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考全国卷文言文传记阅读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2019-01-30赵顺华

中学语文 2019年21期
关键词:实词常识文言文

赵顺华

历年高考试题所选择的古代人物传记大都来自正统的历史传记,这些史书记载了历代风云人物的重要事迹,他们的事迹既是古代汉语知识的载体,也是人文素养的典范,还是精彩的叙事文本,具有很高的育人价值,对于培养中学生核心素养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学生人文底蕴的培养上。

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高考试题中古代人物传记对于学生这三个方面素养的培养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一、使中学生的人文积淀更深厚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中明确指出“人文积淀,重点是积累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和成果;掌握人文思想中所蕴含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等”。高考试题所选择的古代人物传记,首先考量的是能否作为古代文言知识的载体来考查学生对古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这些文本被选中,有一定偶然因素,但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必然性,也就是这些传记文本中所包含的基本知识具有相应的考查价值。文言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古代实词和虚词的积累、古代词语的活用、古代特殊句式、人物的刻画技法、古代文化常识,任何一篇高考文言传记或多或少都包含这些知识。

以2010—2018年全国卷文言文为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获得上述各个层面的知识。具体情况如下:

1.对文言实词的积累。2010年全国卷Ⅰ在选择题中考查了“报”“宠”“祈”“法”四个文言实词,这些词语在现代汉语中还有顽强的生命力,但是与古汉语的含义有较大区别,比如“报”字,今天主要是“报答”“回报”的意思,而在试题中,其含义为“回复”,这一含义在古代汉语中极为常见,比如“报任安书”中的“报”就是这个含义。

2010年全国卷Ⅱ考查了 “及”“寻”“会”“遂”等实词,其中“及”表示“等到”,“寻”解为“不久”,“会”为“适逢”之意,“遂”表“于是”,这些词语基本都来自高中教材的古文篇目,是古汉语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一类实词,学生掌握这些实词有利于阅读中国历代经典和历史典籍,进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2014年全国卷Ⅰ考查“属文”(写文章)、“践祚”(帝王即位)、“励精”(振作精神)、“荡覆”(动荡颠覆);全国卷Ⅱ考查“振”(通“赈”,救济)、“当”(承担)、“临”(面对)、“著”(写作),这一年首次考查了双音节实词,增加了难度,拓展了学生需要掌握实词的范围。

除直接考查对实词的理解外,句子翻译、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断句题等无不考查考生对实词的熟悉程度和积累数量,高考对文言文实词的重视会形成良好的倒逼机制,促使学生注重实词的积累,这对于学生人文积淀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2.对文化常识的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主要包括政治制度、官阶设置、考试制度、人际称谓、传统节日、民间风俗、天文地理、常用历法、音乐绘画、汉字流变等诸多方面。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了解是当代中学生具备人文积淀的重要表现。文化常识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高中生很难全面掌握。高考考纲要求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所谓的“常见”,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和范围,但是从全国卷近几年考查的文化常识来看,内容对于高中生而言并不陌生,大都属于史传典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有一些稍显生僻的词也能够通过语境灵活推出,因此这一考点的出现不仅不会额外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还会极大地刺激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动力。

在高考全国卷中,文化常识考题首次出现是2014年的大纲卷,分别考查了 “解褐”“南面”“故事”“《春秋》”,错误项设置在“南面”上,选项将“南面”解释为“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学生要识别出这一选项的错误,无需记忆烦琐的文化知识,只需要有基本的常识性了解即可,在《过秦论》中就有“南面称帝”的说法,故而答案中解释的“大臣立于南面”犯了基本的常识性错误。另外考生如果有充分的语境意识,能关注到原文中的“孝敬皇帝未尝南面”,就容易判断出“南面”属于皇帝的专称,大臣没有资格使用,其他选项中的“故事”“《春秋》”都与高中教材相关,是高中生常见的文化知识。

2015年全国卷考查了 “登进士第”“兵部”“庙号”“太子”“字”“谥号”“嗣位”“阙”;2016年考查了 “首相”“建储”“有司”“契丹”“中宫”“陛下”“吏部”“移疾”“礼部”“教坊司”“致仕”“两京”;2017年考查了 “以字行”“姻亲”“母忧”“私禄”“下车”“收考”“车驾”“京师”“状元”“上元”“近侍”“告老”;2018年考查了 “坟籍”“阙”“践祚”“逊位”“豪右”“顿首”“茂才”“京师”“陵寝”“株连”“府尹”“御名”。近四年全国卷的文化常识真正符合“常识”的标准,很少涉及生僻冷怪的文化知识,一个高中生只要认真掌握高中教材的文言文篇目,有一定的知识拓展,是不难完成这些题目的。

文化常识题重新进入试卷,是教育部提出培养中学生人文底蕴的重要体现,这必将促使中学生了解更全面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了解我们民族在过去几千年所创造的文化成果是培养新时代青年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因此这一知识点的考查不仅具备选拔人才的功能,也承担着育人的重大任务。

二、使中学生的人文情怀更浓厚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中明确指出“人文情怀即具有以人为本的意识,尊重、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能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全国卷语文试题每年所选择的人物都要么具有正直的品质、要么具有渊博的学识、要么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要么具有浓厚的爱民意识,他们的事迹和品性对当代中学生来说是最好的学习材料。

以2017年全国卷Ⅰ所选素材为例,可窥得全国卷古代人物传记对中学生人文情怀培养作用的全貌。该年文言文所考查的内容选自《宋书》,《宋书》不是二十四史中的名作,也并非命题者常出题的资源库,但是这篇传记所选择的人物在学识、品性等各方面所呈现出的特点具有古代君子的风范,传主谢弘微所体现出的以人为本的意识,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尊重、维护都堪称典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轻财重义的品质。谢弘微作为继子过继给堂叔谢峻,弘微家向来贫穷俭朴,而他的继父家境殷实,他只接受数千卷书籍,对于财物和俸禄,一概不关心、不干预。东乡君去世后,留下资财钜万,住宅十多所,谢弘微却分毫不取,而是用个人的俸禄为其办理丧事,在他看来,亲戚之间争夺财物是非常鄙陋的行为。

2.恪守孝道的品质。谢弘微在母亲去世后,居丧期间以孝闻名,居丧期满一年后还不改吃素菜的习惯。哥哥谢曜去世后,他也很长时间只吃蔬菜,哀痛的程度超过了一般的礼节,虽然已经脱下孝服,但仍然不吃鱼和肉。这两则材料充分说明谢弘微孝母悌兄的优秀品质。

3.助人于危难的品质。当谢弘微叔父谢混因受牵连被诛后,谢混的妻子晋陵公主将家事托付给谢弘微,弘微经营管理好谢混家的相关产业,就像处理公事一样,一文钱一尺布帛的出入都记录在册。后高祖即位,将谢混的妻子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从谢混去世至此已过去九年时光,但是谢混家屋宇整齐,仓库充实,井井有条,所开垦的田地甚至比过去还多。这反映出谢弘微在他人危难之际接受托付时,不负所托,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完成所答应的重任。

根据历年全国卷所选文言文人物传记来看,命题者往往十分重视人物的人文情怀,这一选择标准昭示着高考试题除开选拔人才外还有更重要的育人功能。2017年全国卷Ⅱ的传主赵熹更是因信义著名,当李氏拥城不下,不愿投降时,皇上派天柱将军征讨未果,李氏点名愿意投降于赵熹,这一事件从侧面凸显出传主高尚的品质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赵熹身上还闪耀着耿直磊落、忠于朝廷、推崇义行、廉洁正直等美好的品性。

三、使中学生的审美情趣更高雅

全国卷文言文人物传记所节选的文段,篇幅大都在500—600字之间,一般都删减了其中过于生僻晦涩的内容,选文叙事简洁、故事性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符合中学生的阅读心理。

这些史传文不只是人物史实的记载,还是精彩的叙事文本,其紧张的戏剧冲突和精彩细腻的人物刻画都能使阅读者获得审美愉悦。以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的《明史·花云传》为例予以具体分析。

选段开头对花云的总体情况作了简单介绍:“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人物一出场就与众不同,是一个典型的英雄形象。接着叙述了第一个核心事件:跟从太祖征徐州。选段只用寥寥数语就使花云的勇猛形象跃然于纸上:“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面对数千敌人,他处乱不惊,保护朱元璋,拔剑跃马冲进敌阵,甚至都没出手就已经将敌人吓退,这种写法与《三国演义》中描写高手出场的手法如出一辙。

选文写花云牺牲的一段尤其精彩:“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此段描写,善用短句,与当时花云被抓时紧张激烈的情形相得益彰,将一个宁死不屈的英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考生在面对这样的文本时,即使在高度紧张中,也必能从中收获极强的审美感受。

还有一个核心事件是关于花云去世后他妻子的表现:“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听闻丈夫去世,妻子不忍独存,赴水而死,妻子这一节烈形象从与花云就义时的从容无畏相互映衬,郜氏的激烈反应或许正是被丈夫感染所致。

当花云妻子投水而死后,家里一姓孙的仆人,将女主人安葬后带着花云的小儿逃亡,又被掳掠到九江,她趁着夜色将小儿托付给一户渔民,并从头上摘下首饰嘱咐渔家代为抚养,等陈友谅兵败后,再悄悄将孩子偷走渡江,恰遇败军夺走了船,只好漂浮在断木上,飘到一处长满芦苇的小洲,采莲子喂养小儿,过了一年才带着孩子到达太祖身边。这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描述了一个仆人接受主人托付后,不顾生死予以保护的故事,使英雄逝去,英灵可慰,彰显了美好的人性。

2010年新课标卷文言文所选人物传记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史传文本,实为一篇精彩的短篇小说,重点刻画了花云、妻子郜氏、仆人孙氏等人物形象,展现了战乱年代一家人面对战争的残酷彰显出的人性美。选文核心事件清晰、叙述节奏紧凑、语言简练、文笔精彩,考生在完成相关题目的过程中一定能获得极佳的阅读感受,这样的文本不仅是选拔人才的载体,也是陶冶人情操的优秀文本。

2017年全国卷I文言文所选的 《宋书·谢弘微传》也文质兼美,所选人物品性高洁,孝顺父母、敬重兄长、关爱他人,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也会获得强烈的审美愉悦。

猜你喜欢

实词常识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靠不住的常识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初中文言常用实词确定的研究
——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常识:哪杯更冰凉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文言实词50例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实词推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