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资本开发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2019-01-30李雅歌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韧性个体资本

李雅歌

(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一、心理资本开发理论

21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提出,心理学应该帮助人们更加充实愉快地生活、挖掘个体潜能,积极心理学随之应运而生[1]。在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影响下,著名组织行为学家路桑斯提出了能揭示组织竞争优势来源的第三个视角——心理资本。他认为心理资本是指人的积极心理状态,核心要素由源于社会认知理论的自我效能、源于积极心理学的希望与乐观和源于发展心理病理学的韧性组成[2]。

路桑斯立足于对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研究,综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开发心理资本的PCI模型(psychological capital intervention model)。此模型分别从希望、乐观、自我效能及韧性四个维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心理资本开发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一)自我效能——信念与成功

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能够激发动机,调动认知资源,采取必要行动完成特定任务的信念[3]33-34。自我效能会影响个体的行动选择、克服逆境的坚持度和投入努力的程度。自我效能的开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通过练习掌握某项技能,并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其次,替代学习,结合自身实际模仿与自己背景、能力相似的成功者;再次,社会说服,即有权威且令人信服的积极暗示、劝说、评价;最后,心理和生理唤醒,积极心理和健康生理的唤醒有助于提升个体自我效能。

(二)希望——意志和途径

希望是后天习得的一种关于目标的个人思维和行为倾向,它能够维持个体在解决问题时的信心[3]60。提升希望水平:首先,要设计科学合理的目标,这一目标应既符合实际又富有挑战性;其次,要设计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再次,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提升个体的希望水平;最后,为确保目标顺利实现,应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三)乐观——积极的归因

乐观是一种解释风格,是个体解释积极或消极事件时所持的倾向,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3]82。乐观主义者善于把握机遇,即使在逆境中也能做好积极的心理应对,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乐观心理资本开发:首先,审视过去的挫折与苦难,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其次,立足当下的实际生活,科学规划未来的蓝图,积极地面对未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有效的社会网络与支持等因素也是培养乐观的主要因素。

(四)韧性——复原和超越

韧性是指个体尽管体验了逆境,但仍然能维持积极适应的心理现象,是一种复原与超越的自我修复过程,是遇到逆境时的积极适应[3]106。培养韧性有三种策略:一是积极开发韧性资产,如人力资本(经验、知识、技能等)、社会资本(人际关系、社会网络等)和其他积极的心理资本成分。二是关注影响韧性发展的危害因素,将其视为促进发展的可能性。三是注重挫折教育的同时重视培养自尊、自强、自爱的价值导向,在应对挑战的过程中塑造百折不挠的个性品质。

二、基于心理资本开发理论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据

作为积极心理学的前沿理论,心理资本开发理论问世不过十几年,但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发展。从心理资本开发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厘清心理资本开发理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探讨两者相结合研究的依据。

(一)主体维度:对象与目的的一致性

“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4]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是学生的政治观、道德观等问题,即要解决人的思想意识的问题,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心理资本开发理论的研究对象也是人,涉及人的心理现象、心理产生及其活动规律,是对影响个体发展的心理要素的研究,以个体内在资源的开发促进个体发展,是对人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尊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要遵循人的心理发展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意义在于对人的生存的关切,对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的唤醒与提升”[5],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而关注人的心理资本就是关注人的心理健康,关注人的生存,通过对个体心理资本进行开发,促进个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体验和感悟生活,提升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由此可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心理资本开发理论在研究对象和目的上具有一致性。

(二)理论维度:认识对实践的观照

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心理资本开发理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可以从实践和认识的角度进行考察。心理资本开发理论是从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和韧性四个维度出发,提出的关于心理资本开发的具体方法和途径的系统理论。作为一种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其立足于对人类实践活动的把握和个体成长发展规律的探究,从学理上解释个体积极心理要素和个体成长发展的关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及相关部门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理论的指导,同时也需要借鉴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以应对实践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心理资本开发理论是在心理学和管理学相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学术前沿成果。在实践中,这一理论在企业管理等诸多方面发挥了有效的作用,理论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近来有些学者将这一理论引入教育领域,与青年教师素质、大学生创业活动等相结合进行探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关注个体心理发展特征和规律,这要求对心理学的理论进行有效借鉴,而作为对积极心理要素研究的心理资本开发理论自然可以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通过对大学生心理资本要素进行开发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理论实质的角度进行探讨,心理资本开发理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间是哲学层次上的认识与实践的互动关系,从价值意义上讲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

(三)现实维度:批判与建构的统一

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承担着民族复兴大任,然而现阶段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特别是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威胁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高校学生自杀事件、校园贷等现象折射出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当前部分大学生出现人际关系紧张、价值观念迷茫、心理抑郁等问题亟须借助心理学的知识来引导,帮助学生战胜焦虑、孤独、自闭等威胁心理健康的心理障碍。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体制市场化和文化多样化的影响下,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多方面的挑战。高校有些学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的影响,在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投机心理和功利主义倾向;有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迷惘,缺乏对本民族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认同;有些意志薄弱者受西方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中的不良因素影响,理想信念动摇,政治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不足。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问题,需要我们用批判的眼光去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而努力。

心理资本强调个体的积极心理,开发心理资本可以将个体潜力转化为现实能力,有利于个体健康成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和政治观念需要个体具备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特别是自媒体时代,面临多方错误思潮的侵袭,身处复杂的世界,要处理好学生复杂的心理状况,指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拥有自信勇敢、乐观希望、奋发进取、坚韧顽强等积极的心理状态,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理性的价值观念,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挫折能够克服并快速做出调整,对未来有合理规划;另一方面,使大学生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形成一种良性的人际互动循环,增强对学习与生活个体满意度。由此可见,心理资本的开发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有建构意义。

三、基于心理资本开发理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指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对受教育者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等进行教育所取得的实际效果[6]。简单地说,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是受教育者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心理资本开发理论的核心理念有利于大学生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的养成。由此,将心理资本开发理论嵌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供借鉴。

(一)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成功的信心

大学生只有具备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才能从容地应对来自学习和生活的挑战。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开发和管理,不仅可以提升广大学生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信心,也有利于青年学生坚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信心。此外,具有高度自我效能感的人能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这对于大学生抵抗不良社会思潮的冲击具有重要意义。

1.成功的体验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未摆脱单纯的知识灌输和缺乏新意的知识记忆考核,既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削弱了学生的成功体验。因此,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强师生互动性,灵活运用多样的教育载体,为学生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和丰富多样的考评机制。比如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并施行实践调研考核,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培养自信心,并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此外,在大学生活中,学校应努力创设各种情景,通过丰富的教育载体,为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实践活动。要注意不能脱离实际,要紧贴学生生活和心理状态,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调动学生体验成功的动力。

2.替代经验的获得

简单地说,替代经验的获得就是通过树立典型供大学生借鉴学习。通过对典型案例学习和模仿来观察他人成功和失败的经历,进而有选择地模仿他们的成功行为,增加大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但要注意的是,在替代学习开发自我效能的过程中,榜样和情境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且根据学生的反思程度来实施。高校应树立符合新时代要求和满足大学生心理需求的典型案例,例如,邀请优秀大学生进行演讲,加强“三好学生”与广大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学习等。这些案例中先进的朋辈群体拥有和其他同学一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不但能够提升大学生获得成功的信心,而且可以增强学生践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动力。

3.说服和积极反馈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效说服比笼统说教更有效,说服者即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形成正向的权威并使教育对象信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就要求高校教育者要不断学习,全面提升各方面素养,不仅在专业上达到要求,而且要拥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做符合新时代要求和大学生认同的教育者。同时,教育者应积极回应学生的诉求,对学生内心产生的困惑应给予及时的反馈,对学生取得的成果进行必要嘉奖。实践证明,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效的说服和积极的反馈可以强化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并能促进广大学生的认同感并积极践行教育内容。

4.健康心理的唤醒

生理和心理有问题的人往往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对学习和生活感到厌倦。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受教育者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学校体育教育应常抓不懈,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定期举办丰富多样的运动,使广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养成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应落到实处,高校要重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建立系统的心理咨询机制,真正做到观照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是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前提,更是培养健全人格,实现新时代青年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

(二)提高大学生的希望水平:坚定的目标

个体拥有希望会更倾向于追求远大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通过希望资本来坚定内心的信念,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这对于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有积极推动作用。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注重提升大学生的希望水平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设置阶段性教育目标

目标具有一定的指向功能和评价功能。科学合理的目标设置不仅会提高个人的动机水平、努力的程度,也会增强个体为实现目标而寻找创造性途径的意愿和能力。要注意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注意根据教育内容的性质和大学生的特征设置合理的阶段性教育目标,目标过于空泛或不切实际都不会起到应有的效果。有益于开发和培育充满希望思维的目标应该是具体、可测量、有挑战性且可实现的弹性目标。现实、具体且操作性强的教育目标才能够加强学生的希望体验,增强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获得感。

2.形成激励机制

科学有效的激励能够激发个体的希望要素,给激励对象带来积极的体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激发大学生的动机,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征设置鼓励性的教学方案,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满足学生的需求。例如,高校可以动态评选先进模范学生进行表彰和嘉奖,以更好地激励大学生努力学习,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建立资源库

个体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难免因遇到问题和阻碍而失望,提供能维持和增强希望的资源库就变得至关重要。所谓资源库,即高校为学生提供的支持与帮扶系统。大学生在规划人生,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学校应利用自身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给予必要的帮助,比如贫困生资助系统、奖学金制度、就业指导、创业支持等。作为学生情感归宿的学校提供必要的支持会坚定学生成功的信念,提升大学生的希望品质,增强对母校的归属感。同时,学生在以后人生中会积极主动地发扬与传承校园精神文化,从其他方面提升高校教育对社会的积极影响。

4.培养充满希望的校园文化

充满希望的文化可以鼓励个体积极行动,激励、保持并增强组织成员的意志力。由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组成的校园文化具有隐形教育的功能,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作用。如今高校行政化现象严重,精神文化欠缺,制度文化有待健全。前段时间,网上曝光高校学生会官威事件反映了当下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这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亟须有关部门加强重视,重塑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培养充满希望的高校校园文化可以给人积极的暗示,有利于改善人际交往的环境,深化大学生对平等、自由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三)培养大学生的乐观精神:积极的归因

学生拥有乐观精神能够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将困难和挑战进行积极的归因,有利于个体的成长发展。此外,面对一些复杂尖锐的社会问题,乐观精神能帮助学生更加理性地分析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不易被大众盲目的声音或别有用心的暗示误导,他们会负责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为社会发展付出努力。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开发和管理大学生的乐观精神,能够更好帮组学生解除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上的困惑,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培养包容心

包容是一种美德,是无私的仁爱和博大的胸襟,而不是一味地迁就。懂得包容的人往往拥有乐观的品质,面对他人的过错和社会问题会理性面对,而不是仅仅抨击社会、怨恨痛斥他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包容学生的不足,耐心引导其健康成长;同时,培养受教育者的宽容心态,使学生认识不良现象存在的偶然性与必然性,并积极引导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寻找途径。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者有必要引导学生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包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努力为共同理想和远大理想做出努力。

2.培养现实而灵活的心态

乐观精神的核心要素是现实和灵活,因此要培养学生既立足现实而又不拘泥于一面、灵活多变的心态。教育者应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自己的长处、认清自己的不足,积极灵活地处理面对的问题和挑战,不骄傲自大亦不自怨自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要尽可能地把真实图景展现给学生,并使学生接触接受一些冲突和挑战,锻炼学生在各种情景下保持现实而灵活的乐观心态。面对“中国必胜论”“中国威胁论”“ 中国崩溃论”“唱衰中国论”等论调,要教育青年学生认清各种不合实际的歪理邪说,理性应对,避免别有用心的舆论和思潮侵蚀学生的价值观念。

3.注重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可以界定为教育者在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指导下,以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为前提,以信任、激励为基础,通过对受教育者的赏识和赞扬,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发展其潜能,实现自我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7]。赏识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乐观品质,但要注意赏识不等于单纯的表扬,否则不利反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赏识教育,以人性化和人文化的教育方式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强化学生优点的同时承认其不足,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用充满尊重、理解、鼓励和爱的教育开发学生的乐观品质,使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

(四)强化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曲折的成长

具有韧性的学生往往能够积极适应复杂的环境,坚持自己的信念,实现对自身的超越。从这一点来说,个体的韧性与坚定的理想和信念相依存,一旦缺乏韧性素质,理想信念很有可能化为虚无。因而在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开发和管理学生的韧性素质能取得更加显著效果。

1.提供韧性资产

韧性资本的开发除了教育者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学校提供必要的支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知识、经验、能力等人力资本的开发,要通过系统而完善的教育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素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对于人际关系、社会网络等社会资本,要提供一定的平台,创设合适的情景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社会化,优化学生的人际交往。对于心理资本的开发,更需要学校提供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各种情景,锻炼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对学生韧性资产开发的同时也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素养,塑造良好价值观念的过程。

2.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危害因素

危害因素在韧性的复原与超越过程中是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它会增加消极后果出现的可能性,但也可以刺激个体成长和自我发展,并帮助个体充分发挥潜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注重挫折教育,引导学生就现实生活中的逆境案例进行分析,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危害因素,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主动去解决。教育者要教育广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武装自己,用辩证的思维审视人生的艰难困苦,把这些困难和考验视为一种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的助推力。可以通过论坛宣讲、励志演讲、图像展览等使广大学生正视挫折、克服挫折、规避危害因素,从中获取成长的养分。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韧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着一个人的认知、情绪和行动,并赋予其特定的意义。价值观积极向上的人往往拥有更强大的心理韧性,使个体拥有克服困难的能力,并有效地应对现实状况。对大学生来说,赋予事物意义的价值观指导学生判断好坏,有助于他们形成自己的处事原则,对于保持韧性有重要作用。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努力的方向。高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学生,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让学生意识到人生的意义,对理想、目标或使命有坚定的信念,并坚持不懈付之行动以实现,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能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以强大的心理韧性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8]。而心理资本开发理论同样以人为研究对象,目的是提高人的积极心理状态以促进个体发展。由此,将心理资本开发理论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和韧性四个维度开发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引导大学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以应对和解决思想、政治、道德、文化等方面的困惑和挑战。从更深远的角度看,通过开发大学生心理资本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对培育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完成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有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韧性个体资本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