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药治疗中风病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2019-01-29于飞燕王泽颖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风药中风病阳气

于飞燕 王泽颖

(1 山东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2016级,山东 济南 250300;2 潍坊市中医院脑病四科,山东 潍坊 261041)

中风病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为主证的病症[1]。本文就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特点,结合风药的作用特点及配伍,试分析风药治疗中风病的作用机制。

1 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中风的形成虽有诸多原因,但基本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终致风、火、痰、气、瘀、虚六端。唐宋以前中风致病学说以“外风”为主,唐宋以后,逐渐发展为以“内风”为主,并沿用至今[1]。《丹溪心法》云:“东南之人,多是湿土生痰,痰生热,热生风也”。赵曼丽[2]温习古今医家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重新认识“外风”致病的病因,甚至提出了内外风相召致病的病因病机。黄燕[3]统计了 4077例缺血性中风的患者,发现在急性期,痰证所占比率为62.8%。可见对于中风病的病因病机虽有诸多分析,但其致病因素均离不开痰,治痰为治疗中风的关键。

2 风药

2.1 风药的定义 风药一词首见于《东垣医集》,载为:“味之薄者,清风药是也,此助春夏之升浮也”[4],早在金代张元素就提出:“药类法象”理论,将“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味薄则通,酸苦咸平是也”归为“风升生”,收载防风、羌活、升麻、柴胡、葛根、威灵仙、细辛、独活、鼠粘子、桔梗、藁本、川芎、蔓荆子、秦艽、天麻、麻黄、荆芥、薄荷、前胡等20味中药[5]。此后“风药”一词得广泛应用,包含药味逐渐增多,至清代徐大椿认为“凡药之质轻而气盛者,皆属风药。”陈学勤[6]总结前人,将风药定义为:其一,指能祛除外感风邪的一类药物,即祛风药。其二,指能祛除外风、平熄内风的一类药物,主要用治各种内、外风证,可称为治风药。包括《中药学》分类中的清热解表药、祛风化湿药、活血祛瘀药、平肝熄风药、理气药、虫类药等。张磊[7]认为形浮质轻如风者、气轻扬升散者、辛味四散如风者皆为风药。诸医家对风药的定义虽不尽相同,但至少包含了辛温、辛凉两类解表药物,本文中将此类药物称为风药。

2.2 风药的作用机制 风药,性味辛温,正如肝木之性,具备升发疏风除湿功能。多数研究者[8-9]认为风药具有开郁、升发脾阳、胜湿、引药上行等作用,除此之外还有学者[10-11]分析风药有活血化瘀、收敛阳气、扶正祛邪、发散郁火之功。吕方舟[12]认为使用升发、开散,即能伸达阳气、气味轻薄、其性活泼的药物可治疗痰湿、气郁、寒闭。张远哲[13]认为风药通过升发脾胃阳气、调理三焦气机、开玄府透邪及通利血脉治疗湿病。崔淑兰[14]认为湿为阴邪,得温燥则消,风药走表可助湿邪外散。蒋军林[15]亦认为风药味辛,能化水湿,且能行能散,可疏导气机,气化则湿亦化。可见风药作用广泛,且能升阳行气以化水湿,即“风能胜湿”,故可通过胜湿化痰达到治疗中风的目的。

3 风药方剂

3.1 小续命汤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把小续命汤置于治风剂之首,“治猝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神情闷乱”,由麻黄、防风、生姜等风药配伍温阳益气药物,主治阳气不足,风中经络[16]。崔金涛[17]从小续命汤的组方等角度出发,认为其以辛温之性,开玄府,透伏邪,宣发阳气以治疗中风病。陈坤飞[18]从缺血性中风病因病机分析续命汤的配伍原则、现代药理、临症经验,认为续命汤加减治疗缺血性中风确有良好疗效。周叶[19]将9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小续命汤,结果治疗组NIHSS评分降低及中医证候积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显示小续命汤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对中医证候的缓解亦有疗效。李欣[20]认为小续命汤可显著降低血液高凝状态、改善微循环障碍、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桂华清[21]认为小续命汤加减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实验研究[22]表明小续命汤活性成分能减轻脑缺血模型(MCAO)大鼠的能量代谢紊乱,保护脑线粒体损伤,改善线粒体功能。

3.2 大秦艽汤 大秦艽汤出自《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为治疗“风邪初中经络证”的代表方剂,用于治疗中风之“口眼歪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主治“外无六经之形证,内无便溺之阻格”。由白芷、细辛、羌活、防风等风药配伍养血活血类药物,取其“治风先治血”,治疗气血痹阻,筋脉失养所致中风[16]。鲁赛等[23]经过对风邪中经络的真中风与类中风进行比较,提出大秦艽汤所治病证与脑血管意外具有密切联系。认为大秦艽汤不仅为治疗外风证的名方,更是治疗“外风”引动“内风”的代表方剂。现代临床研究[24-25]证实大秦艽汤具有降低血液黏、聚及凝状态、改善微循环及脑血流量,降低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改善上肢痉挛等作用,疗效显著。

3.3 侯氏黑散 侯氏黑散载于《金匮要略》中,言其“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全方由细辛、防风、桔梗、桂枝等风药等14味中药组成,《医门法律》言其“颛主补虚以熄其风”。韩艳秋[26]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认为侯氏黑散在有效率、中医疗效、日常生活能力、低密度脂蛋白改善方面均有效,说明侯氏黑散加减对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与二级预防具有一定疗效。实验研究[27-28]表明侯氏黑散可能通过对脑缺血大鼠轴突生长抑制信号通路Nogo-A/RhoA/Rock2的调节、神经导向因子Netrin-1/DCC和分子开关 Rac1/Cdc42/RhoA 的调节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修复。

4 小结

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虽有诸多认识,但痰为其主要致病因素,所以治痰成为治疗中风病的关键;前人对风药定义不尽相同,但至少包含辛温、辛凉两类解表药物;风药作用广泛,可升阳、行气以胜湿,通过胜湿化痰以治疗中风。且风药配伍灵活,能协同增效,如配伍温阳类药物(小续命汤)治疗阳气不足,风中经络之中风,配伍补血活血类(大秦艽汤)治疗气血痹阻,筋脉失养之中风,配伍补虚类药物(侯氏黑散)补虚以熄风。存在问题:(1)尽管众医家对于风药做了诸多总结研究,但其定义尚未形成共识;(2)目前研究多为风药与其他药物的配伍研究,如风药配伍温阳类、补血活血类、补虚类,但少有单类风药对中风病作用的研究。因此,尽快明确风药的内涵和外延,完善风药治疗中风的作用机制将是今后研究的目标和方向。

猜你喜欢

风药中风病阳气
晚睡晚起“双杀”阳气
东垣倡风药在脾胃病中的运用溯源
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手脚冰凉 醋泡生姜
朝医凉膈散火汤治疗少阳人中风病的临床研究
风药在中医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早上洗澡伤阳气
基于混沌和替代数据法的中风病人声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