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1-30孙彦平

职业技术 2019年6期
关键词:商务国际化一带

孙彦平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上海 201415)

0 引言

回顾过往5年来,中国政府紧紧围绕“一带一路”积极加强与亚欧非及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在五大合作重点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政策沟通方面,中国与近10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近120份“一带一路”合作协议。设施联通方面,中欧班列已到达欧洲14个国家、42个城市,累计开行数量突破9000列。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方面,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和投资总体保持增长态势。民心相通方面,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科教文卫等多领域进行人文交流。

“一带一路”的实施需要众多人才来推动,人才是建设的保障。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对复合型、外向型的高素养国际化商务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如何满足“一带一路”建设对国际化商务人才的需求,正是当前高校国际商务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面临的新挑战。

1 “一带一路”实施对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带来的机遇

2013年至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额达69756.23亿美元,与相关国家贸易增速高于中国对外整体增速,我国已成为25个沿线国家最大贸易合作伙伴。在投资合作方面,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计投资289亿美元,直接投资年均增长7.2%,与沿线国家共建经贸合作区80余个。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外贸合作发展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外贸加速回暖的重要力量。

2015年,中国发布《“一带一路”中国企业路线图》,截止到2014年,已有约100家央企在境外设立8500多家分支机构。72%拥有海外业务的中国企业表示,海外机构的员工主要从中国外派,只有28%采用海外招聘方式。

2 “一带一路”实施对国际商务人才带来的新挑战

2.1 急需创造性的新型国际贸易人才

中国加快发展“丝路电商”,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目前中国国内共设立杭州、天津、上海、广州、北京等35个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中国已分别与“一带一路”沿线17个国家签署电子商务合作备忘录并建立双边电子商务合作机制,“丝路电商”成为“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新亮点、新渠道。

随着“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走深走实,重大项目的带动力也逐渐显现出来。我国启动实施“丝路明珠”工程,着重打造一批带动作用强、综合效益好的项目,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创新工程,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市场急需跨境电商、产业园区投资运营、知识产权交易、国际采购等国际商务行业里具备新知识新技能的国际商贸人才。

2.2 急需国际化的金融行业人才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普遍缺乏资金,因而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中国政府通过设立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方式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利用等融资支持。因此,市场急需精通国际金融市场和规则,善于开展金融投资、并购、资产证券化、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等熟练处理国际金融事项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2.3 急需跨文化人才

“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在社会制度、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就是要逐步加强国与国之间合作意愿、完善合作方式。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始于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有了对沿线风土人情的考察和了解,今天“一带一路”建设,也要从文化交融入手,优先培育精通中外文化的“跨文化人才”。

3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商务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市场对国际化商务人才需求的增加,高职高专院校也意识到国际商务技能型人才应具备国际视野的重要性,但培养出的国际商务人才与“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国际化人才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3.1 合作办学项目规模有待扩大

在经济全球化及《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推动下,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新形式。目前,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计1979个,其中由教育部审批和复核通过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930个,由省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审批报备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1049个。从高职高专层面上,涉及国际贸易专业和国际商务学科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计55个(国际贸易专业14个,国际商务专业41个),仅仅占整个高等教育阶段合作办学总数的2.78%。

3.2 专业师资欠缺

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师资”,而目前从事国际商务专业教学的教师主要来自国际贸易专业的研究生,自身在对外贸易市场的开拓、国际贸易规则的应用、国际金融领域的实践、跨文化交流、国际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欠缺。

3.3 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大多定位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具备国际商务专业知识,掌握外贸实践技能,能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的应用型人才”。然而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涉外高技能复合型应用人才需求激增,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滞后,未能跟上“一带一路”发展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

3.4 课程设置有待完善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经贸类和商贸类的专业课程都集中在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进出口贸易实务、市场营销等,课程“同质化”现象严重。另外,国际商务专业课程设置中针对外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开设大学英语和商务英语课程,外语语种单一。在“一带一路”推进下,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4 “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商务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4.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培养目标

在“一带一路”的推进下,根据市场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国际商务类专业培养目标应聚焦在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精通国际贸易规则和外贸执行能力,且能够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可以基于此目标,结合自身优势、区位优势,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较多,各国的语言及文化各不相同,高职院校可以多视角、选择性地针对一些目标国家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确定本校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4.2 利用“一带一路”资源,开展国际化、多元化的教育项目

2010年,教育部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中明确提出:扩大教育开放——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2016年,教育部又印发了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通知,为教育领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支撑。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深入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国际商务专业中外合作办学地位日益凸显。一方面高职院校可以选择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教育合作,如新加坡,该国一直以来以其高质量的教育享誉全球,通过借鉴外方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的有益经验,增强我国人才培养的能力。另一方面,面向教育落后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职院校可以敞开大学校门,设立奖学金等政策,吸引国外留学生,来中国进行专业和职业技术培训。

4.3 师资队伍“国际化、双师化”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保障,国际化的人才培养需要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修养”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国际化师资队伍人才建设要“两手抓”。一只手“请进来”,通过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吸引大批优秀海外留学人才和具备企业从业经验的优秀人才加入中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也可以通过联合办学、项目引进、合作研究等方式“请进来”,促进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另一只手“推出去”,选派优秀教师出国访学、与境外高校在相关专业领域建立合作项目,支持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进修研讨,积极与丝路沿线国家高校开展互访学习合作,促使本土教师的国际化水平提升。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把教师“推向企业”,让教师积极参与优秀企业的产、学、研国际合作,相互学习借鉴,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双师素养。

4.4 专业课程设置兼具特色性和针对性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具有各自的“个性”,高校在构建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时,重点和难点就是解决这些个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口就是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例如沿海城市,可以开设远洋运输、物流工程的课程。针对市场需求,差异化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人才也更加具有国际竞争力。国际商务专业应按照突出实践性、应用性的原则,在原有的实践教学基础上再进一步优化和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例如添加国际项目投资、金融风险评估等课程。另外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小语种较多的特点,灵活开设小语种课程、民族文化课程、跨文化交流课程,从而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5 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国际商务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到底效果如何,需要构建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来评价。高职院校在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时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通过调研国内外相关院校先进、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制定出符合本专业的人才评价体系,并围绕这个评价体系及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密切跟踪毕业生,调研毕业生所在的企业、行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通过人才市场的反馈来改进人才培养方案,确保高校培养出的国际化人才符合市场需求。

5 结语

综上所述,新型国际商务人才是助推“一带一路”发展的保障,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到新阶段的市场需求,各高职院校要针对本校国际商务专业特点,结合区位优势,放眼国际视野,构建符合当下社会需求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为“一带一路”建设输送优秀人才。

猜你喜欢

商务国际化一带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