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的教学课程建设※
2019-01-30肖玉洁宋炜熙聂慧芳黄立中
肖玉洁 宋炜熙 曾 光 田 莎 聂慧芳 胡 琦 黄立中*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肿瘤是人类21 世纪发病率和病死率增长最快的疾病,不论城市还是农村,肿瘤都是中国居民的主要死因。中国的肿瘤病人多就诊偏晚,确诊时为中晚期,导致中国癌症死亡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癌症的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早期确诊率低,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医学院校加强肿瘤病学的教学迫在眉睫。如何在医学院校开展肿瘤学的教育,让医学生掌握肿瘤的早期诊疗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是融合了中医与西医肿瘤学的学科,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其教学的重要性和医学院校教学的不足之处,浅论之。
1 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教学的重要性
恶性肿瘤因其具有侵袭转移的特性,容易复发转移,导致其治疗的难度大、费用高。对于医学生而言,首先是要掌握肿瘤的早期诊断技术,诊断以西医技术为主,医学生在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耳鼻喉咽科学等课程中掌握了部分肿瘤的知识,但是不全面,在以后的从医生涯中,在初诊时早期识别患者是否有肿瘤疾病的可能性并予以确诊是非常重要的。西医肿瘤学的知识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于早期发现肿瘤具有积极的意义。中医注重“不治已病治未病”,癌的形成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在患者的身体状况出现异常甚至癌前病变时,予以中西医结合干预,能有效的预防癌症的发生,延缓其发展。
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包括了西医的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和中医治疗[1],各有优劣,中医药治疗肿瘤已经有2000 多年的历史,在中医药结合手术、放化疗等方面有长足的进展[2]。作为医生,既要了解各种治疗手段的适应证、优缺点,又要知道如何在癌症不同阶段联合使用不同的方法,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这也是现在的医学教育欠缺的。在西医院校,部分院校会开设肿瘤病学,中医课程可有可无,对中医的了解非常欠缺。在中医院校,部分院校会开设中医肿瘤病学或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但对最新的肿瘤学西医进展介绍不多。所以,让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成为一门成熟的与时俱进的课程,建立学生中西医结合诊治肿瘤的思维,培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人才是非常重要的[3]。
2 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教材建设的必要性
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课程内容涉及多种恶性肿瘤,其中主要讲授的是十大常见恶性肿瘤,如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等,涵盖了中医肿瘤学和西医肿瘤学的知识,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内容。中医肿瘤学是运用中医药理论,阐述各类肿瘤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解释肿瘤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辨证论治规律及预防、康复、保健等知识的临床学科,是以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理论为指导,系统反映中医肿瘤辨证论治特点的学科[4]。西医肿瘤学涵盖了基础理论到临床的知识,如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主要诊治方法等,各种肿瘤都参照最新诊治规范[4]。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要结合西医与中医的肿瘤学知识,还要体现中西医结合的特点及临床应用要点,对其知识的完整性、规范性、实用性、先进性要求很高。
近年来肿瘤的西医进展突飞猛进,中医的机制及治疗手段也不断更新,这些都需要在教材中得到体现,让学生掌握最新最全面的知识。建设好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教材是非常必要的。除了传统的纸质化教材外,在现在的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多媒体教学、数字化教材、肿瘤学图库、云知识等都可以为教材建设增光添彩,肿瘤病人特别是典型病人的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病理资料,都能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能建立肿瘤学图库,让学生接触更加形象生动的教材,就能更好的提高学习兴趣,更好的掌握这门学科。另外,肿瘤学的专业网站也很多,提供相关链接给学生,也能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3 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对于课程的教学质量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这门课程而言,专业的教师是非常匮乏的。因为肿瘤学专业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很少,具有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并能很好教学的老师更少。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的教师大部分是内科老师担任,但是对于学科而言,要上好这门课,老师还要钻研最新的肿瘤病学知识,了解学科进展,中医治疗肿瘤疾病的特点。“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可以通过“老带新”,导师制培养,跟师制学习,到医院进修等方式[5],提高临床实践水平,通过多听课,多参加集体备课,多学习最新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理念,多与学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肿瘤现在提倡多学科综合治疗[6],非常复杂,需要外科、化疗、放疗、介入、中医药等多学科参与制定最佳治疗方案,那么,在教学人才梯队建设方面,就需要组建一支等级、层次、专长侧重不同的师资队伍,需要有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的领军人物,在教学中注意培养中西并重的复合型人才[7]。如果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教学的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临床经验,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条理分明地讲授理论知识,专业的答疑解惑,有的放矢的对重点疾病、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将病案教学引入课堂,通过引导式教学,提问式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大学教育,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有兴趣的学生,可以给他进行指导,让他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极其需要建立一支专业的队伍为国家的卫生事业奉献终身,而大学,是培养他们的摇篮。西医治疗肿瘤的优点是精准,但是肿瘤复发、转移、耐药的问题是瓶颈,治疗肿瘤不能光专注于瘤体的缩小,患者的整体状况、免疫功能、生活质量也是要关注的,“带瘤生存”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中医的治疗优势就在于整体调节,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课堂教学、病案分析、见习实习过程中,让学生切实认识到中西医治疗肿瘤的优缺点及结合点,防治恶性肿瘤的迫切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中西医结合思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走上临床奠定良好的基础。
4 建立学生人文关怀的理念
西方有一句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8]。这种人文关怀在肿瘤科尤其重要,“欲为医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为医者,医术重要,医德更重要,为医者当有仁爱之心,方可与患者达成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患者解除痛苦。在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建立学生人文关怀的理念。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高,但我国肿瘤病人大部分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恐癌的心理状况,悲观失望甚至厌世的巨大心理压力,癌症的消耗痛苦,放化疗的不良反应,高昂的经济负担,多重因素赋予了肿瘤病人不同于一般内科疾病的特点。对待肿瘤病人,一定要体谅患者,和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尽量给患者提供疗效最佳,又能从身体和经济上承受的治疗方案,缓解患者的痛苦,除了身体的,还有心理的。在患者病情危重时,也要和患者家属进行及时的沟通,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总而言之,提高肿瘤的诊治水平对于提高癌症患者的早期诊断率,治愈率,减轻癌症患者的痛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医学院校加强中西医结合肿瘤病学的学习,重视其学习的必要性,加强其教材建设及教师队伍的建设,建立学生人文关怀的理念,对于提高医学生的教学质量,培养专业的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人才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