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肿瘤科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人文素质教育探索※

2019-01-30陈瑞莲林丽珠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20期
关键词:肿瘤科医患医学生

陈瑞莲 余 玲 林丽珠*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中心,广东 广州 510405)

人文素质指的是通过学习并具有人文知识及所表达的人文精神,是由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内在品质[1]。医学是服务于社会人群健康的科学,同时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双重性质,这决定医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指的是医学生在接受教育和参加各种医疗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稳定的内在人文素质,它不仅体现在对病人尊严、价值、健康的维护和关切,是对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医疗工作者所必不可少的素质。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也是人类致死的主要原因。我国的肿瘤发病率逐年增高,也居我国病死率的第一位[2]。肿瘤的患者是具有一定规模的特殊群体,在确诊后,肿瘤患者长期经受身心双重折磨,心理处于苦闷、恐惧甚至绝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影响。我们的医学是“人的医学”,绝不是单纯针对疾病、针对病变器官的“无人医学”。人本身才是医学的最终目的,医学的人文本质应渗透肿瘤治疗的全程。因此,对于肿瘤科的医务工作者,良好人文素质不可或缺。

1 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1.1 是新医学模式的要求1977 年美国纽约恩格尔教授在《科学》杂志提出了新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3]。医学人文是国内外医疗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尤其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群体特别需要关怀。良好水平人文素质医学生或医生,会把“患者”看作一个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和特征的整体,会从生物、心理、社会、人文等诸多方面来考察人类的健康和治疗疾病。因此,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医疗改革的要求,符合新的生物医学模型要求。

1.2 促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 医生不仅具有扎实基本理论知识、熟练的临床技能,还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质,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医生,也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良好的人文素质理念可以指导临床实践,这也与医疗工作者的成就感密切相关。现广大患者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不适”这一简单的诉求,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心理需求、精神需求能够同样得到医生的关注,尤其是肿瘤科患者特别需要医生的关爱。因此,这要求临床医生除了德才兼备外,同时需要在临床实践中践行人文精神。接受人文素质教育,可以丰富医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他们成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优秀医者,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社会服务。

1.3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是目前医疗卫生的一个突出问题,近年来我国医患纠纷频发,医患矛盾升级。医患关系紧张主要由医方、患方、社会三方面因素造成。其中,个别医师人文素质水平偏低,导致患者对医方的不信任以及不满意,致使医患关系紧张。大多数的肿瘤科患者长期承受着身体上病痛折磨以及心理的恐惧,家属长期要兼顾工作和照顾家庭、病患等等,医患关系极其容易紧张。而拥有良好人文素质的医生不仅能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去治疗病患,更可以让患者及家属得到贴心的照顾和温暖的关怀,这容易感化患者和家属,强化了医患之间互相尊重和互相信任的道德理念,缓和了医患关系。肿瘤科临床带教中强调人文素质的教育,不仅可以使医学生学会如何在临床上实践人文关怀,而且医学生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临床教师做好人文关怀工作,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2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我国人文课程相对较少且形式单一 人文课程是培养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人文素质教育应当贯穿整个医学教育中。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中,美国、德国的医学院校设置人文课程约占20%~25%,法国、英国约占10%~15%。在人文社会课程学分方面,日本达到28%,美国达到13%~25%,韩国达到30%[4-5]。但是在我国,有不少院校“重科技、轻人文”的错误想法,使国内医学院校开展人文课程相对偏少。据既往研究报道,在我国的84 所医学院校,人文教育课程只占8.85%,设置人文选修课程的学校只有17 所,平均课时只是62 个学时,仅仅占总课时的1.17%[6]。另一方面,对于医学生来说,专业课程多,任务繁重,对人文教育课程不重视。此外,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的人文必修课集中在两大类,分别为“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数量少,内容单一,且多以讲解知识点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兴趣,限制学时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化的发展。

2.2 缺乏高水平人文素质的教师队伍 目前医学人文教育主要存在问题是过于注重理论内容教学,缺乏实践应用,造成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这主要是由理论教学主体的老师缺乏临床医学知识背景,以及临床实践中临床带教工作忙碌,不重视人文素质教育所导致。此外,临床教师自身的医学人文素质水平有参差不齐情况,对人文素质教育不重视或水平偏低的临床教师,不能在临床实践中对医学生言传身教,严重不利于医学人文的发展。

3 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3.1 增加人文课程比例 开展多样化灵活性教学模式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的教学体系,开展多样化、灵活性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医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兴趣,而且可以营造良好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氛围,从而使医学人文素质修养升华为内在人文精神。教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如研究型教学、案例型教学、主题型教学、场景模拟型教学、社会实践型教学等等。多种教学模式不仅会提高医学生对人文素质的兴趣,更可以让他们容易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学会如何做一个有良好人文素质的医生。

3.2 建立高水平的临床教师队伍 医学院校需要定期举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课程,多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全国的人文大会、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与国内肿瘤专科人文建设加强交流等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提高高校教师和临床医疗工作队伍的人文素质带教水平,培养与时俱进的高人文素质水平的临床教师队伍。此外,肿瘤科可以选择接受过培训且拥有高水平人文素质的医生专门给医学生或年轻医生进行入科培训和带教,不仅需要对肿瘤科医疗工作行为规范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要系统讲解肿瘤科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特点,指导如何进行心理咨询与沟通,同时也可以对既往经典案例进行分析。

3.3 临床科室开展多样化的人文实践活动 肿瘤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不仅长期要承受生理上的痛楚,更有心理上的苦闷、恐惧甚至绝望,这要求肿瘤科室的医护人员有更高的人文素质。肿瘤科室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鼓励患者和家属勇于面对疾病,而且还可以让临床见习或实习医学生在人文实践中感受到人文精神,培养医学人文素质。例如在肿瘤科开设人文患者康复俱乐部、医学人文读书会、聆听患者故事、志愿者服务等等人文实践活动,以人文素质水平高的医疗人员作为主要指导老师,以医学生作为主要行动力,缩短医学生与患者距离,走进患者及家属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深刻了解肿瘤科患者现状,体会恶性肿瘤给人们带来的痛苦,认识生命的宝贵,从而激发社会责任感,从更深的层面理解医生的职责和使命。

4 结语

医学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和连贯的工程。对于医学生来说,医院实习阶段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实践环节。肿瘤科患者是特别需要医疗工作者贴心关怀,这也提供了很多机会给医学生人文实践的机会,也是医学生学会人文关怀的重要时期。相信通过增加医学生人文课程比例,开展多样化、灵活性教学模式、建立高水平的临床教师队伍、开展科室特色多样化的人文实践活动,医学生们的人文素养可以得到提高,培养出越来越多德才兼备的医学生,更好地服务于病患,服务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

猜你喜欢

肿瘤科医患医学生
肿瘤科护士对临终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标教学法在肿瘤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某三甲综合医院肿瘤科持续提高放疗病人双向转诊率的临床经验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肿瘤科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