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出土唐代九格兔花砖略谈
2019-01-29段新生
段新生
摘 要:敦煌市博物馆展出的文物中有一块“唐模制九格兔花砖”因匠心独具而吸引不少游客,此花砖1972年出土于敦煌城东苏家堡的一座唐代墓葬,图案模制凸起呈浅浮雕状,砖面分为九格。九宫格是中国最为传统的平面构成形式,亦称为九宫图,由“口”和“井”字图形组成,即在正方形“口”的区域内以“井”字结构划分出独立的九个均等格。兔纹代表的寓意多为吉祥团圆、折桂长寿、多子多福等等。柿蒂纹广泛运用于古代墓室富含孕育新生命意味。
關键词:九宫格;兔纹;柿蒂纹
敦煌市博物馆展出的文物中有一块“唐模制九格兔花砖”因匠心独具而吸引不少游客,此花砖1972年出土于敦煌城东苏家堡的一座唐代墓葬,砖质,长33厘米,宽33厘米,厚5.5厘米,图案模制凸起呈浅浮雕状,砖面分为九格。中格为侧身卧兔,俯首长耳,身蜷曲。四角格内为敦厚的柿蒂纹,花形两两相对,中有圆珠。周边中部四格为柿蒂蓓蕾花纹,花为四角对称的三角形叶片,内为四瓣花蕊。
九宫格是中国最为传统的平面构成形式,亦称为九宫图,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几何图式,由“口”和“井”字图形组成,即在正方形“口”的区域内以“井”字结构划分出独立的九个均等格。
九宫格图式在我国古代空间设计中的运用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形式上和神质上皆渊源于洛书“四方五位图”和“八方九宫图”所蕴含的民族原始的空间观和宇宙观。古代经常把中国称作九州,以“九州”对应天上“九宫”或“九星”,九州的中心为中州,也称大地之中、国土之中,其他区域则为四方。在古人的宇宙视角里,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而这四方形大地的尽头又有四柱耸立,所以说古人观念中的四方是被纳入一个四方形中的,处于这个方形中央的,即为“中”。九宫格的根本则在于“中心”,在于八方向心于中心一处。即世界有四方,立于四方之中央以获得平衡感与和谐感,表现在九宫格上,便是四方加一中方的方块结构和中宫为“精神挽结之处”的结构原则。
兔纹是人类文化的表征,其纹饰背后蕴藏着社会风俗、民间传说、天文历法、宗教信仰、及政治制度等深刻的文化素养,代表的寓意多为吉祥团圆、折桂长寿、多子多福等等。
兔是生殖神。在古人心中,“兔子者”即“吐子也”,即“兔望月而孕,自吐其子”,于是兔成为民间生育崇拜对象。兔子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象征着春天的复苏和新生命的诞生。
兔是中国十二生肖之一,传说它来自“西王母”的身边,它的工作是为西王母炼制长生不死之药。古人认为白兔是月宫中的圣洁神物,兔文化与月联系在一起,是因为兔交配后,大约29天左右产子,且生产时多在晚上,这正好与月亮盈晦的周期一致,而月亮活动约略也在晚上。月亮时晦时明,周而复始,成为长生不死的象征,这些文化因子转到月中玉兔身上,对于那些一心想要追求长生不死的人来说,玉兔也就成为了祥瑞的象征。
兔是禳灾去病的保护神。古人认为兔神可保人平安,在北京有拜祭兔爷的传统。相传老北京城里过去曾闹过一场严重的瘟疫,月亮上的玉兔看到此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偷了仙界的仙药,跑遍北京城医治好许许多多的老百姓。为了感谢玉兔,人们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形象,尊称为“兔儿爷”,岁岁供奉。
兔是佛本生之一,它在佛教中具有神圣的地位。《佛说兔王经》记载:释迦牟尼前世出家修行在森林中断炊,当生命垂危时,兔跳入火中后成了熟肉,拯救了佛祖的生命,为了表达对兔的舍生精神的纪念,从此佛门素食斋饭。佛教的《旧杂譬喻经》中,把兔子的地位提到了顶峰,比做佛的化身。
道教追求长生不死,道学经典《抱朴子》称“兔寿千岁。五百岁其色白”。随着唐代社会经济的繁荣、政治的安定,人们对长寿和多子多福的意愿变得更为强烈。此时人们需要一种理想化的图式寄托,寓意长寿、多子和轮回的兔图案便成为不二选择,兔子成为祥和的使者,驱邪的灵物,希望的象征。
柿蒂纹,柿亦作柹,蒂亦作蔕。形状类似柿子成熟后,留在柿子背面凹陷处的花蒂而得名。柿蒂纹也称“四叶纹”,是一种四瓣花,中间一圆形,四周呈发散状四叶花瓣直指四方,其特点是每个花瓣作“一尖两弯”。柿蒂纹有宇宙中心象征意味,中间圆形象征宇宙中心,代表幻化万物之根本,圆形亦有天之形样,从圆中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延伸出四叶花瓣,每叶花瓣各代表一个方位。
柿蒂纹样式多样,图案并非千篇一律,还有中间一圆形,周围四瓣花变异而为八瓣样式组成的变异柿蒂纹。它有四个大花瓣,中间时常还夹着四个小花瓣,或尖或圆,小花瓣指四正,大花瓣指四隅,八瓣花是由四瓣花衍生,用于标志八位。八瓣花瓣重叠为八瓣者,仍然称作四叶纹,也可以叫八瓣花。柿蒂纹因有不同的式样,还分别称作花苞纹、花朵纹、花瓣纹、花叶纹、莲瓣纹、莲花纹、扁叶形纹、四瓣花纹,柿蒂纹的这些异称,大多是根据花纹的形状来冠名。有些柿蒂纹中部密布小型圆形如莲蓬子状图案,是多子的象征。
柿蒂纹的构图与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念之间有着很大的联系。柿蒂纹象征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也寓意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四柿蒂叶与中心的圆钮呈现出“X”形中心对称、轴对称等几何形式,且每两个叶尖构成一个方位,是方位的象征符号。柿蒂纹中部圆形及四边叶垂直指向四方蕴藏东南西北中,与道家阴阳五行论不谋而合,单看四边花瓣则与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指向四个方向的四神有异曲同工之妙,由四神又可引出与河图洛书更为抽象的图符相印证。
柿蒂纹广泛运用于古代墓室富含孕育新生命意味,受“天人合一”“天地相同”等观念的影响,柿蒂纹既体现出强烈的宇宙方位观,其组合纹饰又体现了对神仙生活的向往,是一种天国仙境的象征。佛语有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古人将宇宙天地喻为一个花苞,宇宙万物是从这个花苞中生长萌发,寄托古人梦想死后如花开花落这一循环往复过程一样得以重生的愿望。亡者葬于墓室等待花开,自身得道,渴望长生不死或者说死后可以升仙,追求理想乐土达到升仙终极目标的心理空间,蕴涵古人浓郁的升仙思想,是古人宇宙轮回不断情感的心理寄托。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底蕴深厚,是人类知识的宝库。任何文化符号作为艺术形式的展现,都离不开其内在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不论在生活上,或是艺术创作形式上,它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蕴,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这些寓意反映了人们对死者在阴地获得安息的心理寄托,不仅折射出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究之心,也寄托着对和谐与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