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学科教与学统一的实践研究

2019-01-30李志军

中学语文 2019年21期
关键词:教与学唐诗诗人

李志军

语文学科教学在教学体系中具有独特性与特殊性。从微观层面看,高考现今及未来的改革方向对当今和未来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分数论是不可避免的,语文知识的体系构建更是无可非议的,这必然要求教学效率的提高,而教与学的有机统一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从宏观层面看,语文学科素养的构建,人文精神底色的奠定,真正的“立人”的生命价值观的实现,教与学统一的实践研究更是研究的重中之重。

要想做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必须遵循教材整合性,寻找共性点,开放互动性和思想升华性的四点原则。

一、教材整合性

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统一的实践前提是教材。教材的整合即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学生的内在思维逻辑特点对教材的重新审视和建构。

以古代诗歌的教学为例,我将人教版语文教材必修2—4、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材共5册书的资源重新建构,目录如下:

第一课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

第二课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楚辞》

第三课汉乐府的伟大成就——《孔雀东南飞》

第四课乱世的悲歌——《古诗十九首》

第五课建安文学的异彩——曹氏父子

第六课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

第七课春季诗人——李白

第八课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第九课夏季诗人——杜甫

第十课秋季诗人——白居易

第十一课冬季诗人——李商隐

第十二课鬼斧神工——李贺

第十三课花间词派重镇——温庭筠韦庄

第十四课南唐词派——李煜

第十五课本色当行——柳永周邦彦姜夔

第十六课碧海晴天——苏轼

第十七课爱国大合唱——陆游辛弃疾

第十八课词坛巾帼——李清照

第十九课 尚善的态度与乐观的精神

第二十课岁月的长河——兴、观、群、怨

学生学习古代诗歌最大的弊病在于碎片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生思维内在的逻辑特点是按既定时间运作的有序性。这种教材资源整合的最大特点是一体化和清晰化,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尤其是教师的能动性,为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奠定了重要的实践基础。

诗歌长河,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先贤圣哲,至德至言;彪炳史册,烛照千古。每每师生于课堂之上共同研读,不禁热血沸腾,肃然起敬,师生的心灵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无穷的净化。

二、寻找共性点

教材有机整合之后,余下的即是在教学中对教与学统一思想的贯彻。关键是寻找共性点。为此,对任教班级的学生(共68人)进行了调查工作,并发放了调查问卷。

1.问卷试题

(1)二十课中,你最感兴趣的课程篇目?

(2)唐代诗人按季节分类的思路是否具有可行性,如具有,可否尝试对宋代词人进行季节分类。

(3)你认为还应该增加哪些诗(词)人或者哪些诗(词)人的作品?

(4)你最欣赏的中国诗歌选本或者诗歌通史或者中国文学史。

(5)如果自己走上讲台,你选择试讲哪一课?

2.问卷调查结果

(1)第十六课碧海晴天——苏轼(21人)

第九课夏季诗人——杜甫(15人)

第十七课爱国大合唱——陆游辛弃疾(11人)

第七课春季诗人——李白(8人)

第十四课南唐词派——李煜(6人)

第十八课词坛巾帼——李清照(3人)

第六课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3人)

第五课建安文学的异彩——曹氏父子(1人)

(2)具有可行性(61人) 不具有可行性(7人)

具有可行性并提供方案(41人)

摘取其中一名学生撰写的目录:

序1北宋词坛概况

那一曲时代之歌——春季词人

第一课 晏殊 欧阳修

第二课 张先 柳永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夏季词人

第三课 苏轼

第四课 周邦彦 晏几道 贺铸

第五课 秦观 李清照

序2南宋词坛概况

国士三重奏——秋季词人

第六课 陆游 辛弃疾

第七课 刘克庄

一去不还惟少年——冬季词人

第八课 姜夔

第九课 史达祖 吴文英

第十课 王沂孙 张炎

(3)增加诗(词)人:韩愈(5人) 张籍(4人) 元稹(4人) 岑参(4人) 高适(3人) 王昌龄(3人) 宋之问(3人) 刘禹锡(2人) 孟郊(2人) 冯延巳(1人)(共31人提出建议)

增加作品:

冯延巳 《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孟郊 《寒地百姓吟》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

宋之问 《灵隐寺》

王昌龄 《从军行》《长信秋词》

高适 《燕歌行》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元稹 《织妇词》《连昌宫词》

张籍 《野老歌》《江南曲》

韩愈 《山石》《听颖师弹琴》

(4)诗歌选本:

葛兆光 《唐诗选注》(6人)

林庚 《中国历代诗歌选》(4人)

朱东润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2人)

诗歌通史:陆侃如、冯沅君 《中国诗史》(3人)

中国文学史:

赵景深 《中国文学小史》(7人)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2人)(有效投票24人)

(5)第七课春季诗人——李白(25人)

第九课夏季诗人——杜甫(20人)

第十一课冬季诗人——李商隐(10人)

第十七课爱国大合唱——陆游辛弃疾(5人)

第六课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2人)

第十六课碧海晴天——苏轼(2人)

第三课汉乐府的伟大成就——《孔雀东南飞》(1人)

第十四课南唐词派——李煜(1人)

第十八课词坛巾帼——李清照(1人)

第十二课鬼斧神工——李贺(1人)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的教学设计,为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取舍意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保驾护航。预设与学生的灵动点的捕捉一旦结合,就将闪耀出夺目的动态生成。

三、开放互动性

依据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的教学调整,更有利于教学中的有的放矢,有的放矢的同时更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

根据问卷1的调查结果,我的备课计划及时调整,以求突出重点,详略得当。根据调查相关选项的人数比例,调整课时。苏轼、杜甫、辛弃疾、李白应成为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根据问卷2的调查结果,我将学生撰写的有效目录编辑成册,并引导学生撰写目录体例说明,这既是对学生个性才华的有效展示,更为下一步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问卷3的调查结果,教师可适当开设课外阅读延展课,作为课外选修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目前的唐诗选本和宋词选本正在进一步的完善中,选本本身是一个空筐召唤结构,学生的智慧和激情得以在流动的选本中完整的体现。

根据问卷4的调查结果,利用东北育才学校科学高中部的阅读课堂和每周二、四的晨读,引领学生高品位地广泛阅读。尤其是有些印刷品本身是竖排繁体字,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滥觞之时,确实举步维艰,但攻坚克难之后尝到甜果,便一发而不可收。这是对中国文化载体最好的传承,也是最实在的教育。

根据问卷5的调查结果,适当时间内,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备课,调动手中的有效教学资源,登上三尺讲台,用行动诠释自己的青春和生命。由特定学生组成的评审团将与学生教师问辩,互动生成星星之火之势,有力地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教与学的灵动生成。

四、思想升华性

荣格说,一切文化最终积淀为人格。以文史哲为内蕴的人格构建,是文化的最终落脚点,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终极归宿,教师教材重构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价值的引领。《诗经》的温柔敦厚,《楚辞》的浪漫深邃,《孔雀东南飞》的乐府精神,《古诗十九首》的慷慨雅致,曹氏父子的建安风骨,陶渊明的隐逸情结,李白的盛唐之音,杜甫的无缘大悲,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白居易的时政关怀,李商隐的朦胧密境,李贺的冷艳奇崛,温庭筠、韦庄的本色当行,李煜的家国意识,柳永、周邦彦、姜夔的乐律人生,苏轼的三教通透,陆游、辛弃疾的慷慨悲歌,李清照的残柳扶风等,尝鼎一脔,背后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人文结构,经过三年的经验摸索,总结出中国诗学28书,附录如下:

诗学阅读20书:

沈祖棻 《唐人七绝诗浅释》《宋词赏析》

葛兆光 《唐诗选注》

黄永武 《中国诗学》(四卷)施蛰存 《唐诗百话》(三卷)朱光潜 《诗论》

吴经熊 《唐诗四季》

苏雪林 《唐诗概论》

夏承焘 《唐宋词赏析》

罗宗强 《唐诗小史》

李元洛 《宋词之旅》

闻一多 《唐诗杂论》

唐圭璋 《宋词三百首笺注》

缪 钺 《诗词散论》

缪 钺、叶嘉莹 《灵犀词说正叙编》

钱钟书 《宋诗选注》

霍松林 《唐诗鉴赏举隅》

顾 随 《苏辛词说》

傅庚生 《中国文学欣赏举隅》

叶维廉 《中国诗学》

诗学延展阅读8书:

林 庚 《诗人李白》

李长之 《道教徒诗人李白及其痛苦》

朱东润 《杜甫叙论》

冯 至 《杜甫传》

蔡义江 《红楼梦诗词曲赋鉴赏》

林语堂 《苏东坡传》

冯沅君、陆侃如 《中国诗史》

夏承焘 《唐宋词人年谱》

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教与学是一门辩证互动的艺术。教师必须有激情,必须有教育梦想,必须拥抱阅读,必须有对教材的重构能力,用专业的精彩点亮学生的人生。一段时间的耳濡目染,学生就会有激情,就会有人生梦想,就会有阅读情怀,就会有对教材文本的深刻挖掘能力。创新能力的提升就会水到渠成,最终才能真正激起语文课堂教学的活水。

猜你喜欢

教与学唐诗诗人
楷书的教与学
教与学
唐诗写柳之妙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欢迎订阅《小学数学教与学》
唐诗赏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