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G商用对开发四川优秀民风民俗和旅游资源的思考①

2019-01-29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欧小凤

中国商论 2019年24期
关键词:柳江民风古镇

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 欧小凤

民风民俗是民间文化中带有传承性、集体性和模式性的现象,在长久的历史当中形成,并且会影响到现在的现实生活。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挖掘和保护农村优秀民风民俗资源对于乡村振兴而言,具有非常显著的现实意义。四川是一个民族大省,有最大的黎族聚居区,第二大的藏区,也是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拥有56个民族的常住人口。也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据传四川在距今25000年前就开始出现人类文明,并且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形成古蜀文明,其与华夏文明、良渚文明并称中国上古三大文明。四川是大熊猫的故乡,是天府之国,熊猫之乡,拥有丰富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自然生物资源丰富,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让四川在乡村振兴当中成为了一个非常耀眼的明星。

1 乡村振兴中的农村优秀民风民俗资源

1.1 民俗文化

当前在文化强国战略当中,将文化上升到了非常高的位置,文化是一种社会资源,文化是一种精神财富。农村以农事文化为主旋律,但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地域性差异,带有强烈乡土气息,是村野之民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综合,包含着丰富的历史、经济、民俗、文学、科学等文化内涵。其中民俗文化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考量,包括物化的民俗、制度化的民俗和精神民俗。

物化民俗一般是当地人模式化了的物质产品的创造方式,比如说服饰、饮食、特产、住宅、田园、生产交通工具等。

制度化民俗则是当地的运作方式,如节庆民俗、娱乐竞技、礼仪民俗等。

精神民俗则是当地群众集体性的意识形态,比如道德观念、宗族观念、宗教信仰等。

1.2 从民风民俗的角度看柳江古镇

文化是一个城镇的灵魂所在,文化的产生是人类聚居的结果。传统的村落是农村民风民俗资源最为集中的地方,反映着农村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按照上文的分析来看,农村的民风民俗会在城镇形态、空间环境、建筑风貌、非物质文化形态等方面体现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柳江古镇是当地民风民俗的载体,为当地各种传统民风民俗的发展延续提供发展的场所。当然在漫长的历史沿革当中,柳江的历史文化发展与积淀也推动了柳江空间环境的变迁,并且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建筑风格和城镇空间。

柳江古称明月,始于公元1140年(南宋),后在1740年重建,到清中期因柳姓和姜姓族人合资建造了一条石板长街而得名柳姜场,民国时期改为柳姜里,1940年又改为柳江镇。柳江历史上文化名人多,其中以曾壁光最为著名,1985年四川文化厅将曾壁光列为天府文化名人。柳江境内道教活动比较多,而且,《洪雅县志》中有记载:晋,葛洪至花溪居岩洞,所以有了现在的观音岩、抱扑洞,这些都成为了柳江古镇的著名景点。

在柳江古镇的开发当中当地党委、政府与村民一道,以保护中求发展为原则,以规划指引建设为方向,在发展当中深度践行了党和国家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突出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现在柳江古镇是第一批确定的四川省文旅特色小镇。

1.3 民风民俗资源对乡村振兴的作用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当中的一个关键点,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具有同等的地位。所谓乡风就是民风民俗。所以民风民俗资源是乡村振兴当中首当其冲的重要内容。从现在来看一谈到乡村振兴,首先想到的就是旅游、养老、农家乐、民宿客栈、四季花海、林木苗圃、经济观赏园,大片大片的农田被流转,做旅游,做经济作物,从短期来看,能够带来可观的收入,但是长远来看,对民风民俗的冲击是非常大的,最直白的就是如果已经没有人进行农业生产,农村还是不是“农村”需要商榷,进一步说以后还会不会有休闲农庄,农家乐也值得商榷。民风民俗产生于农事文化,而农村的根本是农业生产,农民的根本是土地,乡村振兴不能忘记这些根本,只有在继续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不去干扰农业生产的同时去做旅游、搞经济作物,充分地将农村自然环境好,空气好,民俗风情特别,乡村原貌保持完好的优势发挥出来,才是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振兴是一项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关的项目,其中文化是重要的内容,柳江古镇的开发当中就将当地的民风民俗资源开发得恰到好处,发展出了独特的文化旅游产业。又如成都三圣乡可挖掘开发的资源包括当地的花卉种植传统,水车、水磨、石碾、风车、斗笠、蓑衣、农家楹联、竹林茅舍、石板街巷、特色风味小吃等。当然现在的三圣乡对这些的开发也已经到了极致,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民风民俗是典型的草根文化,这种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经形成以后就会具有一种约定俗成的约束力量,它对于增强凝聚力,构建和谐农村有着巨大的作用,几乎每一个社会的习俗都有着自己的标志,如庆典、仪式禁忌、戒律等,用这些标志符号来制定了农村人共同生活应有的规则和程式。通过这种方式,农村人的群体凝聚组合力强,向心力就强,凝聚力也强。

2 5G时代四川农村优秀民风民俗资源开发思考

2.1 5G时代可能带来的农村变化

当前工信部已经给四大运营商发布了5G牌照,预示着我国正式进入了5G商用时代,5G的到来会给当前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变化,因为最显著的一点就是5G非常快,5G的网络下载速度大约在每秒1.25GB左右,这意味着下载一部1G左右的视频只需要1秒左右,5G时代每秒GB级别的传输速度,将带来非常多的可能性。对于农村而言,5G的到来,实际上意味着农村的发展会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用科学技术来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

结合乡村振兴来看,首先是一个教育问题,农村地区最关键的一件事也是最难办的一件事是教育,而教育在乡村振兴战略当中有着非常突出的作用,5G的到来,将实现更加高效率的教育,5G将使万人高清同步在线互动课堂成为可能。

进一步说5G将带来智慧农业,农村的根本是农业,不管要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文化旅游、经济果林等都需要农业的支撑,离开了农业,农村还是不是农村需要去思考。5G带来了大规模物联网和关键领域物联网的真正落地,配合大数据技术可实现智慧种地,智慧养殖、智慧旅游。

当然仅从民风民俗资源开发的角度来说,5G可以让农村的民风民俗资源通过网络快速地传播至全国各地,这对于农村当地开发民风民俗旅游产业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人们足不出户,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配合5G就能够欣赏到传统村落的风土人情,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激发起旅游的热情,然后让人到农村旅游。此时,农村的民风民俗就会进一步给予旅游人士更多的观感,进而促进消费,进一步也可以说带来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从乡村旅游的角度来说,借助5G技术,可以让游客实时地了解景区的状况,提前规划好行程,并且景区可以用虚拟现实技术来更好地推销自身的特色。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当中是非常好的路子,其中对乡村民风民俗的开发是很显著的,但是农村的民风民俗并不足以让人知晓其独特的魅力,也就是乡村旅游要开展起来,宣传是很关键的。当然现在的情况是,旅游人数多,景区人满为患,5G还可以帮助旅游人士提前规划好形成,缓解旅游景点压力,提升游客体验。

2.2 农村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结合乡村振兴来看,还是要回归到该战略的初心上来,把产业、人才、组织、文化、生态五个方面抓牢。在农村优秀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商应当是充分地区挖掘地域乡土文化元素,在保持原有乡土风味的基础上,有机地融入现代文化的内容,结合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构建出即能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附有时代气息的新乡土文化。

事实上在农村优秀民风民俗资源开发当中现在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拆旧建新中过度地进行了开发,造成了传统风貌的丧失。另一种则是保留下来的原始风貌的区域可能会因为物质的老化而出现整体性的衰败。

以柳江古镇为例,在柳江古镇风貌整治项目上,设计理念上以景观协调,尊重地形地貌,重视生态,尊重环境,体现传统院落文化精神。柳江古镇核心区以三条街道的空间格局为主,平面上大致为平行,高度上错落有致,每隔一段距离就有宽窄不一的巷道连接,建筑多以2~3层高为主,基本上都是近些年修建的,业态以住宿和餐饮为主,这些建筑从清,到新中国再到近些年,带有时光的痕迹。曾家院是柳江保留下的唯一的复式庭院历史建筑,是第七批国家级文化保护单位。从这里看到了传统村落保护性更新的理念,通过修旧还旧的修复方案,将柳江古镇的古建筑风貌尽可能地保留了下来,并且也对一些建筑的功能进行了更新,满足了功能需要。在注重文化包容、多元并存的当下,如图样化静态特征的遗产保护引起了越来越多争议,像一些传统村落建筑是根植于某一特定社会环境的文化遗产,其活态保护与传承实践密切相关,是文化当中的重要基础,曾家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活态保护的典型,将民风民俗资源开发与保护做到了极佳的平衡。

3 结语

综上所述,5G时代的到来为乡村振兴提供了非常显著的巨大作用,在乡村振兴当中,开发和保护农村的民风民俗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文化产业,在乡村振兴当中是比较好的一个路子。从四川的经验来讲,在民风民俗资源开发上所形成的经验是非常值得借鉴推广的,特别像洪雅县柳江古镇的崛起,其经验非常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柳江民风古镇
柳江水域疍民的历史往事
古镇之旅
多彩民风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王岐山: 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
“编读零距离”柳州、柳江见面会散记
覃士泉:俚俗乡风入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