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院校留学生中医学全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初探※
2019-01-29李晓晨
张 杨 李晓晨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辽宁 沈阳 110001)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以及“一带一路”政策的深入开展和实施,国外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来华学习,而医学也已经成为留学生除语言学之外的第一大专业选择[1]。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凭借抗疟新药青蒿素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上诸多外国运动员热衷中医火罐疗法并通过镜头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他们身上的“中医印”,中医药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强,中医药的优势和价值也越来越被世界熟知和认可。在这样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西医院校将中医学列为来华留学生的必修考试科目,并且采用全英语教学模式授课,这对于传播中医文化无疑起到了更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对于各个学校的师资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也面临了更为严峻的挑战。笔者自2015年开始承担我校留学生中医学全英语教学任务,在这四年教学当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也总结了一些解决的策略和经验,现汇报如下。
1 提高教师英文中医授课能力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
全英语教学首先遇到的困难是语言障碍,这个问题是双向的,师生都会面临。我校留学生来源广泛,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约旦、尼日利亚、赞比亚、韩国、英国、加拿大等等,留学生的多国性是很多院校的现状[2]。不同国家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不以英语作为第一母语的学生因受其地方母语的影响,在口语发音上与标准的英音和美音有一定的差别,这增加了教师理解学生的难度。同样,如果授课教师口语存在“中式英语”的现象,也容易造成学生的理解困难,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
为了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授课教师需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英文水平,尤其是用英文表达和讲授中医相关知识的能力,即全英文中医授课能力。我们的经验如下:(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英文培训班。中国医科大学为了提高教师英文水平,在每个假期会请外教开设英文培训班,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口语、写作及专业英语,通过连续几次的培训之后,很多教师均表示获益匪浅,自己的英文表达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2)积极参加全英文学术报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常邀请欧美学术专家前来讲学,各种社会学术团体在举办年会时也会请到国外专家进行专题报告,经常参加类似活动有助于锻炼和提高教师的听力水平以及专业英语水平;(3)增加师生的交流。包括课上加入讨论环节,课下通过微信、短信、微博等工具进行交流,增设见习课程等方式来增加师生交流的机会;(4)申请出国培训和与国外教育平台交流的机会。潘淼等[3]也在其文章中提到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师英文授课水平,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
2 加强课后沟通 拉近师生距离
留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甚至是大洲,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社会、宗教以及教育背景,到中国后组成一个多元化的班级,还要适应中国的生活和教育方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留学生会对授课教师有陌生感甚至会产生隔阂,这无疑会降低留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4],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为了拉近师生的距离,我们的经验是加强课后与留学生的沟通。课堂时间有限,授课教师不可能占用过多时间来加强师生彼此之间的了解,可以通过微信、短信、微博、电子邮件等媒介进行课后的交流和沟通,有条件适当举行聚会、外出等活动来消除因不同背景所产生的隔阂。
3 PBL和LBL教学模式相结合取代传统单一讲授式教学
经过多年的教学,我们发现留学生的思维都很活跃,尤其一些欧美国家或有欧美国家留学经历的学生不喜欢沉闷的课堂气氛,他们甚至会直接打断授课教师而提出问题,而中医传统教学模式是以讲授式教学为主(lecture-based learning,LBL),这让他们觉得boring(无聊、乏味的)。
通过学习其他院校的经验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我们发现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和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更受留学生的欢迎[5],教学效果更佳[6]。留学生PBL教学具体操作模式如下。授课教师将学生每6~8人分成1个小组(也可自由组合),并让每个小组选出1名组长,在前一次课的尾声阶段由授课教师布置问题任务,并提出疑问和假设。各组学生带着问题,课下自主学习及查阅、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课前各组成员先行集合,进行资料汇总及发表个人看法,由组长总结形成小组报告。第二次课上授课教师对每组报告进行分析、点评以及指导,如有偏差甚至错误,及时纠正,最后加以总结。这种PBL和LBL相结合的学习和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单一讲授式教学模式的沉闷,使留学生成为课堂和学习的主人,培养自主学习的同时也增进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
4 引导留学生了解中医文化
中医学历史悠久,它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同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它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整体观念是其指导思想,辨证论治是其实施方法,长久以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中医文化,了解中医文化及中国古代文化是学好中医药的前提基础。外国留学生有着不同于中国学生的文化、社会背景,因此对于中医理论更加难以理解。
授课教师引导留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医文化是提高中医教学质量的必要环节。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来尽可能补足留学生中医文化缺失的短板。(1)开设或增加中医文化教学学时;(2)采用多媒体教学,比如在课堂上播放中医文化或中国传统文化宣传短片;(3)向留学生推荐中医英文宣传网站,比如WHO官方网站等;(4)PBL教学课堂提出中医文化相关问题,引导留学生查阅和学习中医文化相关文献和资料。
5 重视临床见习 化抽象为形象
中医理论比较抽象,晦涩难懂,英文翻译很多时候不能达到让留学生完全理解的要求。增设临床见习课时,授课教师重视并充分加以利用,往往会化抽象为形象,帮助留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医知识。比如中医四诊一章当中望舌色的部分,红舌(red)、绛舌(crimson) 和青紫舌(blue and purple)三者在颜色深浅和明暗程度上有差别,但每个人对颜色的认知可能存在偏差,也就会出现舌诊的偏差,从而导致辨证出现差错。虽然我们可以利用PPT等多媒体教学方式列出典型的舌诊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但图片本身的色差以及投影设备的色差等问题还是会让学生不懂甚至理解错误。如果加入了临床见习课程,教师就可以准备典型患者病例,让留学生近距离接触患者观察舌色,从而有更具体和直观的印象,帮助理解和记忆。
总之,西医院校留学生中医学全英语教学任重道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有很多值得总结和改进的地方,授课教师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才能做好这项工作,完成好教育工作者向世界传播中医药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