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培养探析※

2019-01-30乔靖怡苗明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7期
关键词:专业型学位硕士

乔靖怡 白 明 苗明三

(1 河南中医药大学科研实验中心,河南 郑州 450046;2 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河南 郑州 450046)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得到关注,国家对硕士研究生的能力和素质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规模和质量,还影响到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在当今倡导科教兴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全面提升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理论基础、科研能力等方面,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1 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状况

现在的研究生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两大类,前者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而后者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在当今倡导科教兴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研究生教育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的增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仅仅定位在科研写作的基础能力,忽视实际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硕士培养倾向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硕士研究生人数迅速增加,如何保证达到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已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问题。

2 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的概括

面对当今国际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竞争激烈,研究生教育从单纯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逐渐转向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关于研究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有一定阐述:“(1) 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2)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结合当今世界对高层次人才的能力需求,我们可以把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概况为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科研能力即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是研究生应具备的最基本能力。它是指一个人在其所从事的相关专业领域中,以科学的思维周密设计相关实验或者寻求合适的方法对未知领域进行创造性探索的能力[1]。科研能力培养的第一步是对研究生的文献检索及综述能力的培养。通过广泛阅读国内外文献,了解专业领域的前沿问题和研究成果,撰写与研究方向相关的综述,再在导师的指导下反复修改,从而提高研究生基本的科研能力。接下来在研究生完成导师科研项目某一部分的过程中,导师将自己的经验、思维方式和方法传授给研究生,从而让其在科研实践中不断提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指将信息、知识、经验、技术,运用于各种实践活动中,并不断创造出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2]。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社会创新性发展的要求。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中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较为重要,但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同时应注意培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最后输出是要走向社会,社会岗位中要求更多的是实践动手能力。此外,社会交往能力也是人类重要的生存能力,同时参与社会需要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3 培养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的相关措施

要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必须以综合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提高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全面提升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3.1 提供充足的培养经费 充足的培养经费对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国外的一些研究型大学一般都有充足的经费投入到人才聘用和学生培养。对硕士研究生而言,高校的培养经费不仅为他们提供科研保障,还可激励他们通过努力学习获得丰厚的奖学金。同时能够把这些经费运用于科研设备的采购、实验室的建立、图书馆资源的丰富,使硕士能够利用高校提供的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我国的教育资金的来源约有一半来自于政府拨款,有限的国家经费制约着高校发展。因此,国家应当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如适度吸引外资、建立基金管理制度等,利用多渠道筹集教育资金,使高校能够利用充足的经费为学生提供完善的科研设备、雄厚的师资力量及健全的激励体制,进而提升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3.2 强化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主要有学术型和专业型。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方向是能够在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作岗位上独立承担专门的技术工作。经过硕士阶段攻读博士的学术型人才则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的主力军。对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更注重其学术理论研究,而对于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应更注重于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协作能力等[3]。因此,学校应该更加注重有针对性地培养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此外各高校在制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时,在增加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数量的同时,也应兼顾两类人才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在科技研发上逐步达到领先地位,从而为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利条件。

3.3 构建全面合理的课程体系 构建全面合理的课程体系,这就要求在教育硕士的课程内容中均衡理论性知识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性课程内容的设置,不仅要使研究生的理论水平得到提升,还要加强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4]。同时应重视基础课,增加基础课的授课学时将有利于提高硕士研究生对研究问题的认知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理论宽度。在课程设置上,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应注重基础理论和方法的传授,充分考虑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注重学科前沿知识和核心课程的传授,注重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应结合本领域基础课程,突出应用型课程建设,通过加强与实践基地的联系,改革教学模式,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内开设实践课程[5]。同时在课程的考核中,如何突出研究课程的实用性和能用性,以达到学生会用的目的,考核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何突出第三方的评价,而不是单纯课程结束后老师给出成绩。例如翻译课程,以学生投出的英文稿通过审核为依据;或是论文写作课程,以投出的论文通过杂志社审核为考核标准;或是学生的科研思路与方法,以及撰写的标书能够中标为参考标准等,以此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3.4 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 导师是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中指导他人学习、研修或撰写学术论文的教师或者科研人员。导师们对学生的影响比较大,体现在学习、科研、生活、为人处事等方方面面。导师根据自身的经验、把其独到见解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导师的自身的修养与教学指导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硕士研究生导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在学术研究方面以及为人处事等方面提升自我,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研究生导师培养上也应充分发挥导师组的积极作用。随着现代高校的发展,教师承担了大量的科研、教学工作。组建教师科研团队,导师组应当定期组织研究生开展学术研讨会,可由学生提出所要开展课题的方案和问题,导师再对其进行指导,通过互动和讨论,以此提升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及科研能力。

3.5 加强硕士研究生质量的监控管理 目前,我国的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要衡量标准是学位论文,对硕士学位论文的监控是硕士研究生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硕士研究生毕业时应具有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具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的好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该学生的科研水平[6]。因此,如何加强对其学位论文的监管,如首先由学校对学位论文进行抽检,对于不合格者将延期毕业,再有教育厅对学位论文进行抽检,不合格者将取消学位,并对其导师采取相应处理。国家教育部对学校学位点进行评估,学位论文也是重要指标,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位点评估是否合格。同时加强导师对学生的指导以及学位论文的外审制度,也进一步促进对研究生的综合评价。

3.6 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硕士研究生除了需要专业素质、科研创新素质的培养外,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方面也要重视。特别是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硕士研究生应该具有良好的个性、正常的智力、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积极而强烈的内在动力、健康的心态和适当的行为表现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硕士研究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体现[7]。

4 结语

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能力需要发挥教育系统各环节的作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优化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建立强大的师资队伍,注重研究生的自我认知和完善。此外,进一步完善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细化相应的培养机制,如科研奖惩机制、学位警示制度、考核评价机制等。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涉及到学校、导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我们应在遵循研究生教育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吸收国内外人才培养的经验,紧密结合相关研究领域的实际情况及专业特点,培养一批高素质、高层次、高知识人才,从而促进我国社会各个领域的稳步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型学位硕士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分析创新专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数学课程设置
DSK—1500CT专业型直喷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