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

2019-01-30尤燕燕

中学语文 2019年21期
关键词:文言文言文高中语文

尤燕燕

在语文高考试卷中,文言文 (包括文言文和名句)所占分值为25分,这充分说明了文言文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地位的重要性。而从高考试卷卷面得分情况分析,文言文部分的得分率很低,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基础不牢固以及所学知识不会迁移运用。因此,在高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根据当前文言文教学现状,找到相应的改进策略,提升高中生语文学科素养很有必要。

一、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高中语文老师还在沿用 “读—译—抄—背”的教学模式,而学生也在一味地死记硬背,不能做到所学知识的有效迁移,导致教与学两者效益低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的功利化,忽视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

高中语文老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为了尽可能让学生在高考中拿到高分,布置学生利用早自习诵读的仅仅是《考试大纲》要求背诵的篇目,对其中背诵不作要求的篇目就直接放弃。同时大多数学生在背诵名句名篇时,根本没有认真去理解其中字句的意思,有的同学连课文注释也懒得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课文的背诵效率可想而知,即使勉强记住课文内容,而在考试中卷面是笔试的,在默写时还是有很多错字别字出现。比如将“取之无禁”写成“取之无尽”,“其义自见”写成“其意自见”等等,根本原因在于不理解其中字词的含义,导致在考试中拿不到默写这部分的分数。

2.教学方式模式化,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目前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还是沿着 “读—译—抄—背”的模式开展文言文教学活动,文言文教学方法呈现程式化和模式化。课堂45分钟教学时间大部分被教师的讲解所占用,剩下的一点时间根本不够学生自己去读课文和做练习。长此以往,教师讲得再累再辛苦,却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仅仅能传授一部分课本知识,势必影响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当在考试中遇到此类题自然丢分严重。

3.教学过程形式化,忽视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迁移能力

一些责任心不强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为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毕业班语文教师的事情。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只注重课本内现有的文言文内容的教学,仅仅停留在“从课本到课本”,没有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至于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就更谈不上培养。而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积累的缺失,致其文言文基本功不过硬,再加上平时没有培养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在高考出现此种类型题目时,无法将平时所学知识正确迁移到题目中,直接导致学生看不懂题目内容。

4.学生对文言文有畏难情绪,产生排斥心理

高中生的学业压力非常大,而对文言文的背诵及理解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上付出很多,却收获很少,导致学生产生排斥的心理,整个文言文教学也逐渐呈现“效率低下、进度缓慢”的局面,严重影响了高中语文的整体教学效果。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地位与作用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难点。由于学生缺乏文言文的学习基础,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存在困难,特别是不习惯文言文的字词运用,对文言虚词的运用和理解存在困难,高考成绩也就不理想。作为一名信息时代的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设计者,我们应该具备基本的信息理论素养。

首先,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资源,高中文言文的阅读与翻译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翻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语文教师的文言知识素养也是十分重要的途径。语文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古代文言学识修养,要有文言字词句、音形义、古代语法、文言句式、文言翻译等教学基本功。教师要教好文言文,自己必须要有扎实的语文知识基础和较强的文言文基本知识,要具有渊博的古代文言学识,特别是对古汉语基本知识的掌握要准确扎实。

其次,文言文具有语句精练和含义深刻的特点,这对于学生的语文水平的提高,也是不可替代的。语文教师要改进文言文的教学方法,要改变传统的照字讲词的教学方法,要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学习方法,以实现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高中语文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的文言文教学设计素养,以促进学生在乐学中获得文言文知识,提高文言文素养,以期实现高中文言文教学减负增效的目标。

三、高中文言文教学改进策略

在高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在高中语文核心思想指导下,运用正确的教学手段及灵活的学习方法,培育自己的学习能动性及知识迁移的运用能力,学习中要掌握文言文的字词和现代文的字词用法有很大的区别,学习中要学会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和文言虚词的运用。

1.更新教育理念,改变功利思想,重视诵读对培养语感的作用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以前的功利思想,重新审视诵读在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中的重要作用。在高中文言文学习中字、词、句虽然是基础,但文言文的内容是无法单独运用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的,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文言文教学活动时要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能力。文言文的语感能力只有在长期的、反复的诵读中才能逐渐形成,而目前高中生都既不愿意诵读,也不会诵读。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重范读所起的作用,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作用下跟着教师的范读,便可以认真浏览课文内容进而能对课文的生字词进行梳理,从而对文章的内容及思想产生初步的感知;其次,语文教师在范读之后再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要求学生先能读准字音,在处理好句子中的重音、停顿等的基础之上,再正确掌握诵读的节奏、语速、语调以及语气等等,做到在诵读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对文章的基本内容有大体的把握,能对文章内涵有初步的认识,并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所感悟;最后,在学生可以正确诵读的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背诵并默写。这样做的目的是不断培养学生文言文语感能力,以达到丰富学生文言文知识底蕴的目的。

比如,在指导学生诵读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劝学》(荀子)时,语文教师便可以首先进行范读,学生在教师范读的带领下,能找出自己不会的生字词,并对《劝学》的中心思想“学不可以已”有初步的感知;然后教师进行诵读指导时,要求学生注意文章中的字词的重音、停顿、爆破等的正确读法,在不同地方的语气、语调、语速要运用不同,从而能读得恰当、读得得体,能明白诸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青”在课文中的不同解释,对于文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等名句能心有所悟;最后学生在可以正确背诵并默写的基础上,再次领会“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的深刻含义。

2.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应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做到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目前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主要为先秦散文和诸子散文,例如《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选自《史记》)、《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等等,这些文章写作背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关联,都涉及了当时的历史人物以及相关历史事件。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这类文言文教学活动时,可以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灌输,让学生在了解历史背景的前提下加深对文章大意的理解,从而加强背诵记忆的效果。

比如,语文教师在开展《六国论》(苏洵)教学活动前,可以先给学生介绍战国时期秦国与六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个初步的认识,能懂得“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再介绍苏洵写《六国论》时,所在的北宋在与西夏、契丹的战争中一再失利。这样一来,学生就对文章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和历史背景有了相应的认识,明白苏洵写《六国论》的真正用意,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时便有了支撑和依靠,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认知。

3.教学过程多样化,加强对学生知识积累和迁移能力的训练

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是教给学生阅读、分析文言文的方法,让学生在知识的实际运用中提高阅读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在迁移能力的培养中,要注意向与课文难度相当的课外文言文迁移,迁移内容主要是文言文知识以及思想内容方面。比如学习了高中必修一《赤壁赋》(苏轼),在积累了其中的文言词汇、领悟了作者写作意图、理解文章中心思想以后,那么就可以利用《后赤壁赋》(苏轼)对学生进行迁移能力的训练,从而增强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文言知识和已经形成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以达到读顺读懂课外文言文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和运用文言文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设计多变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大纲要求的文言文知识,还能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提高学生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在高考文言文这部分取得应有的成绩。

高中文言文教学道路任重道远,作为高中生文言文学习引导者,语文教师应不断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改变固有的教学理念,探索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模式,重视传统教学经验和现代教学理念的融合,帮助高中生提高文言文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文言文言文高中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会背与会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