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医院校留学生中医学全英文教学体会与实践※

2019-01-30刘光颖李晓晨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7期
关键词:中医学西医留学生

刘光颖 李晓晨 张 杰*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辽宁 沈阳 110000)

中医药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逐渐受到世界瞩目,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当屠呦呦研究员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中医药受到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医药走向世界,更需要我们新一代中医人既懂中医、又有很好的语言交流能力,向世界介绍中医药文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国际交流教育越来越多,留学生教育已成为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评价内容之一[1],留学生中医学教学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

中国医科大学自1976年开始招收外国留学生,2005年开始全英文授课。学生主要来自印度、泰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近20余个国家,中医学作为一门必修考试课,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本教研室承担中医学临床医学留学生中医学授课多年,现将教学体会与面临问题简述如下。

1 留学生特点

西医院校留学生的课程以西医教学为主体,普遍理解和接受西医学的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而中西文化、思维方式差异较大,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以及一些哲学思想很难被留学生理解和接受。

2 西医院校中医学全英文教学难点

2.1 文化基础差异 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具有浓厚的社会人文色彩,是以“以类比象”的思维方式作为基础,同时还渗透着人文科学。比如说五行的元素包括木、火、土、金、水,木因为具有“升发”的特点,把春天、肝脏、怒等归属于“木”;再比如,“心者,君主之官”,把心的生理功能比作君王,有主管神明,主管心血运行的作用,十分形象具体的解释了心的功能特点。但是这些内容对于来自欧美的学生并不是很好理解,心理上也不能够认同,认为这并不够“科学”,因此也影响了对中医的学习和掌握。

2.2 语言沟通障碍 语言问题是中医学教学中的一大难题。留学生来自不同国家,官方语言众多,我校的留学生以印度、泰国、欧美等国家为主,但多数留学生的英语能力尚可,可以进行日常的英文交流和授课,但是由于中医学特殊的文化底蕴和中西医的文化差异,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诸多阻碍。比如说“气”只能用汉语拼音来标注,用英语则无法表达其含义;藏象中的心、肝、脾、肺、肾五脏跟西医学中的五脏不能完全等同,学生往往不理解,心怎么能够主管记忆和神志呢,难道不是脑吗?心包、三焦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单纯用heart、liver、spleen、lung、kidney无法表达藏象的含义,三焦、心包的翻译也是五花八门,要想从根本解释这个问题,需要学生更好的理解五脏的生理功能,同时也需要教师的英文水平能够跳出书本之外,用自己的语言把问题解释清楚。因此准确的表达有利于留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医的内涵。同时中医术语翻译的规范化问题也应该得到重视[2-3]。

2.3 传统授课方式局限 传统的授课方式是以“教师主导授课,学生学习”的模式为主,但是西方学生多数更喜欢自由的课堂,课堂表现比较活泼,喜欢提出问题,更喜欢围绕相关主题讨论问题。中医学的授课内容本身就是以枯燥的理论为基础,授课方式以PPT讲授为主,阴阳、五行等相关知识很难用形象、具体的一些图片、视频进行展示,同时内容上又难以和学生们所学习的西医知识融会贯通,所以留学生们多认为中医学很枯燥、乏味,只有当讲授到针刺、艾灸等特色疗法的时候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这些内容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更强,因而在见习课的时候适当增加实际操作的观摩和练习课时,留学生普遍认为针灸、导引等是中医学的精髓所在,同时加入PBL教学模式,充分调动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4],也让中医文化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占有一席之地。

3 教材的局限性

英语教材翻译的局限性,需要标准化。目前各大医学院校所选用的教材多种多样,每一本教材中翻译的中医词汇也不尽相同。大部分的英文教材都是由汉语教材直接翻译,没有地道的英文翻译可以借鉴。中医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基础应用“以类比象”的思维模式,侧重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这些都是翻译的难点。大部分教材把“气”翻译成“Qi”,让学生无法解释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等作用,不理解“气”到底是什么样的物质,这就要求翻译教材的人员除了精通英语之外,又要具有一定的古代哲学基础。同时,中医学的英文教材需要更多图文并茂的知识,构建中医全英文网络精品课,这需要英文教材的编者从本质上理解中医,同时,从教的教师也要熟悉网络资源,多个高校的教师通过网络联系起来,共同分享教学经验,构建网络精品课程,让中医学的英文教学能够更专业、更深入地开展下去。

4 提高教学质量对策

4.1 提高课堂互动和教学生动性 在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模式,也可以应用微课,在教学中穿插留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武术(功夫)、针灸、拔罐、推拿、脉诊等已经被接受的中国元素,加入一些具有中医特色的影视资料,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中医,带着问题学习中医,在学习中解决问题,让中医的学习更具有实用性。

4.2 教师英文强化培训 目前西医院校留学生的师资力量普遍不强,师资水平是提高中医学教学的重要因素,精通中医的老师英文水平普遍不高,而精通英文的教师对中医理论研究深度不够。具备系统全面的中医教育和较为扎实的英语基础,并且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教师稀缺,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加强中医英语教学师资建设,需给予中医专业教师更多在英语院校进行培训或出国的机会。组织资深中医英语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授课进行审核与评估,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积极参与临床口译,增强实践应用能力。

4.3 中西医对照教学 西医院校的留学生有西医学知识的基础,并且普遍认可西医理论的思维方式,通过中西医对照教学,可让哲学思维指导的中医学理论更好理解。比如说患者发作性胸闷痛,被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而中医认为,心主血脉,由于痰浊、血瘀等病理因素导致心脉痹阻,因此病位同样在心,治疗上西医学应用抗栓、扩冠等治疗,而中医学也是应用活血化瘀的中药,虽然中西医学理论体系不同,但在这个疾病上的诊断与治疗上基本相同。

5 小结

因为留学生具有文化差异、语言障碍,而中医学具有很浓重的文化色彩,这让中医学教学存在较大难题,通过强化教师的英文水平,中西医对照学习,引入PBL教学、微课教学等方式增加师生交流,提高学生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让中医走向世界,服务全球人类健康,奉献力量。

猜你喜欢

中医学西医留学生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