8%)。中学生的器官捐献态度的总分为(110.11±24.68)分,总量表均分为(5.01±1.12)分。其中认同器官捐献价值均分为(5.47±1.80)分;不认同器官捐献价值均分为(4.09±1.50)分;阻碍器官捐献原因均分为(5.08±1.46)分。在中学生的器官捐献态度原因方面排名前3位的为:宗教观念、医疗信用问题和传统习俗。死亡态度得分最高的为自然接受得分(19.28±4.44)分,其后为死亡恐惧(13.37±4.55)分、逃避接受(12.19±5.08)分、死亡逃避(11.72±4.47)分,最低为趋近接受得分(11.26±4.77)分。

利他主义行为均分为(2.98±0.82)分,总分为(53.56±14.68)分。家庭讨论意愿得分均分为(4.28±1.54)分,其中得分最高的条目为“我愿意告诉家人我要成为一名器官捐献者的决定”为(4.39±1.73)分。

2.3 中学生器官捐献意愿的相关因素:在中学生的个人特征方面,仅献血史对器官捐献意愿得分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有献血史且计划定期献血学生的器官捐献意愿得分比无献血史学生高〔(4.00±0.00)比(2.25±0.86)分,P=0.004〕。

中学生的器官捐献知识与与死亡态度中的自然接受维度呈正相关,与趋近接受维度呈负相关,但与器官捐献意愿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而中学生的器官捐献态度(r=0.299,P<0.01)、利他主义行为(r= 0.215,P<0.01)和家庭讨论意愿(r=0.156,P<0.05)等因素均与器官捐献意愿呈正相关,中学生的死亡态度则与器官捐献意愿呈负相关(r=-0.130,P < 0.05)(表 2、表3)。以器官捐献意愿为因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器官捐献态度总分(X1)、利他行为总分(X2)进入回归方程。经检验,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该回归方程为Y = 0.009X1+0.013X2+ 0.539。

表1 中学生的器官捐献意愿总体情况(n=228)

表2 中学生的器官捐献知识、器官捐献态度、死亡态度、利他主义行为与器官捐献的相关性分析(n=211)

表3 中学生的器官捐献意愿与家庭讨论意愿的相关性(n=211)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学生的器官捐献意愿处于中等水平,与周金莉等[3]和吕彦妍等[5]等在本科护生中的结研究果相似,略高于刘佳琪[4]等在大学生中的研究结果,可能与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有关宣传力度加大有关。明确表示愿意器官捐献的高中生有15.3%,但其中只有1人(0.4%)签署了器官捐献同意卡,比周金莉等[3]和刘佳琪等[4]在大学生中的研究结果高,但比吕彦妍等[5]在本科护生中的研究结果低。61.8%的学生想过但尚未决定是否会器官捐献,同时有76.4%的学生对是否会捐献家人器官持犹豫态度,只有16.2%的学生表示会捐献家人器官,这提示如果采取合适有效的措施,极有可能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愿意捐献器官的人群比例。在器官捐献种类方面,以捐献整个身体的最多,其次是眼角膜,这与史丽珠等[6]研究结果相同,而与周金莉等[3]、刘佳琪等[4]和吕彦妍等[5]研究结果不同,可能与研究对象及样本量有关。在受赠对象方面,与其他在大学生中的研究结果相似[3-5],即中学生最愿意捐赠给家人,且最倾向于与家人讨论器官捐献内容。另外,中学生认为最能加强捐献意愿的前3项举措分别为:① 家属优先享有医疗保障;② 家属优先获得器官移植;③ 抚恤金。这可能与中华传统孝道文化有关,学生多自小接受敬亲和奉养等思想熏陶[11],因而注重维护家庭的利益。因此,完善器官捐献者家属的激励补偿机制等措施可能有助于器官捐献参与度的提高。“脑死亡判定”“组织配对与移植免疫学”及“法律与伦理议题”等器官捐献知识需求较多,建议在中学生中开展相关教育宣传活动时可以侧重于这方面的内容。

中学生器官捐献知识得分为(2.30±1.61)分,明显低于周金莉等[3]、]刘佳琪等[4]和吕彦妍等[5在大学生中的研究结果,这可能与中学生理解能力有限,且学业负担较重,接触器官捐献知识的机会较大学生少有关。其中答对率最高的条目8即“器官取出手术必须至少在判定脑死亡后方可进行”只有62.3%,而答对率最低的条目3小于2%,均明显低于周金莉等[3-4]的研究结果。中学生的器官捐献知识与死亡态度中的自然接受维度呈正相关,与趋近接受维度呈负相关,因此加强器官捐献知识教育可能有助于中学生树立正向的死亡观。中学生的死亡态度中趋近接受维度与器官捐献意愿呈负相关。只有46.1%的学生对死亡持自然接受的态度,仍有相当部分学生对死亡持恐惧或逃避的态度,这与吕彦妍等[5]的研究结果相同。这提示有必要在高中生中开展死亡教育和器官捐献相关知识的宣传活动或课程。

中学生的器官捐献态度与器官捐献意愿呈正相关,且器官捐献态度总分进入多元回归分析方程,是器官捐献意愿的预测因子。中学生的器官捐献态度得分明显高于周金莉等[3]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器官捐献态度呈正向态度,其中认同器官捐献价值维度得分为(5.47±1.80)分,说明大部分中学生认同器官捐献价值,不认同器官捐献价值维度得分为(4.09±1.50)分,表示中学生在此方面呈中立态度;阻碍器官捐献原因维度得分(5.08±1.46)分,表明部分中学生在阻碍器官捐献方面呈正向态度。

利他主义行为也与器官捐献意愿呈正相关,且利他主义行为总分进入多元回归,也是器官捐献意愿的预测因子。本次研究中中学生的利他主义行为得分为(2.98±0.82)分,比Steele等[12]在有献血史人群中的研究结果稍低,可能与本次研究对象的教育水平和研究人群不同有关。因此,鼓励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和献血活动,开展利他主义、为人民服务等思想教育课程可能有助于提高中学生的器官捐献意愿[13]。

家庭讨论意愿与器官捐献意愿和捐献家属器官意愿呈正相关,因此在器官捐献过程中取得家属的同意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中学生的家庭讨论意愿得分为(4.28±1.54)分,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与吕彦妍等[5]的研究结果相似。对家庭讨论意愿持正向态度(>4分)的学生不足一半(43.0%),大部分学生家庭讨论器官捐献的意愿不高。这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死亡的避讳有关。因此在学生家属中倡导理性的死亡观念,促进学生与学生家属在器官捐献方面的交流,可能有助于提高器官捐献意愿。

4 结 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调查了广州市某中学中学生的器官捐献意愿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本次研究显示中学生的器官捐献知识水平较低,传统观念和医疗信用问题是影响器官捐献态度的主要因素。有定期献血计划的学生比无献血史的器官捐献意愿高;器官捐献态度、家庭讨论意愿和利他主义行为与器官捐献意愿呈正相关,死亡态度与器官捐献意愿呈负相关,其中器官捐献态度和利他主义行为是器官捐献意愿的预测因子。研究结果提示加强相关宣传教育,鼓励公益活动和献血活动等利他主义行为,以及完善激励补偿机制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措施,有助于提高人们对器官捐献的关注和参与度。

猜你喜欢

利他主义器官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类器官
初探婚姻家庭法中的利他主义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ORGANIZED GIVING
皮肤是个大大的器官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1783名三军官兵利他主义及其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三军官兵利他主义及其心理社会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