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开展“数学实验”的四种形式
2019-01-29广西大学附属中学李志强
☉广西大学附属中学 李志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验能够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高中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是否需要和物理化学学科一样开展实验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数学必须要实验!波利亚认为,对于数学这门学科而言,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这是一门具有系统性、严谨性的演绎学科;另一方面,如果基于创造视野来展开分析,数学学科看起来又好像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学科.数学实验就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实验器材,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准确发掘潜藏在数学表象下的规律,由此提出猜想,并完成对猜想的验证这一过程,[1]这样自然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促进高中生进行自主化的数学学习.
一、借助计算机辅助,开展模拟实验
数学模拟实验就是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展开实验仿真模拟,一方面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实验情境,另一方面以此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深入探索,这种实验教学方式,可以轻松地解决那些在现实中难以操作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如果借助传统的描点作图法,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有:描点作图不准确、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等等,因此容易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而如果借助计算机仿真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对三角函数图像与性质的探究,就能够轻松解决这一问题.具体的实验操作如下:
首先,借助系统中几何画板这一功能完成对三角函数图像的绘制;
其次,进行反复的拖动操作,以此展现三角函数图像的变化规律,就此引发学生的认真观察,从而把握图形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而探寻变化规律;
最后,由学生自主展开实验探究,帮助学生深化对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感知,如对定义域、值域以及不同函数的位置变化关系等等.
借助计算机仿真模拟实验,能够最大限度的激活学生参与学习的动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可以通过亲手操作,准确地把握三角函数的图像,了解其性质,改变传统模式中被动的学习模式,能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一边玩一边学,既能够充分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也有利于创造性的探索数学知识,这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极大的裨益.[2]
二、借助自制学具,开展操作实验
在当前的数学教材中很多数学知识都非常抽象、晦涩难懂,如果不能对其进行具体化、形象化的展示,则很难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本质的把握,所以,教师应充分利用想象,基于数学知识中所潜藏的想象因素展开更深层次的发掘,以实现逻辑思维的纵深拓展,使学生可以基于这一过程提升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借助自制学具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3]而且很多实验都可以借助自制的教具或者手工绘制图形等方式,这就是操作性实验.操作实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可以亲历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
例如,在教学“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判定”时,可以组织学生借助有趣的折纸活动,引导学生发掘其中所蕴含的数学定理.课前让高中生准备三张纸片,分别为三角形、矩形以及半圆形,让他们在课堂上借助翻折纸片的方式,让纸片能够立在桌面上.然后引导他们思考以下问题:①这些纸片是否能够通过翻折直立于桌面?②如果只翻折一次,是否可以做到?③它们各自的折痕和桌面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④折痕在这些纸片上是否存在共同点?⑤能否借助数学语言对这个实验进行表述?然后,通过对学生的表述引导他们自主归纳出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以上案例中,教师所创设的操作情境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和猜想,通过动手操作、自主归纳以及修正,让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自主架构了知识系统,充分体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能够满足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借助数学情境,开展探究实验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教师都没有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概念的生成过程,这一点对学生的学习极为不利,所以必须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数学实验,使学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探索数学概念,自主完成知识体系的架构和完善,这样学生才能够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感悟,更有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地位,实现数学思维的纵深拓展,提高探究能力以及学科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圆的定义以及方程”的过程中,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以此为准则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首先借助几何画板画圆,并对圆的定义以及方程做动态演示.几何画板的操作非常简单,学生可自主完成,同时还能够将图形的动态演示方式转化为动画,充满生动性和趣味性.通过画圆按钮就能够动态演示圆的定义,从而帮助学生深化对这一定义的理解.为了辅助教学,在这一课件中,还特别增加了“显示/隐藏图”“建立/隐藏坐标系”等一系列操作按钮,这样学生们便能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准确把握点M的坐标变化.虽然坐标始终处于持续的变化中,但是只要圆的半径不变,方程就不会发生改变.上下拖动点R就能够成功改变圆的半径.通过课件的演示,既有助于呈现出直观的图像,也能够帮助学生降低对知识的理解难度,进而促进探究能力的发展与提升.[3]
数学思维具有非常典型的严谨性,其中既包含细致的观察,也包含大胆的猜想,更需要严格的证明,只有经历合情合理的推导,才能得出合理的猜测和假想,才能就此展开验证,才能以“果”寻“源”、领悟真知.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为学生创设了有效的数学情境,因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开展了数学探究实验,在数学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内化.
四、借助合作小组,开展合作实验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是其中一个关键目标,教师应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将数学思想方法灵活的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因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锻炼这一能力、提升这一能力.而数学实验教学的方式,能够对抽象的知识进行剥离,而且可以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展现,这样学生必然可以透过事物的表象来准确把握知识的本质,还可以基于亲身经历来掌握知识的形成以及发展规律.
例如,针对函数y=ax的学习过程可以设计如下实验:首先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自主折纸,学生们通过对对折数以及纸的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展开仔细观察,了解折叠一次为两层,折叠两次为2×2层,这样就能够基于此列出如下函数关系y=2x.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实验教学案例,旨在通过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数学知识以及数学规律,准确把握知识的本质内涵,这是对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训练.
以上案例中,通过数学实验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经历一个特殊的发展过程:透过对事物表象的感知,自主提炼抽象和反馈,基于再一次感知来丰富表象、发展思维,从而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很显然这一过程和辩证法的规律相符合,而且能够使学生成功地将数学知识以及数学理论应用到数学实践中,通过实践的方式自主发现知识、学习知识,并对知识进行创新,这是对辩证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和提升.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验,能够有效地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能够有效地引导他们进行高效化的数学探究.因此在数学实验的过程中,能够促进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