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识选修课中医饮食营养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

2019-01-29林海燕于佳宁于京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9期
关键词:营养学章节饮食

林海燕 于佳宁 于京平

(1 滨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2 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两腺外科,山东 烟台 264100)

《中医饮食营养学》是我校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选修课。在十余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先后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方面均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现将近两年,我们进行《中医饮食营养学》混合式教学的一点体会与大家分享,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1 研究背景

《中医饮食营养学》一直是我校比较受欢迎的一门通识选修课,往往学校选课端口打开后几分钟即可完成选课,可见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很高涨的。但在以往的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对通识选修课重视程度不够,很少会课前提前预习,仅限于课堂上听课,课后很少主动复习,不能很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曾做过调查,发现学生本身是非常喜欢这门课程的,无奈医学院校学生课压力比较大,必修课占用着他们大量的时间,根本分身无术。如何能提高《中医饮食营养学》的教学质量,在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是我们首要思考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信息化的混合式学习将是高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1]。

2 中医饮食营养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

基于中医饮食营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网络化教学的发展,借助于我校网络教学平台,我们构建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2]。

2.1 总体设计 《中医饮食营养学》总学时为28,学分为2。根据该课程的内容及特点,切割为线上教学20学时,线下教学8学时。

2.2 线上教学 该环节依托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建立在线课程。根据面向学生群体的特点,对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讲授形式等进行重构和设计,使其符合学生需求,适合学生学习,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3]。基于面向的学生群体为西医院校低年级本科学生,没有中医学相关学习背景,故加强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传授的环节。最终将《中医饮食营养学》课程内容切割为中医饮食理论篇、食材性能与应用篇、中医饮食解表篇、中医饮食清热篇、中医饮食化痰止咳平喘篇、中医饮食健脾消积篇、中医饮食利尿通便篇、中医饮食理血篇、中医饮食扶正篇等9章,54个视频。其中,中医饮食理论篇包括中医饮食营养学的概念、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基本观点、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发展简史,通过该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对该课程的基本概念、理论及发展历程有初步的了解;食材性能与应用篇包括食物的性能、食物的作用、食物的配伍应用,通过该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从中医理论层面加深对食物的理解;其他七章从补虚和祛邪两个角度,对食物的功效进行分类,其中祛邪食物有解表、清热、化痰止咳平喘、健脾消积、利尿通便、理血饮食,扶正食物篇包括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部分。这七章的划分按照现行《中药学》中的分章,结合食物自身的特点确定,体现了药食同源的思想。学生可以在辨证的基础上,灵活选择相应的食物进行食疗。

确定54个视频后,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视频的录制及剪辑。在录制前课程负责人做好任务分工,对整体拍摄提出具体要求;然后制作样片,课程组达成共识后,使整个课程的视频格调大体一致,不会出现前后反差较大的情况;然后课程组老师按照课程负责人的安排进行备课,并将讲稿提交课程负责人,经审核无误后进入拍摄环节。在视频录制中,根据讲授的内容,适当穿插关于所讲食物的谜语、典故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到黄瓜时,可讲一下康熙与黄瓜的故事,从故事中,学生能加深对黄瓜利水功效的记忆,且这种记忆方式也是学生喜欢的;也可穿插中医基础理论,毕竟学生没有中医学背景,单纯靠第一章中医饮食理论篇的学习,对中医的认识只是皮毛,故在后面章节的讲授中继续穿插中医知识。如讲到清热饮食时,给学生强调中医对热的认识和西医对热的认识是不同的,中医的发热不代表体温一定会升高,可能是内脏火热证。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中医基础知识的理解。在录制好的视频中可增加弹题,一般安排在视频的中后部分,防止个别学生刷课现象的出现。

视频的录制是建立在线课程的重要环节,在录制的过程中,可加强网络平台建设,上传相关课程资源,如课程简介,章节简介,章节测试题,章节讨论主题,课件、教案、讲稿等等,为在线课程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平台。

在线课程建设完毕,经学校验收后可进行运行。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登录后,按照时间进度,可使用手机、电脑、平板等多种装置随时、随地、自主进行学习。学完一章之后可进行章节测试,并在讨论区与老师、同学进行在线交流。

2.3 线下教学 线下教学是结合线上教学的进度,安排的4次见面课,主题分别是均衡饮食、美容饮食、减肥饮食和延年益寿饮食。均衡饮食见面课是基于学生学完中医饮食理论篇和食材性能与应用篇后,针对目前学生中存在不吃早餐,喜欢吃零食等问题,以均衡饮食为切入点,突出中医饮食的特色,解答学生在学习理论时产生的疑惑;美容饮食见面课是基于学生学习了中医饮食解表篇、中医饮食清热篇、中医饮食化痰止咳平喘篇后,针对目前大学中普遍存在的女大学生过于追求使用高级化妆品美容的问题,以美容饮食为切入点,纠正女大学生对美的错误理解及饮食中存在的误区,指导学生正确运用饮食进行美容;减肥饮食是基于学生学习了中医饮食健脾消积篇、中医饮食利尿通便篇、中医饮食理血篇后,针对学生目前大学中普遍存在的女大学生过于追求以瘦为美,养成了只吃素不吃肉或吃肉极少的习惯等问题,以减肥饮食为切入点,纠正学生减肥中存在的误区,指导学生科学运用饮食减肥;延年益寿饮食是基于学生学习了中医饮食扶正篇后,针对目前养生中存在的盲目跟风问题,以延年益寿饮食为切入点,纠正养生中存在的误区,指导学生科学养生。

见面课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可转变角色由学生讲授,教师进行点评,也可采取专家访谈的方式,也可教师主讲,学生互动等等。以均衡饮食见面课为例,在见面课前2周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围绕均衡饮食,查阅相关资料,自发进行组内讨论,推选1名同学制作汇报用的PPT并在见面课上进行现场汇报。见面课上学生汇报完后,现场同学可进行提问,由汇报同学进行解答,任课教师进行点评。任课教师的点评一般是围绕着学生汇报的内容,找出一两个学生可能普遍不太理解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如学生在汇报时提到要“辩证”选择饮食,作为任课教师首先要肯定学生的观点,作为没有中医学背景的学生能提出“辩证”实属不易,应加以肯定。但是也应指出,应该是“辨证”而不是“辩证”。中医所说的“辨证”是指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并对“证”与“症”的区别加以讲解。而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哲学学说。

2.4 考核方式 打破以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采取由线上看视频、章节测试、见面课成绩和期末成绩四部分相结合的形成性评价方式。四部分所占的百分比可由任课教师确定,并于开课前在网络平台上公布。

通过构建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自主进行学习,可节省更多时间进行探究性学习。以往的课堂教学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学生的课表基本是满的,很少有时间进行探究性学习。《中医饮食营养学》在线课程可使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随时拿出手机进行在线学习,将碎片化的时间充分利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完成课程的学习。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图书馆查阅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该混合式教学模式,可敦促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在线课程需要教师在系统熟练掌握课程内容、深刻理解知识点及熟悉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打破章节界限,将知识碎片化处理,且在有限的时间内高度浓缩,对任课教师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提高。在制作在线课程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的能力均会有大幅度的提升,避免以往备一次课,几年,甚至十几年不进行内容更新的问题。

总之,开展《中医饮食营养学》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失为提高通识选修课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营养学章节饮食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营养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
漫谈大学生营养学普及
运动营养学与心理学的密切关系
健康饮食
别样饮食
探讨互动教学法在护理专业营养学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