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2019-01-30徐广立卫爱武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妇产科微课教学模式

徐广立 卫爱武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是一门集西医妇产科学与中医妇科学于一体的新兴学科。自提出中西医结合50余年来,全国高校均在教学模式与方法方面不断地探索与发展。尽管如此,教育工作者都认为现行的教学模式仍然存在显著不足,因此也在积极不断地探索将更多混合模式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入中西医结合妇产科教学当中来。本文尝试通过对微课、翻转课堂的特点及优势分析,结合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学科特点,提出了两者有机结合的思路与评价方法。

1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教学的现状与难点

中西医结合是以临床医学为基础,将现代医学和传统中医学有机结合,在近代医学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则是将传统中医妇科学与西医妇产科学进行对接与融合,其比单纯的西医学或中医学有特殊的要求。因为中西医结合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与主观愿望,决定是否采用现代检验学进一步验证,还是仅仅采用中医药方剂进行调理。过多的采用现代技术验证,可能会失去中医的特色,同时也会诱导医生采用西医思维使中医技术难以达到中医的疗效;但仅仅依靠四诊合参、辨证论治,对于一些复杂或有严重并发症的疑难杂症、危急症,单纯的中医诊疗技术有可能会误诊或延误病情。因此,针对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教育当中,既包含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学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包含现代妇产科学与中医妇科学的内容,因此其教学任务也高于单纯的西医或中医学教育。由于现代妇产科学与传统中医妇科学建立于完全不同的理论基础之上,现代妇产科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女性生理学基础,还要配套学习分子生物学、解剖学、检验学、影像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等知识,形成以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为主题的女性生殖轴;而中医妇科学主要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医女科生理特点,形成以肾-天癸-胞宫为特色的中医生殖轴。因此,中西医结合妇产学科需要掌握的要点、难点多且涉及广,教学难度大。但是,大多数医学院校由于师资力量和实习基地等的限制,仍然采用的是集中上课、理论讲授为主,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

2 翻转课堂与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有机结合

2.1 翻转课堂的概念 在传统的妇产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课前预习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和重点,没有教师的监管与指导,预习无法取得预期效果;而在课堂中的学习属于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堂学习没有实现与预习的有效链接,最终导致了课后学习障碍,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质量。翻转课堂则是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构建电子信息化教学内容,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进行重新规划和颠倒安排,重点强化知识的传递方向,使学生的学习模式得以优化,所学知识既可强化又易于固化[2]。

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显著不同。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先把讲授内容分割成若干主题明确的小专题,并将学习内容做成视频或课件置于网络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与知识基础,灵活运用学习策略实现个体化认知模式,从被动听课转为主动学习,在课堂前学习视频或课件相关内容,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对学习重点与难点反复的观看与学习,实现知识的内化;而在后期的课堂中,学生与学生或教师一起探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难点,以学生讲述为主,教师诱导、启发、提问为辅,逆转传统的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课的教学方法。在翻转课堂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真实的观察与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深度与宽度,针对性地讲解与个性化辅导,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内化率,可准确地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在时空上表现为由教师课上讲、学生课下学转变为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提问、释疑的交互学习方式,实现了以教师讲课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反转。

2.2 微课对学习中西医结合妇科学教学的优势 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微课”是能否取得理想教学成果的核心要素。“微课”是以视频教学为主的网络授课方式,以解剖学顺序及章节的知识点为中心,整合相关资料制作成授课视频。自“微课”走进课堂以来,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广泛认可,其教学主体明确、教学内容短小精悍但配套丰富多样的相关资源,但结构又相对独立,因此便于学生灵活运用时间进行重点问题重点学习。微课在内容制作方式上打破了知识的传统体系化特征,根据教学目的及进度,以知识模块的形式重点展示某一授课内容或主题,便于学生掌握课程中的难点与重点,由于自媒体工具的便利性,可采用碎片时间进行课下学习,课上重点解决疑难的方式进行补充。尤其是对于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来说,通过微课可以将西医妇产科学分解成各个独立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学、药理学等多个小章节以便于学生学习,同时也可以将中医妇科学分解成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学、诊断学、中药学、相关方剂学等独立内容,便于学生分段学习与记忆、理解,大大提高学生学习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兴趣与效率。

2.3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现有的中西医结合教学模式,如何将翻转课堂应用于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主要通过三个阶段来具体地实施教学过程。首先,通过微课将主要课程、大量相关课程及知识点放置于多媒体网络,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或碎片时间进行自学,教师不用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基础课程进行讲解,而利用课堂时间重点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疑惑进行辅导和解答,提高课堂接受效率和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率,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所学内容。短小精良的微课堂可以将知识点进行专题化和形象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比较符合大多学生的学习与记忆规律,优秀的微课也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兴趣与信心。其次,在微课学习完成后要开展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学习形式,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与思考辩论的能力,让学生对妇产科学中涉及的中西医生理病理基础、发病机制、临床诊断与治疗有更深刻的认识,课后也可再通过微课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复习,启发学生思考、提问与交流,更深层次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后,院校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学习能力及爱好,同时结合专业与年制等不同,制定不同微课内容及扩张知识。对于中西医结合为选修课的医学生要求参加相应中医课程和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基础课程,而对于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或作为必修课的学生,则要求参加相应中西医结合理论课,同时还要学习相关的基础、临床、中医等课程。医学教育改革的创新也对微课的内容和形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课程内容丰富、有深度与宽度,同时要求形式要活泼、诱人,避免只是机械的将讲课过程录制成小视频,学生观看时似乎还是在课堂听课一样枯燥乏味,如此将会严重影响翻转课堂的实际效果,不能真正地促进微课和网络公开课的发展与医学常识的普及。

3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微课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

教学质量评估方式具有引导、激励、调控教学工作的作用,对于持续推进教学质量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何种方式能评估翻转课堂教学体系,能反映出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为促进教师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授课方法;便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学习效果、制定合理学习目标提供客观依据[3]。翻转课堂及 中西医结合课程的自身特点决定了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阶段性评价为辅的多元评价体系,才可能有效的评估翻转课堂模式下的中西医课程教学。由于翻转课堂的学习方式及内容主要是依靠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因此它的考评必须涉及学生自主学习的全部内容,包括自主学习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学习进度是否正常、在课堂讨论中是否积极参与及获得的成果情况等。一般情况下翻转课堂课程教学的评价在权重上分布为形成性评价建议占 70%,阶段性评价建议占30%。形成性评价还应包括课下学习和课上讨论两个部分,建议课下评价占权重的40%。教师应当为所有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档案,当学生完成每段自主学习后,首先进行自我评价(权重占15%),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诚信与责任意识,同时起到自我督促的双重作用[4]。而后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效果以及相关项目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再给予综合评价(权重25%)。第二部分为课堂评价,根据学生课堂作业与测试、课堂讨论、成果展示的参与情况给予评价(权重30%)。阶段性评价则采用校本各种测试,根据考试成绩乘以权重(权重 30%),综合两项评价方式给予最终的评价分数。

4 结语

翻转课堂是近期新兴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尤其在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教学领域,目前正处于探索、实践阶段,是一种新的尝试。但对于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课堂体系的构建与探索,都会遇到诸多困难,这不仅需要教师积极学习新知识、主动掌握新的教学技法,还需要学校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与鼓励探索与实践。同时,良好的教学评价方式对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激励与调控教师的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翻转课堂与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教学之间的特点与联系,同时也提出了将这种教学模式应用于学科的具体方法,对构建该模式下的教学方式的评价也给予了建议,希望能将这种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高效的运用于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的教学当中,促进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与爱好,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猜你喜欢

妇产科微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留学生妇产科学见习课全英教学探讨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