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云班课平台的针灸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运用※

2019-01-30常小荣田浩梅阳晶晶刘金芝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7期
关键词:针灸学腧穴针灸

刘 余 常小荣 刘 密 田浩梅 王 超 钟 欢 石 佳 阳晶晶 刘金芝 沈 菁

(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8)

随着我国将“互联网+”作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互联网教学进入了高速多元发展的时期,混合式教学模式逐渐走进了教育者的视野。混合式教学模式简单地说就是传统教学形式和在线学习两种行式相互结合,“混合”当然不仅仅是两种学习形式机械的叠加,更需要各学习要素“最优组合”“最佳融合”,最终实现“最优化”学习。如何才能使得混合学习更加有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策略改善和促进混合环境下的学习是混合教学模式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主要基于云班课平台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念对《针灸学》课程开展的研究和探索,以教学方案的设计为核心,以期实现教学相长。

1 针灸学教学的现状

针灸学课程是除针灸推拿学专业以外的医疗本科各专业(如含中医类各专业、中西结合专业、护理专业、康复治疗学专业等)的一门必修课。其主要内容为经络腧穴、刺灸法与临床治疗3个方面。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巩固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有关针灸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达到能够运用针灸防治常见疾病的目的。在当前主要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过程中,上课地点多固定于教室,上课重心以老师带动学生为主,教师多以经络的循行路线、腧穴的定位、刺灸手法要领等理论知识为重点,课堂讲述占全部学时的3/4,学生实际操作的时间仅占1/4,加之高校课时的压缩,学生很少提问题,老师也鲜有时间引导学生去思考,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探索性互动少,最终导致培养的学生能力差(自主学习、发现问题、适应能力、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等),难以满足错综复杂的临床需求。

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学教研室通过几十年的探索和积累,已建立针灸学学习网站和针灸学慕课(MOOC)等网络资源,这些网络资源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形式和内容。随着此类单纯在线学习(E-learning) 的广泛使用,其问题也逐渐凸显。从MOOC课程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很多课程的点击率很低,大量课程实录视频几乎无人问津[1]。2013年,斯坦福大学教授 Devlin首次提出:“MOOC终将消失,留下的将只有在线学习资源。”[2]E-learning教育模式下,教学监控过程差,学习者如果只依靠自己,利用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和各种协同沟通工具和平台来进行学习显然是不够的,它不能完全代替传统课堂的学习,网络环境的自学不利于学习者对于系统化、理论化知识的掌握。学生可以选择学习,但学习资料大多以课件和视频为主,教学监控过程差,学习者很难自主地进行学习,同时难以与教师在线即时交流,教师也无法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无法做到因材施教。研究表明[3]混合式学习比纯粹的网上学习和面对面学习更有利于改善学习效果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迫切需要让课堂与时俱进,有效利用云班课平台,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针灸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以培养适应临床和时代需求的学生。

2 针灸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2.1 建设针灸学网络资源库 课题团队成员长期致力于针灸学的教学,在已经形成的《针灸学》教学幻灯片及相关视频的基础上,近几年引进了多种信息化技术在针灸学教学内容重构中的应用,创建了十四经脉循行系列微课、慎刺穴位系列微课、常见病症针灸治疗系列微课、腰痛的针灸治疗、虚性便秘的针灸治疗等微课,同时到教学医院选取典型的病例拍摄微课视频,加强针灸治疗学部分的网络资源库。

2.2 针灸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案设计 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入针灸学课程教学,尚属针灸学课程教学实践的首次尝试,方案设计的合理性是混合式教学模式组织实施成败的关键,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设计。

2.2.1 前期分析 针灸学课程涉及专业广泛,各专业学习需求、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者特征各不相同,开课前1个月,主讲老师会通过班委会建立微信群、QQ群,了解学生的前期知识储备、对课程的兴趣度、学习氛围和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看法等情况,并要求学生下载蓝墨云班课的APP,帮助学生熟悉蓝墨云平台的基本运用。

2.2.2 资源的设计 资源呈现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影响很大。针灸学课程分为绪言、经络腧穴理论、针灸技术和针灸临床应用4大块,有文本资源、图片资源、动画资源、视频资源、虚拟资源、针灸博物馆和医院等各种不同形式的资源。在绪论学习中,我们将深奥难懂的针灸起源与发展通过我院针灸陈列馆实物录像、图片和文字资源让大家身临其境激发兴趣;针对经络腧穴理论学习,制作CAG课件演示经脉的循行走向、腧穴的定位;在针灸技术的学习中,通过制作微课等将难解的知识点分解细化,采用动画演示危险穴位等的操作、利用虚拟模型练习技法;在临床应用中,采用临床典型病例视频和动画等资源。

2.2.3 教学环境设计 根据课程的性质,我们采用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模式,绪论章节主要采用实地参观的学习模式,现阶段我院博物馆重修,以播放针灸博物馆的录像,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观看后带领学生梳理知识体系,让学生开始适用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经络腧穴理论和针灸技术章节都会在上课前2天发布学习任务、学习要求和学习资料,学生自主学习。对于自主学习情况,蓝墨云班课能自动总结,老师及时查看之后可以帮助确定上课重难点,针对性更强。课堂主要是学生操作、教师点评和演示。临床应用章节的线上学习环节与前面章节相同,课堂教学主要是病案分析和讨论。

2.2.4 基于不同学习环境和资源的学习活动设计 基于不同章节的学习环境和资源的不同,学习活动相应变化。绪论章节主要采用上交观后感的形式,经络腧穴理论篇章主要采用小测验和学生上课的形式,每四条经进行1次小测验,主要内容是腧穴的定位,另外选取手厥阴心包经让学生分小组上课比赛。针灸技术篇章要求学生每人提交一段毫针刺的视频,边讲解边操作,同学之间相互打分,临床应用章节主要组织头脑风暴活动,进行病案的分析。

2.2.5 教学评估设计 教学评估主要采用学习过程评价、课程考核和活动考核3部分,分别占比30%、50%和20%,学习过程评价含考勤和学习经验值2部分,各占10%和20%,课程考核含点穴、实践操作和笔试3部分,各占10%、10%和30%。

3 开展针灸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实践的体会

翻转教学模式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符合当前学生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属于因时因地制宜的尝试。但对于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师生双方来说都是“破冰之旅”。教师不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更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和课堂的设计者。学生从被动听讲、笔记的“填鸭”转变为以兴趣求知的思考者和实践者。

从2016年春季学期—2018年秋季学期,历时2年,总共在10个自然班级开展了基于蓝墨云平台的的针灸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运用个案研究、实验试点、对比观察、问卷调查等方法开展针灸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从最初的1个班试点到如今1个学期有4个班。试点初期,学生一开始觉得新奇,后期发现比传统课堂更需要做好自我管理,相比传统课堂的只要听了就完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学习任务更重,除了做好预习复习,还有一系列的学习讨论活动,更难的是课堂上他们成了主角。同样对老师而言,备课的难度更大,课前要做好学生的学情分析和重难点归纳,课堂的资源设计和教学设计都重新洗牌,并且要随堂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点评和指导,课后要在线答疑和及时总结。但经过4个学期的实践,同学们已经逐渐适应了此种教学模式,大多数同学都认为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让自己更主动地去学习去思考,同时由于课堂上动手的时间增多,同学们的动手能力相比平行班级更强。但也有少部分学生觉得混合式教学模式不如传统课堂得到的知识更直接,在手机或计算机上学知识的效率不如老师面对面讲授高。混合式教学模式之旅一直在路上,怎么真正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喜欢课堂是我们下一步的目标。

猜你喜欢

针灸学腧穴针灸
经络腧穴学腧穴定位的学习心得*
针灸学教材中行针手法来历考证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重庆市针灸学会刮痧、推拿、耳穴专委会举行2019年学术年会
旅途止泻按脾腧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课堂学习与案例教学法相结合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