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木桶理论”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团队建设
2019-01-29花良凤张守磊张丽君
花良凤 张守磊 张丽君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8)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学生群体特征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辅导员被寄予了更高的职业期望,他们的素质和能力也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团队建设,对提高辅导员整体素质和能力,推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木桶理论认为,一只木桶的容水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每一块木板的长度,最短的木板决定盛水量;二是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三是有一个很好的桶底。高职院校辅导员团队建设与木桶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高职院校辅导员团队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每一个成员的水平,也取决于成员与成员之间协作与配合的紧密度,同时团队给成员提供的平台也至关重要[1]。因此,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团队建设可借鉴“木桶理论”,从团队成员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平台建设等三个方面着手。
1 提升团队成员的素质和能力,增强团队的实力
1.1 打造学习型团队,提升团队整体水平
高职院校辅导员团队的实力依赖于团队成员的素质和能力,辅导员既要拥有扎实的职业知识,又要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团队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构建有效的学习制度,打造学习型团队。
一是要建立系统科学的学习制度。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辅导员必须终身学习,不断更新文化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增强专业技能,才能及时把握大学生的时代思想脉搏,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效、创新的发展。因此,团队要建立系统科学的学习制度,在团队中营造人人爱学习的团队氛围,调动团队成员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并要为团队成员创造持续的学习机会,促使团队成员知识、观念得到不断更新,能力和水平得到不断提升[2]。
二是要构建类型多样的学习形式,进行交流研讨。在实际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团队要定期组织成员围绕工作中的重点、 难点、焦点问题开展交流与研讨,这样既解决了工作上的问题,又增进了团队成员的情感交流。同时也可以举办专题讲座,引导团队成员进行业务学习,提高团队成员的业务知识和业务能力。定期组织团队成员到其他院校参观考察,学习别人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做法,也不失为提升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1.2 开展个性化培训,扬长补短
如同木桶的木板长短不一,团队成员在专业背景、工作经验、知识结构及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差异,团队成员的能力、素质、知识、技能等各不相同,团队成员的优势和特长也是各有差异。因此,团队要针对团队成员的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的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一方面要发挥“长板”优势,打造团队特色和品牌。团队成员能力和水平不同,团队中有能力突出的团队成员,如同木桶的长板,对他们要重点关注和培养,使其成为团队中的骨干。对他们的培训要做到:特长强化培训,把他们的优势磨砺得更加犀利,使他们在某工作领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培养成为某工作领域的“专家”,成为团队的特色和品牌;加强责任意识教育,发挥他们在团队建设中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团队成员共同进步,从而促进团队整体水平的提升[3]。另一方面要弥补“短板”劣势,提升团队的整体水平。要增加一个木桶的容量,就要提升各个木板的长度。要提高团队的整体实力,就必须弥补团队中能力较弱的团队成员。团队对能力较弱成员的培训要做到:弥补不足,针对薄弱点进行个性化培训,让每个成员不断进步,变得更为优秀。如对危机干预比较困惑的成员,就进行危机干预培训;对科学研究感到困难的成员,就安排科研培训;对于理论水平较弱的成员,就加强理论知识培训; 对于实践能力不强的成员,就加强实践能力培训等。同时,要挖掘潜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善于发现短板成员的长处,通过相关培训使他们的潜能得以挖掘和发挥,从而实现短板补强效应,达到整个团队实力的增强。
2 加强团队成员间的团结协作,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团队建设要重视团队成员间的团结协作,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1 培育团结协作的团队文化
团队要积极培育团结协作的团队文化,以团队文化促进团队成员团结互助和密切配合,营造团队良好的工作环境。团结协作的团队文化表现为:相互信任,相信彼此的个性品质和工作能力,充分的信任让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团结互助、合力拼搏;相互尊重,尊重彼此的意见和观点,求同存异,形成群体合力;相互包容,既能认可别人的长处,也能接纳别人的短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相互支持,在工作中不过分计较利益和得失,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团队合力,使团队高效运作[4]。
2.2 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
团队共同的奋斗目标能够调动每个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明晰各自的职责和目标,进而增强团队整体的竞争力和凝聚力。具体来说,团队目标不仅要明确可行,更应该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完成的,这样的目标才能指引团队前进,促使团队成员努力奋斗;而且要达成共识,是团队成员所有人的共同目标。同时,团队目标要与个人目标相结合。团队要引导团队成员合理规划职业发展,制定个人发展目标,将个人目标融入到团队目标中,激发团队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把自己的命运与团队的前途紧密相连,愿意为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尽心尽力、努力拼搏,实现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
2.3 构建有效的沟通机制
团队要构建有效的沟通机制,通过良好的沟通促进团队成员间团结协作。因为沟通交流有助于进一步彼此熟悉,加深了解,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使团队成员之间充分交流意见和观点,汇集经验和知识,让团队成员达成观点、价值观、行动的一致,形成合力;经常的沟通可以化解矛盾冲突,及时解除误会,增强互信,进一步产生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团队可以通过工作例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为团队成员提供交流沟通、培养感情的机会,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调控,引导团队成员敢于沟通、勤于沟通、善于沟通[5]。
2.4 搭建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
开展活动有利于增进团队成员间情感交流,促进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关心,培养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从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如组织团队成员观看电影,参加读书会等,这些活动有助于团队成员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增加团队归属感;举办篮球赛、棋牌比赛等活动,培养团队的合作精神,增加工作中的配合度和默契度,使团队“桶板”密合无间。因此,团队要善于搭建活动载体,开展内容有意义、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团队成员的团队意识,增强团队凝聚力。
3 加强团队平台建设,增强团队的战斗力
团队的组建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更是为了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促进辅导员职业发展。没有优秀的平台,辅导员团队成员的才华和能力得不到施展,团队的战斗力会丧失。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团队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平台建设,增强团队的战斗力。
3.1 搭建施展能力的平台
团队要关注团队成员的素质和能力,为他们提供施展能力和才华的平台,这样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不断壮大团队的力量。
具体来说,一要进行合理分工。每个团队成员都有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团队要根据团队成员的特长与工作的需要对他们进行合理分工,要用成员之所长,避其所短,把他们放到最适合的角色岗位上,做他们擅长的事情;合理的分工,让团队成员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入研究和发展,有助于培养出某领域的专家能手,有助于辅导员的职业发展。
二要合理竞争。团队要构建合理竞争机制,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切磋,在竞争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促进他们个人成长和发展; 团队成员之间的合理竞争,可在团队内部形成“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激发团队的活力,有利于团队的凝聚力和团队整体能力的提升。
3.2 搭建科研平台
高职院校辅导员团队应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团队成员搭建科研平台,支持他们开展科学研究,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和水平[6]。
要重视科研,营造科研氛围,将科研作为团队成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可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学术论坛,积极申报课题,并配套相应的激励措施,在团队中形成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调动他们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要加强科研培训。辅导员科研意识不强、科研能力不足,需要加强培训,在科研思路、选题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开展文献收集与分析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更要提供制度保障。辅导员工作繁忙,用于科研工作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团队要帮助他们处理好科研与其他工作的关系,保证他们有时间、有精力进行科研;制定科研考核、激励、保障、培训等制度,在制度方面为团队成员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保障和支持。
3.3 搭建职业发展平台
团队既要全面负责日常运行与业务开展,同时也要承担起对团队成员的培养职责,指导和帮助团队成员正确认识自身的性格特征,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职业目标,确定职业发展路线,并为团队成员提供职业发展的平台,帮助他们实现职业目标与理想,完成职级的晋升[7]。一般来说有两种平台:一是职务晋升平台。对有志于向管理岗位方向发展,走行政路线的团队成员,团队要按照学校干部选拔任用条件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培养,提供他们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不断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努力培养他们成为“德才兼备、能力突出”的人才,为团队成员铺设职务晋升的通道。二是职称晋升平台。对走专业技术路线的团队成员,团队要对照学校思政系列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对他们进行培养,指导他们积极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支持他们提高学历层次,增强自身素质,提高竞争力,为团队成员职称晋升提供平台。
高职院校辅导员团队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基于“木桶理论”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团队建设,努力建设一批“素质高、能力强、团结协作、有优秀平台”的辅导员团队,不仅能促进高职院校辅导员个人发展,还能推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