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新媒体手段培养医学人才的教育教学模式探讨
2019-01-30宋雪娇郝崴魏兵
宋雪娇 郝崴 魏兵
我国现代医学教育由于历史原因,存在素质教育薄弱、教学模式单一、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呆板等问题,虽历经多次重大改革,取得了较大进步,促进了医学生在知识、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发展,但与社会进步、科学技术发展、卫生事业改革和接轨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1]。笔者基于辽宁何氏医学院“以能力导向为主并应用新媒体手段的考核评估体系”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并结合多年医学教学体会作以分享探讨。
1 医学模式与医学教育模式的发展历史
医学模式是人类在认识自身生命过程,对抗疾病的实践中获得的对医学的总体认识。不同时期,人们对健康、疾病、致病因素等认识上存在着差异,便形成了与医学发展程度相适应的不同医学模式。人类历史上,医学模式多次更替,从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到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再到生物医学模式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2]。
18世纪后,以“正常结构和功能→病因学→病理学→药理学”知识等顺序设置课程被中国、日本、苏联等国家所采用。20世纪70年代,作为医学史上重要里程碑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论被提出,开始重视把患者作为一个整体的人,新医疗体系的需求随之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3]。因此,医学教育的改革是大势所趋,培养符合时代标准的医学人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医学教育的模式与医学模式相适应。
2 基于“整体思维”的课程整合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将医学研究的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整体,注重从多因素和多学科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健康问题,并倡导“以患者为中心”,该医学模式要求医学学科之间,与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间的渗透与融合不断加快[4]。20世纪90年代,世界医学教育会议中多数专家肯定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和“以问题为中心”的两种课程模式,被认为是20世纪世界医学教育改革的里程碑[5]。
由于各医学高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生层次等现状不尽相同,借鉴其他医学院校模式的同时,应选择契合自身的整合方式,如先将相互平行的学科进行整合,局限在基础医学学科领域或临床医学学科领域,使学生在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内学习压力减小[6-7]。再基于“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模块,对基础和临床课程进行垂直综合整合,以问题或案例为导向,通过课堂讨论、PBL、CBL等形式,引导学生将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效衔接,强化知识的连贯性。但模块与模块间的过渡衔接,仍需摸索总结,避免知识的不连贯或遗漏。关于整合课程中明确学习效率的证据至今尚少,也缺少明确的最佳实施路径,如何有效的实施课程整合仍有待于医学教育者的潜精研思。
3 结合新媒体途径建立“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即“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其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用情境及问题来导向学习的一种教学理念,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主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进而满足医疗工作者当前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职业需求。PBL即符合现代医学教育理念,又已成为一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的医学教学模式,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8]。我们将PBL实施环节结合微信、医学公众平台、云盘、超星等新媒体工具,教师与学生可即时实现信息的实时、透明、快捷和简单的全员分享,对作业布置与提交、实时讨论、课堂考勤、问题反馈等实现在线管理,能够大幅度提升PBL教学的效率。同时新媒体以其极强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有效突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更利于求知欲强、目标明确的学生能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随时随地进行高度个性化的学习,有效拓展和完善知识结构,也为自主、主动、终身学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与PBL相辅相成[9]。
但在实施PBL教学过程中,国内医学高校大多面临以下困惑:一方面青睐于现代医学教育理念可以通过PBL的教学模式实现,以及它对医学生多项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众多院校热情高涨,对改革持积极态度;另一方面,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受招生规模大、教学资源有限、新媒体技术参差不齐、对PBL理解的差异等综合因素影响,国内医学院校难以支撑课程体系的颠覆性改变,PBL实际教学效果也有待进一步检验[10]。对传统的教学如何去糟粕取精华,将新型的教学模式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良好的结合,值得我们继续探究。
4 确立创新性实验课程
2008年《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文件明确指出本科课程计划中需安排适当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11]。辽宁何氏医学院选择层层递进的实验内容,将内部学科先融合为小综合实验,再跨学科融合为大综合实验,到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设计的设计性实验。教师在实验课的各个环节也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帮助学生定位、开题,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向“创新型”教育模式转变。我们开展创新性课程,一方面是有效利用实验课。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实验课更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其他形式的课程开展创新性教学奠定基础,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开展创新性课程并结合适当的评价形式,如形成性评价,科学有效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能客观反映临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学双方改善与调整,为有效建立创新性课程提供保障。但创新性实验课程存在选择课题过于笼统、实验资源受限、不善于总结经验等不足,与形成性评价过程中动态检测学生的进步情况,监控学生知识技能的提升,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能否真实契合还需不断摸索结合的方式[12-13]。
5 结语
辽宁何氏医学院在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背景下,针对PBL学习构建了“以能力导向为主” 并应用新媒体手段的考核评估体系,较之国内其他医学院校的教学改革,对传统医学教学模式进行了较彻底的变革,大胆的尝试国内外优质的教育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并结合国内大学生学习特点,在明确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的目标基础上,进行调整→反馈→完善的改革路线,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辅以教师引导强调评价反馈,融创新与科研培养等于一体的新型教学体系。我们边探索边总结,与兄弟院校分享经验,彼此求同存异,力求探索出一种可参考可借鉴可实施的教学改革方向与模式,推进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为接轨国际医学教育标准提供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