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高等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2019-01-30赵敏张素素孙嘉
赵敏 张素素 孙嘉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行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不断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浪潮逐渐兴起,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先后出台了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政策和文件,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旨在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优秀人才,加快社会发展的步伐。为了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高等医学院校如何结合自身医学教育的专业特长,更加科学有效地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已成为近年来医学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1 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我国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从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和中长期教育发展目标出发,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表述。创新创业教育,不是“1+1=2”,而是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互融合、贯穿于人才培养始终,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和发展,更是超越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一种教学新理念、办学新模式[1]。
2 国内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2.1 教育机构及大学生思想层面有欠缺
(1)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缺乏重视,尚未建立正确的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2],而教师缺乏相应的创新意识、创新实践经验以及系统的创业课程教育培训,对学生的指导大多采用“灌输式”教学,甚至照本宣科[3];而医学生课业繁重,更多地专注于学习专业知识,对未来的职业规划认识不清,对相关教育文件欠缺了解;(2)创新创业起步阶段,他们对创新成果是否能进入市场、市场认可度以及是否契合国家发展趋势认识不足,市场把握不好,成果不被认可,会极大地挫伤大学生创新热情;(3)有创新想法的同学也可能会遇到诸多问题而退缩,比如家人反对、资金问题、投资风险大等。
2.2 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制度有待完善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学科建设不健全、部分院校未设置相关创业课程,而部分院校虽已设置创新创业课程,但课程体系多流于形式,仅限于选修课,而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往往棘手、难以界定解决,多与复杂社会环境和行为及结果有关[4];同时国家对医学生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有待改善,如:创新创业教育仅传授理论知识,未与当地政府部门构成联动机制,提供创业相关平台;此外,保障制度落实不到位,创业经费多面向已毕业高校大学生,大部分在校生享受不到相关保障政策,使在校大学生创业受限[4]。
2.3 人力社会资源尚不完备
国家正努力营造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氛围,各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但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企业计划书停留在创意组,未能进一步发展,第一点原因在于创业孵化园并不接收在校大学生,而一些具备一定实力创办孵化基地的高校也缺乏专业的设备[5];第二,师资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3 高等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3.1 瞄准医疗实践过程中的“痛点”,树立创新创业意识
新时代医学生和临床医师能够出其不意,找准“痛点”,把现有器材经过改造,灵活解决当前的医疗困境。有关部门应组建相应人员,与实见习生和临床医师建立交流平台,了解医疗实践中的“痛点”,从而做出市场分析、可行性评价,监督随后落实情况;同时结合医学人士的专业技能,融入医学特色,在掌握娴熟的专业技能基础上进行创新[3]。
医学生应深入调查并了解医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就业路径,并进行调查,深入了解创新创业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6],树立医学生创新意识和格局意识,转变就业观念,契合国家未来创新体系;各相关高等医学院校应把创新创业融入医学专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社会媒体的大力宣传,营造全社会支持医学生创新创业的氛围,医学生应从中提高认识,抓住机遇,用所学知识为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贡献[3]。
3.2 完善自身组织建设
高等医学院校完善自身组织建设从以下方面落实:(1)专门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系统全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举办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指导、监督落实,使创新创业教育走上正轨;(2)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为想创业、敢创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把风投、企业、科技园以及政府有关经济管理人员纳入起来,交流辩论创新点,发布创业信息,形成团委主导,学生处监督,创新社团带头的多方面实施体系;(3)搭建宣传平台,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加强对创新创业政策的解读,以深化学生对政策的了解[3]。
3.3 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
建立建全体制机制是推动全行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流畅的市场运营是完善机制正常运行的三大法宝,配合高效成果转化,加强校企合作,设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多方协同发力,为医学生想创业、能创业提供更好的平台和坚实的保障。
3.3.1 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以开拓创新思维、培养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开展多学科多层次交叉的课程体系。(1)课程设计上,大一、大二开设《信息检索与利用》《统计学》等普及性课程以及时事政治课程,把握时事动态,为梦想奠基;大三、大四、大五以学生为单位开设针对性、核心创新创业实践选修课程[6],制定创新创业课程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3]增加创新创业学分比重,建立创新创业档案记录;(2)建立创业实训基地,开展创新创业模拟教学,组建创新成果生产线,提高动手能力,同时增设开放性实验比例,学生可以自己设计,提高创新成果转化[7];(3)医学院设计提供创新课选修主题,邀请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如果学生没有被涵盖,将被邀请组织自己的选修课。力求形成内容丰富,线上线下并重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3.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打造高水平多领域师资队伍,一靠高校,二靠政府。(1)高校加强教师培训力度,院校聘请行业内知名专家、创业成功者等优秀人才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形成课程教师、讲座嘉宾、创业导师和创投导师为主的“四师制”师资团队[8];同时学院秉持“走出去,请进来,打造自身实力”的原则[2],选派本校教师参加企业培训、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为表现突出者给予奖励,同时在教师提升发展、职称评聘等方面予以有效的政策优待,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文学术氛围,提升教师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2)高等医学院校之间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搭建网上交流平台,积极学习,做项目联盟;(3)政府出台相关扶助政策,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支持高等医学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9],助力知识资本化以及技术、科研成果市场化,形成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从而打造高水平多领域师资队伍。
3.3.3 建立流畅的市场运行机制 (1)行之有效的市场准入与监管机制,增加市场活力。医学院校创新成果是否进入市场最终还需要市场来决定。为此,国家需建立行之有效的市场准入机制,应用“看得见的手,看不见的手”的市场作用机制,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政府监管兜底,有效避免产品良莠不齐,同时形成百花齐放之态势,让市场更有活力。
(2)大学生创业绿色通道,助力创新创业教育。医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离不开雄厚的资金支持,国家可以减免行政性费用,并提供多渠道融资支持。如:①对支持创业早期企业的投资,按政策条例给予税收优惠;②银行贷款和财政贴息,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初创企业;③强化担保基金的独立担保功能,适当延长担保基金的担保责任期限;④鼓励企业、行业协会、群团组织等以多种方式向创业学生提供资金支持[10]。⑤对突出创业成果的同学给与奖励,树立典范。
(3)校企合作,组建创业者联盟。创新创业教育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参与配合,形成“一条链”服务。①医学院校应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建立创业实训基地,吸引广大校企合作建设;②企业通过与学院共同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共建研发平台,为医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服务,也提升了企业内涵[11],实现“双赢”,共同促使医疗卫生事业向前发展;③各大高校创业者创立联盟,资源整合,利用实见习期间和假期,发现创新点并与社会对接,纳入企业风投做评估管理,亲自参与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创业项目,增强创业自信,提高成果转化率。
3.4 结合互联网云计算等高新科技,开展创新创业大赛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日益普及的今天,高新技术如何与医疗实践相结合成为医疗创新创业领域需要亟待考虑的问题。院校应积极调动学生参加或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邀请有经验的创业家、风险投资人到场亲临指导并交流经验,设立大赛规章制度、奖励机制。通过创新创业大赛作为一个开放性的、 显性化的知识创新载体,将“互联网+医疗”应用领域铺广开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练、以赛促创[12]。与计算机高级应用人才一道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使成为高水平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4 结语
在当前教育模式下,如何有效推进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成为教学改革的热点话题。医学生要在传统的医学观之上树立新时代正确的创新创业观,认真把握创新创业内涵,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洞察医疗短板,提高创新能力;还可建立创业者联盟,共同创业;高等医学院校应建立创新创业组织机构,完善创业实践课程体系,培养师资人才;国家完善一系列创新创业法律法规,加强市场准入与监管,营造一个全社会全行业能创新,敢创新,创新成果由大家共享的创新创业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