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专业医学免疫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2019-01-30叶峥嵘杨晓航
叶峥嵘 杨晓航
(陕西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
为使中医高等教育适应时代的发展、事业的发展、学术的发展和防病治病的需要,中医学专业的西医学知识在开设课程、课时安排、讲授内容和学习时段等方面一直在进行着探索和实践。多年以来,中医学专业离不开的西医基础医学课程照搬着西医院校基础医学的教学体系,如何促使其有利于中医现代人才的培养已引起了中医教育工作者的关注[1]。伴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医学免疫学》在近年来取得了的很大的进步,相关的技术与理论已经广泛的影响着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等专业。然而,由于其存在着概念理论抽象复杂、学习内容覆盖面广和知识点前后交叉联系及更新迅速等特点,已成为学生觉得“头疼”的课程之一,有些学生甚至进入“不懂不学,越不学越不懂”的恶性循环中[2]。而这种情况在中医学专业学生中更是表现明显。探索出一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启迪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是每一位免疫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3]。十余年来,在中医学专业的西医基础医学课程《医学免疫学》教学过程中,笔者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结合医学免疫学的理论体系 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至当代,中医学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中医要发展,关键在人才。而中医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中医教育。然而,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之下,众多接受过自然科学教育的学生通过高考后开始了中医的学习。在校期间,他们既学习着中医学知识,又接受着西医学知识。但由于它们二者的理论体系是不同的,教育的结果往往存在着“中医不通,西医不精”,毕业后难以在工作岗位较好的适应临床的需要[4]。中医侧重于从宏观和整体去思考和处理临床问题,西医则侧重于从微观和局部来诊断和治疗疾病[5]。如何引导学生在学习西医基础医学课程时认识中医的特点和优势,巩固其专业思想,增强其专业自信,提高其学习兴趣,是培养出合格而优秀的中医人才的关键。
西医基础医学是中医教育知识结构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该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体内部机能失调与疾病的关系,正确认识人的整体性与平衡对维持健康的重要性[1]。《医学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免疫应答的发生机制及其在疾病诊断预防治疗中应用的一门学科。该理论体系重点关注的内容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参与的免疫应答发挥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和免疫耐受及免疫调节的相关功能与机体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在中国古代哲学—朴素的唯物论辨证法指导下,中医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理论体系,整体观念是其显著的特点之一。在天人合一和五行理论的指导下,机体的气血阴阳和脏腑经络互为影响,相互协助,维持着机体的平衡,形成了统一的整体。机体的免疫系统在针对抗原发生免疫应答时,获得性免疫和固有免疫相互联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相互影响,免疫细胞和分子横贯机体的组织和器官。此外,免疫系统还与体内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维持着机体的稳态。这与中医学的核心—整体的和谐稳定是一致的[6]。同时,医学免疫学理论中存在着免疫系统与抗原、获得性免疫应答与固有免疫应答、体液免疫应答与细胞免疫应答等诸多联系。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识别和排除着抗原异物,维护着内环境的稳定,维持着生理平衡[7]。在免疫学理论中,免疫应答的发生情况决定着机体的疾病与健康,促使病理性的免疫应答向生理性的免疫反应转化可以治疗免疫性疾病。“阴平阳秘”是机体的自稳状态,阴阳平衡是生命过程中的系统稳态和动态统一。阴阳失调是各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病机,调整阴阳是治疗疾病的总原则[8]。免疫学和中医学的治疗均需要“调节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免疫系统可以认为是阴阳平衡的调节系统,免疫调节也相当于是对阴阳平衡的调节[9]。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教育学生树立牢固专业思想的重要意义上升到课程的高度来认识,有意识地将其融入到常规教学任务中去。教师以自身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是帮助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10]。针对中医学专业学生在讲授《医学免疫学》时,帮助其理解着免疫学理论与中医学“整体观念”和“平衡调节”的联系,巩固了学生的中医学专业思想,提高了他们学习《医学免疫学》的兴趣。
此外,疾病的形成是生命有机体在病理状态下的生理功能紊乱。中医学关注于患者的外在表现,通过整体、宏观、黑箱理论等思维方法思辨构建了藏象学说、审证求因和辨证论治等理论体系。其着眼点均是“病的人”。治疗疾病则是通过采用针灸、中药、推拿等手段对处于疾病状态下的机体进行干预和影响,纠正其病理生理过程,从而使患者达到身体的康复。免疫学理论关注于具体的免疫应答发生在健康机体内的意义和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体依靠免疫功能识别“非己”成分并对其排斥与攻击,从而影响着自身的健康状态或疾病形成。免疫治疗则是着眼于疾病相关的免疫应答进行调节,也是对处于病理生理状态下的机体进行干预,从而使功能紊乱的免疫系统达到相对健康的状态[11]。在课堂教学中,将上述内容讲授给中医学专业学生,有助于其进一步理解中医学和免疫学的特点及联系。
2 围绕免疫应答的核心理论 条理性的组织教学 促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医学免疫学》的主要目的是理解并掌握免疫系统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继而应用该理论开展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认真分析该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可以发现,免疫系统所发生的应答情况决定着机体的健康或疾病。《医学免疫学》的教材主要包括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应答和临床免疫4部分内容,但其核心部分是免疫应答。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是学习免疫应答的铺垫,临床免疫是免疫应答的具体应用。因此,我们在中医学专业学生《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中,围绕免疫应答这一核心内容组织开展学习,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免疫应答的发生,是免疫系统与抗原的相互作用。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和抗原的特性(征),是掌握免疫应答所必须具备的基础。因此,在强调了学习免疫应答的意义和作用后,我们开始分别向学生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和抗原这两部分内容。以促使学生认识免疫系统中的相关器官、细胞和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并掌握抗原的概念和分类,重点围绕着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发生的免疫应答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重点内容。免疫应答主要包括天然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而获得性免疫应答又存在着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通过感应、反应和效应三个阶段,分别发生上述免疫应答并相互影响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其中既有抗原被清除和保护性免疫效应物质的出现,也会有超敏反应导致的免疫病理情况出现。根据有益和有害的免疫应答发生机理,开展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此即临床免疫的相关内容。如此条理性的组织开展《医学免疫学》的教学,使学生对教材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便于其逐步去深入的学习。此外,随着近年来免疫学知识的迅猛发展,诸多新的理论被不断的写进了教材。围绕免疫应答,许多相对肯定的应答环节和非线性的作用机制及尚待探讨的内容均被收纳进入《医学免疫学》课本。虽然上述板块式的内容讲授使学生对该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有了框架性的认识,但面对较少的课时和学生有限的知识面,如何将所学内容选择性的主次有别介绍给学生,使其对《医学免疫学》形成相对明朗和清晰的认识,又是主讲教师需要把握和注意的问题。在具体的教学安排上,我们主要以相对成熟和经典的免疫应答机制为核心,将免疫系统中作用相对肯定的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进行重点介绍,将抗原的基本特征(性)讲授清楚,并就二者的相互作用清楚的说明免疫应答的发生过程,进而以明确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内容说明其实用价值,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有所用;对于教材中很多认识尚不完全清楚、与免疫应答的发生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索的内容则不进行讲授或仅仅启发学生去了解和关注及思考[12]。从而切合实际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免疫应答为核心的《医学免疫学》学习内容。
教育活动是有目的的社会实践形式,教师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具体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虽然与该课程的学科特点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讲授内容的深层次把握和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师必须通过有意识的教育活动达到教育目的。《医学免疫学》由于本身发展中所具有的前沿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很大的难度。中医院校的免疫学教育不应局限于西医院校免疫学教育的模式,而应按照高等中医院校的实际情况,从教学内容的改革及教学方法的改革等多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适应学科发展与时代要求,才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出优秀的医疗、科技人才[13]。做为开展中医学专业学生《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的教师,应该结合中医的特点和免疫学的内容,不断开展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在巩固学生中医学专业思想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医学专业知识的兴趣,并有所选择性的将教材内容进行精简,条理性的以免疫应答为核心组织开展讲授,并突出学习该内容的重要性,将会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