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爆炸式”教育方法对“后进生”的正向引导作用
2019-01-30◆
◆
(东北石油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一、“爆炸式”教育方法的提出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爆炸式”教育方法强调一瞬间的突然影响,这种影响一旦作用于孩子心灵可以伴随学生一生并使人的性格得到矫正。这种教育方法主要利用了道德和心理,尤其是情绪方面的影响,使“误入歧途”的儿童在性格上发生改变,从而逐步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二、“爆炸式”教育方法在“后进生”中的体现
1.一句话对孩子一生的改变
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后进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赞美的眼神而改变他们的命运。一位任教多年的老教师曾收到一封邮件,这封邮件是他教过的一个学生寄来的,信中提到了这样一件事:学生称自己当年由于学习成绩不好,从实验班淘汰到普通班,当时内心很是绝望,一来觉得很丢人,二来觉得对不起日夜为自己操劳的父母,因此自暴自弃,情绪大受影响,成绩也日益下滑。然而,偶然的一次考试,这个学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老师为了鼓励他给他的评语是:“这才是我心目中的你!”学生在信中告诉老师,正是老师的这句话,在当时给了他无限的力量。从那之后,他便重拾自信,为了不辜负老师的信任,学习也更加刻苦,成绩直线上升。可见,正是因为老师当年那句话,才使这个学生的人生有了转折。
2.红标签对孩子潜力的激发
“标签效应”是心理学中的一种说法,它指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并使自己的行为与标签的内容一致。针对心理学中的这种“标签效应”,教师不应对一时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持续性的否定,不自觉地给学生贴“黑标签”,导致学生向不良方向发展。相反,教师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风景,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要学会给孩子贴上一枚“红标签”的心理暗示。这也是教育界常说的一句话:“对于孩子要多表扬,少批评,表扬要在课堂上,批评要在办公室。”这样就会使“后进生”意识到自己并非一无是处,并按照好的“标签”去约束自己,久而久之,“后进生”也会变为“优等生”。
3.信任对孩子心灵的感化
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可以感化学生的心灵,是对学生深层次爱的体现。这种爱并不一定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而是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交流的点滴互动之中。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当校长期间,曾派一名学生去取钱,与其他学生不同的是,这名学生有偷东西的习惯。在接到马卡连柯的任务时,他自己也表示很惊讶,反问马卡连柯说:“校长,如果我取了钱,不回来了怎么办?”马卡连柯随口说:“怎么可能?我相信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不久之后,学生拿回了这笔钱,让马卡连柯重新数一遍。马卡连柯看都没看说“你数过就行了”,并随手把钱扔进了抽屉。事后这位学生再回想在取钱路上的情景时说:“要是有人敢在路上袭击我,我一定会和他拼命到底,来保全这些钱不会被抢走!”正是因为马卡连柯表现出对学生的信任与爱,才得以使他的心灵受到感化和触动。
4.肯定对孩子潜能的激发
教师对于学生的肯定可以产生一种奇妙的力量,尤其对“后进生”更是如此。作为一名教师,需要以欣赏和肯定态度对待学生,捕捉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并用赞美的语言来表扬和肯定学生。那么,学生也会改变以往的不良行为,逐渐向好的方面发展。我国著名教育专家王金战在高中当班主任时,曾带过一个经常旷课、考试倒数的学生。在一次月考中这个学生仍然是倒数第一,但是不同的是,这次与倒数第二的差距缩小了30分。王金战就借此机会鼓励他:“高中三年一共有八次大型考试,如果每次考试都能缩小30分的话,你考像清华北大这样全国顶尖的学校都没问题了。”受到老师的表扬后,这个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潜能,带着老师的这份认可,他更加努力刻苦地学习,最后真的考上了北京大学。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更加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赞美,这样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三、“爆炸式”教育方法的正向引导作用
1.挖掘“后进生”内在的潜能性
一句包含爱心的、善意的激励,可能会点燃“后进生”心中希望的火苗,使他们在认可自己的同时,也能够激发其学习的潜能性。生活中,我们不难看到一些叛逆的被大家所公认的“坏孩子”,但如果这些所谓的“坏孩子”能被加以用心指导,他们很快就会改掉原来的恶习,从而产生对学习的积极性。美国教育之父卡耐基便是这样一个例子,卡耐基在儿时由于经常惹是生非,便被大家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直到她的继母出现,继母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也认为他就是坏孩子,相反她认为卡耐基是一个极其聪明的孩子,只是还没找到可发泄热忱的地方。不仅如此,继母还发现了他在写作方面的天赋,并在写作上给予了他很大的肯定。之后,他在继母的鼓励下,开始积极学习写作,出版了多部畅销世界的著作。
2.提高“后进生”自我的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的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当一个人认为自己能够胜任某一事物时,他就有很高的自我效能感,自信心也随之提升。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一项“未来发展趋势测验”的实验,该实验从一到六年级里选出了一批学生,这些学生被认为是“将来有好的发展前途”的人。几个月之后,罗森塔尔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复查,令人惊讶的是,名单上被选出来的这些学生无论是成绩上还是人际交往方面都比之前有了很大进步。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对于学生更多的关照与认可,会像一面“认知镜”一样反馈给被认知者。如果一个教师相信他的学生是善良的、有作为的,那么学生就真的会创造无限可能性。相反,如果一个教师认为他的学生是不听话的、没出息的,那么学生在老师的这种消极影响下很可能会渐渐走向平庸。因此,对于“后进生”而言,教师的积极暗示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尤为重要。
3.消除“后进生”自卑的心理障碍
在“后进生”的诸多特征中,自卑是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特征。一个人一旦没有了上进心,他的聪明才智也就无从发挥,长此以往,会逐渐形成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与时常得到老师关注的“优等生”不同的是,“后进生”经常被老师忽视,现实中多数老师往往用“有色眼镜”去看待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认为他们是不可教化的“顽石”,这不仅阻碍了“后进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会使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越来越消极。这时,老师不妨换一种角度去审视这些所谓的“后进生”,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不经意间的一个微笑,一次由衷的肯定,能够及时消除“后进生”的自卑心理,为“后进生”开启“希望之窗”,给他们开辟另一片天地。因为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启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