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联合慕课在血液净化实习、规培教学应用

2019-01-29刘华蒋红利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29期
关键词:净化血液微课

刘华 蒋红利

血液净化学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临床学科,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其范畴和内容也在发生改变[1];故其临床轮转实践指导需要结合从临床到基础、从理论到实践、从技术问题到治疗用药、从“肾内”到“肾外”、从“常见”到“特殊”等一系列临床问题进行思考和传输。但目前,并未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列入临床轮转计划中。作为肾脏内科临床轮转的一部分内容,同时,结合血液净化净化技术的特殊性,作为带教的临床医师既要保障教学学时及质量,又要保证医疗安全,而血液净化教学本身其时间碎片化、办公场所流动性大的特点与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时间完整、教学地点相对固定相矛盾。结合这些问题,一种不受时间地点约束、内容精、模块化、情景化、短小精悍且结构完整的教学模式迫切需要建立。微课、慕课(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s)、翻转课堂、在线教育等一些列借助网络的新型教学模式已成为教育界的焦点[2-6]。其中微课和慕课的结合正能满足血液净化这种特殊专业的临床实习教学需求[7-8]。微课联合慕课具有随时随地进行教学的特点,能够为血液净化的教学提供更好的互动性及接受度。在西安交通大学2018 年教改项目的资助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科创新性地探索及应用微课联合慕课进行教学,可以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现分享如下:

1 传统教学模式实施的局限性

1.1 教学时间有限而不固定

血液净化科临床轮转教学主要由临床医师完成,肩负着教学、医疗、科研3 重任务,有限的时间还被交班、查房、手术、门诊、培训等工作分割,因此,教学活动要利用医师的零碎时间,而不能够固定于某个时间开展,且每次教学活动时间有限,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让轮转实习者掌握更多的内容。

1.2 教学地点固定

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无论是临床见习小课还是专题讲座均有固定场所,但这并不适合血液净化学临床实习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临床实习教学地点需根据教学内容而定,最好在病床边与患者交流或查体;临床操作的讲解,需要在专门的治疗室进行;讲解水处理及透析液等相关知识需要在水处理间或机器旁边进行介绍等。这不是在教室里能够完成的任务。

1.3 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欠佳

我院的临床带教包括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规培学生,他们的理论知识掌握扎实,但不能很好的与实际相结合,遇到真实患者的相关问题,不能很好的利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不能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横向联系。如果能将这些新的信息交流方式应用于临床教学中,将对教学效果的提升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1.4 教材涉及内容与血液净化应用领域迅速扩展的不平衡

随着血液净化学科的发展,其针对的疾病谱也在不断扩大,从最初的针对终末期肾脏病的替代治疗,到目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等多种临床血液净化技术的开展,其适应证还在不段扩大,同时各种血管通路的建立及并发症的防治也成为新的疾病谱,需要临床轮转人员的知晓,而原本教材涉及的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教学需求,因此更多的需要用图片、视频、临床病例分享等方式应用于教学当中,有助于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便于今后在实际临床当中遇到问题时具有充分的分析处理能力。

2 基于微课与慕课混合应用模式

2.1 通过对教学任务的充分了解,选取合适的学习资源

授课者及时收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反馈情况,结合自己需要选择教学场所,有针对性的设置面授教学环节;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前提下,以微课和慕课为基础,构建一种新型教育资源供给模式。

2.2 面授课堂的主要内容应该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

开展以“难点解析—分组讨论—反馈—总结”的方式,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好互动[9];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然后选取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的课程资源。教师始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资源的最终目的是为学生服务,是针对学生需求的资源选取,从而使课程开发具有明确的指向,提高课程资源开发的直接效益。

2.3 学生需要利用相关的授课视频进行面授课堂外的自我复习

依托课程平台来实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协助学习;对于高等教育提供者来说,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应该被优先考虑的部分。当学生深入了解课程内容时,他们就会收获更多,随后将会开展更多的研究[10]。而微课和慕课的出现刚好给学生完全参与到学习中提供了机会,这些现代教育资源,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明显提高,学生必须通过认真、完整的练习掌握所学的知识点,从而避免了传统课堂上教师在授课中容易忽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3 微课与慕课在血液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3.1 课程构架建立及教学目标确立

课程构架的建立基于微课与慕课理念的血液净化微视频、微讲义、微习题、微讨论等微课以及分章节内容的网络学习课程设计,依托我院及西安交通大学的网络教育平台用于各个层次学生、轮转医务人员的血液净化教学工作中,使课内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达到从根本上弥补和完善血液净化学理论课课时不足、见习时间匮乏、临床应用不到位的现象,提高血液净化学教学质量并达到让学生、规培生及临床医生从中切实受益的总体目标。

3.2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优化共享

提供师生彼此之间互动交流功能及评价机制,让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血液净化学是一门技术种类较多、操作性较强、治疗疾病谱广、适应证涉及临床多个专业的学科,非常适合使用慕课这种全新的模式来构筑相应的教学支持体系。通过网络互动的模式,学生还可以对血液净化学的教学内容及见习中见到的临床病例进行共同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及意见,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或集中辅导,及时检查教学效果并反馈信息。不仅可用于各类临床医学生、规培生,还可应用于各类和血液净化相关的医务人员特别是基层医生教学。

3.3 课程的重点选择及设置

血液净化学微课长度在5~8 min,内容选取血液净化相关理论、临床病例、设备相关为基础设定题目。慕课设置为10 周,每周课时数在1~2 学时之间,总学时数为15~20 学时;除血液净化总论外选取血液透析、连续性血液净化、血浆净化、腹膜透析技术各章节的原理、操作、临床应用为授课内容,确定主讲教师及授课顺序,每位授课教师按照自己负责的章节来进行教学设计。设计并准备的每章节慕课课程教学内容必须包括:1~2 min的课程介绍视频;文字课程描述;视频(主要为5~8 min 短视频,预先录像);课程教学PPT,视频后简单测验;周作业;测验、讨论论坛及结业测试。该课程构建新型的血液净化学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把课堂主体交给学生,启发以及引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学习,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3.4 教学效果

在使用微课联合慕课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所进行的教学满意度调查中,学生普遍对此教学模式表示满意,满意率为92%。在课程考核中,学生对重点难点的掌握情况、优秀和良好的比例分别占85%,85%和90%。

通过对慕课与微课混合应用模式的实施,利用慕课与微课这两种信息化资源,将课程中心平台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以实现碎片化的学习方式,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为导师角色,将以往主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从而更有利于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掘[11-12]。从当前的教育发展现状来看,想要进一步发挥出慕课与微课的作用,需要在充分了解慕课与微课实际特点的同时,利用积极的心态将其引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来,将微课作为课堂辅助、慕课作为拓展教学,实现信息化资源的利用最大化。

4 结语

微课联合慕课具有随时随地进行教学的特点,可解决血液净化教学本身其时间碎片化、办公场所流动性大等问题,能够为血液净化的教学提供更好的互动性及接受度、显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广泛应用于本专业的教学中去。

猜你喜欢

净化血液微课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
多功能净化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自主神经病变的影响
给未成年人净化出一片晴朗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