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四力 固阵地在深度融合中实现价值引领

2019-01-29□文│李

中国出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党报舆论内容

□文│李 忠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值此之际,讨论主流媒体舆论阵地建设,格外有意义。

《贵州日报》报头下边,有一句醒目的话语:“追求思想的光芒和泥土的芳香。”这句话是理念也是担当,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重要论述与要求高度吻合。

思想的光芒,即追求眼力和脑力,在于观察和发现,既见人之所见,亦见人之所未见;在于辨别和思考,既开动脑筋分析问题,亦拨云见日洞察天下。泥土的芳香,即追求脚力和笔力,既要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也要练就生花妙笔,让报道“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

人民日报社前任社长杨振武要求记者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站在田埂上找感觉,说的正是这个道理。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就要求我们增强“大局意识”“看齐意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站在田埂上找感觉,就要求我们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要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必须是:脚要伸下去,眼睛还要看上去。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

当今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趋向多元化,内容生产及传播不再是一家独大,媒体生态发生重大调整,舆论格局同样发生重大变化。

传统媒体面临巨大的发展压力,变革之势已成必然。其根本因素在于受众对获取信息途径的取舍在信息时代出现多元化的趋向,而且大部分受众更倾向于接受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媒体生态迅速变化,传媒业格局正深刻改变。一个最直接的表现体现在,传统媒体入口价值在丧失:平台在,用户不在;价值在,广告不在;单位在,骨干不在。由此直接导致传统媒体品牌价值在减弱:有品牌,变现难;有内容,传播难;有影响,扩展难。在互联网、手机等自媒体的发展、“人人成为传播者”的背景下,党报党刊何去何从?原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2018年全国省级党报青海会议上提出,要处理好坚守与创新的问题,在传媒行业大变局中定力不变、方寸不乱,很有启示意义。

纸变报不变。要坚持新闻立业、内容立报,把内容做强做大。要按照自身职能,按照社会需求,按照新闻价值,做强内容,提升引导力。要用生动活泼和容易接受的方式来传递内容。不论传播载体如何变,只要有好的内容、好的思想和理论,用什么载体都可以传播开来,影响社会公众。

形变神不变。坚持做强内容优势,就是守住党报的精神。新时代党报要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就要在内容创新上不断加大力度。

场变人不变。受众转场了,党报也要跟着转场。人到哪里,党报的触角就要延伸到哪里。任何场合任何阅读场,党报都要做到不失职、不失语、不缺位。

媒变责不变。媒体形态在发生变化,但党报责任不能变。融合发展是媒体发展的出路,也是中央的重要决策,按照这一发展趋势,新型主流媒体正在形成。新媒体领域开疆拓土速度非常快,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虽然媒体形态发生了变化,但党报应始终坚持自己责任不能变。

守好党的舆论阵地,需要我们始终做到勇于担当、能征善战,敢于交锋、善于引导,澄清谬误、明辨是非。只有切实发挥好党报作为权威发布的一锤定音作用,发挥好舆论引导的定海神针作用,才能在深刻变化的媒体格局中壮大弘扬主流思想舆论,才能在媒体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守好阵地,才能让主流声音更加响亮、更能深入人心。

正如《贵州日报》在改版致读者中所言,面对数百年来媒体形态和传播之大变局——内容,依然是媒体最根本的王道;思想,依然是媒体最宝贵的资源;理性,依然是媒体最重要的力量;原创,依然是媒体最稀缺的品质。媒体作为优质内容提供者、作为思想生产者,在当今时代依然不可或缺。只有我们主动作为、善于创新,才能在全媒体舆论场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做大做强主流价值。

试举一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黄会林。黄老师在五年以前,把一个课程作业变成了国家发展战略样板。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都知道,纪录片是一种以课程作业作为考试和考察的教学形式,要求学生在学完课程之后,拍一部8~10分钟的短片,无论是广场舞也好,美食也好,按照一个主题去拍。本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作业,影视专业的学生都有这门课和作业。但是,黄会林老师做了一个很大胆的创意,邀请了50位美国同专业的学生到中国的北京师范大学,跟50位中国学生两两配组,形成一个中美青年组合,并将该活动命名为“中美青年影像计划——看北京”,要求他们对北京的社会生活进行创意性表现。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艰苦的后期制作,把相应的结果和成果拿到国际的一些纪录片大奖赛,参加其中的学生组比赛,因为他们的实力和创意都不错,获得了一些相应的金奖、银奖和铜奖。这样的结果,上报到中宣部及国家相关部门,后来放到了习近平同志的办公室。

四年以前,在新加坡开会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宴请各国参会主要嘉宾的时候,宴会开始之前,放了20分钟其中的三部纪录短片。他是这样说的:“我们中国现在开始走入到世界舞台的中央,但是我们的话语还没有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央。人们都说我们中国的话语宣传口味太重,我们作了一种尝试,我们邀请美国的青年和我们中国的青年,一起来反映现在中国的样子,大家看看,这样子的(中国),大家喜欢不喜欢,接受不接受。”放完片子以后,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长达两三分钟。现场反应非常热烈,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高兴,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这可以作为中国话语走出去工程的样板示范。”

这个课程就这样被做成了国家对外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样板。黄老师在获得了更多经费支持的同时,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大更有意义。第二年就变成了“中外青年影像计划”,从“看北京”升级到了“看中国”。后来又结合“一带一路”,走遍了沿线的17个国家。这样一个片子,质量越拍越高,题材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主流,变成了今天中国对外交流的一支重要力量。

本来不过是很小的课程作业,之所以能够上升到国家对外文化传播战略的标杆地位,就是因为在黄会林老师心目当中,有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问题单;有领域发展中的关键问题。用自己可以动员的资源和能力,为时代和战略的发展做出努力,这就是媒体人的重要使命。

“中外青年影像计划”的成功,对我们也有借鉴意义:要旗帜鲜明突出价值引领,在守正创新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唱响时代最强音,推动形成强大主流舆论。同时,要以传播主流价值为己任,创新传播手段方法,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真正俯下身、沉下心思,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在脚踏实地的探索中,不断提升思想性,扩大影响力。坚持党性原则与服务人民的宗旨相统一、坚持新闻价值判断与新闻专业表达相结合。唯其如此,主流媒体才能在百舸争流的观点竞争中、日新月异的融合态势下,以金话筒唱响主旋律,让主流声音、主流价值传得更远、影响更大。

猜你喜欢

党报舆论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主要内容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