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的思路与实践

2019-01-29张曦元熊丽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诊断学案例思政

张曦元 熊丽辉

(1 长春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18级,吉林 长春 130117;2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117)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宏观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思想政治教育亦当承担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1]。基于当前背景,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教学进行全方面、各环节的融合,共同构建全课程育人格局的重要途径。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基础课程,是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各科之间的桥梁,更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由此,《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是学生正式接受专业课培训前必不可少的德育教育,以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中医学的长远发展奠定人文基础。本文从《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的思路与实践方面着手,结合当前思想政治趋势,深入讨论切实可行的方案,为今后《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的发展提出合理性建议。

1 诵读大医精诚 感悟大医之德

《大医精诚》被誉为“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古书云“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作为中国古代的行医准则,《大医精诚》明确阐述了作为优秀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更要具备高尚的医德,以“大医之心”,行“大医之道”。笔者以为,可在每学期的第一堂课前组织学生集体诵读《大医精诚》,以诵读经典的方式,将医德医风教育有机融入课堂,以深入感悟“大医之德”,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素养。

“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大医精诚》所展现的不仅是对医德的深刻理解,更是对当今医学生的人文教育,职业操守,气度胸襟等方面做出了前瞻性指导。

2 遵照白衣礼仪 体会医者之行

随着当今社会物质文明的不断提高,人们在重视医护人员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学礼,无以立”,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医护礼仪教育在当今复杂的医患关系中显得尤为重要,整洁的仪表、得体的语言、灵活的沟通技巧等,妥善运用这些非言语行为可以更加容易获得患者的信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医护礼仪不仅是职业素养的集中展现,更是日积月累的习惯使然。面对我国当前医患关系的紧张形势,更应将医护礼仪列为必修内容,用规范统一的标准对医疗服务水平进行衡量,以求缓解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

寻本溯源,医护礼仪教育应从在校的医学生开始打下基础,笔者整理了医学生在校实训期间应遵守的白衣礼仪操作准则,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通过在校期间的不断规范教育,以期在临床中能够展现优秀的职业素养。

2.1 着装要求 (1)衣帽整洁,衣扣齐全,不敞衣露怀;(2) 白大衣袖口不外露里衣,里面衣领不高出白衣;(3)女同学裙长不超过白大衣,不穿艳色裤袜;(4) 男同学夏季不穿短裤;(5)不穿拖鞋进入课堂,不穿高跟鞋、响底鞋;(6)离开工作岗位后,不穿岗位服装去食堂就餐、外出办事、逛商店等。

2.2 仪容仪表 (1)女同学不化浓妆,更不可以在课堂(病房)等公共场所当众化妆;(2)男同学不留胡须,面部干净;(3)实训课期间不佩戴耳环、戒指等饰物;(4)女同学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5)头发干净整齐,不染鲜艳发色,男同学发不过耳,女同学头发梳起,暴露面部轮廓。

2.3 举止行为 (1)与患者初次见面,说“你好”,并介绍自己:“我是您的经治医生,我叫……,有事情可以找我”;与病人交谈,应用柔和的目光看着对方,表示关注,语言要亲切和蔼;点头的方式:面带微笑,头部微微向下一点即可。(2)站立时身体端正、双臂及手自然下垂或交叉体前;切不可双手插兜、倚墙、靠桌、靠病床等,不可背手、抱肩、叉腰、弯腰等;医生不准坐病人的诊察床;给病人诊察时,医生站在病人身体的右侧。(3)坐姿要端正,双手自然平放在膝盖或桌面上,面向对方,一般与患者侧坐。(4)对于医疗活动中造成的不当或出现的差错,要及时向病人道歉。

医学生未来将进入各级医院,他们将代表着医院的整体形象,白衣礼仪教育正是从源头上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通过在校期间的教育与规范,使其从外在着装仪容到内在文明素养等各方面均得到提升,进而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为病人解除伤痛,缓解医患关系。

3 案例式教学 渗透大医之辨

随着时代的变化,传统的中医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学生无法在课堂中发挥主体作用,只是死记理论知识,缺乏对临床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种种事实都表明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改革,而案例式教学正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佳方法。

案例式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到案例场景中,通过讨论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在课堂的主动性、积极性,使理论与实践进行完美结合,并为临床诊断打下良好基础。在此,笔者重点选用古籍案例,一方面训练学生体会医家的思辨过程,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在临床诊治过程中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体会患者的心情,尊重每一条生命,使患者能够充分信任医生。

如讲解舌象,可引用《沈氏医案》中的案例“秦照临,夏月感受暑热之邪,至秋患痢。不数日下药行之,积物不忌,壅塞胃中,不得通泰。火邪不得发越,以致呃逆,面赤两目俱红,舌见黑胎,大便后重,小便黄赤,脉息沉细而数。此热邪为食物郁遏,不得条达通畅而为呃逆。暂用:厚朴,积壳,青皮,莱菔子,香附,槟郎,木通,滑石。疏其办中之壅滞,大便去结粪与积滞不计。胸次宽泰,伏火内发,舌愈黄燥,口渴喜冷。用六一散水调服,并西瓜汁蔗汁,陆续饮之。以石膏,黄连,积壳,连翘,厚朴,朝服一剂,二日共计六一散二十余碗。西瓜数枚,舌退黑,而呃亦止,口亦不渴,面目之洪皆退,小便清白,大便爽快,积滞已无,脉息反大而不伏,然后进以粥饮调胃。此因暑邪郁遏于内,寒凉太早,兼之食物壅滞而成此症。故必疏理肠胃之郁滞。使之宣通无阻。后用清火凉药,冷水西瓜,逐其火邪,使之下行,得以痊愈。若不先疏理,而竟用寒凉,则热邪郁遏肠胃,必致败坏而死。所以用药之法,先后不可以紊也。”通过思考问题如“本案中黑苔出现的可能原因”,“总结本案中的治疗方案与一般的治疗方案有哪些不同”等来对案例进行讨论,体会古医家的思辨过程,训练学生的临证思维,进而使学生真正掌握舌象的临床意义。

案例式教学所展现的优点使其应成为中医诊断教学中的主体模式,通过引用古籍案例,向学生渗透古医家的思辨过程,不仅是提高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更是让其感悟生命的宝贵,学会尊重患者,尊重生命。

4 讨论

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不断地完善与补充。本文通过感悟大医之德、体会大医之行、渗透大医之辨三个方面讨论了课程思政的思路与实践,为《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的发展提出了合理性意见。目前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还有如何对思政情况进行验收等,需要作出更深层次的研究与思考,进一步完善专业课课程思政体系,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必须要明确的是,思政教育已不再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责任,而是应在每一个课程中都有所体现。高校教育不仅是打造高水平人才,更应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己任,须知道德与知识的脱节将导致恶劣的社会影响。

“十八大”报告的相关论述,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表明了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的根本属性[2]。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3]。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更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猜你喜欢

诊断学案例思政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课程教学现状与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PBL教学结合标准化病人在诊断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