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志坚教授温胆汤治疗不寐经验举隅

2019-01-29静1杜志坚2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温胆温胆汤利胆

王 静1 杜志坚2

(1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天津 301617;2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内分泌科,天津 300193)

杜志坚,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涉外交流、科研工作50余年,学验俱丰,治病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辨病辨证辨体相结合,遵古而不泥古,善用中医经典,联系现代科学,选方用药精妙,变化莫测,疗效卓著,尤善从情志论治中医杂病。笔者有幸师从杜师,侍诊左右,虚心学习,收获颇丰,现将杜师化裁温胆汤治疗不寐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不寐,又称失眠,指以睡眠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表现为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是我国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患病率高达42.5%[1],属中医学“不得卧”“目不暝”“卧不安”等病症范畴。不寐病名首见于《难经·四十六难》,其中提到:“老人卧而不寐……何也。”《黄帝内经》:“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故目不暝矣,”提出了卫阳不能入阴,阳跷脉盛而阴气虚,是导致不寐的病因的观点,确立了被历代医家尊为不寐的基本病机:阳不入阴。另在《灵枢·邪客》中提出了具体的方药和治法:“补其不足,泻其有余……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自立”,这种治疗方法为不寐病证中最早的具体治法和方剂,对后世影响巨大。《灵枢·营卫生会》中“老者之气血衰……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暝”与《难经·四十六难》中的“气血衰……故昼日不能精,也不能寐也”不谋而合,基本奠定了不寐的阴阳失衡、气血不调的基本病理产物。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不寐》中首次将不寐的病因病机分为外感和内伤两方面,此种病因观点得到后世医家的广泛认同及发展,现代医家认为不寐多由于情志不舒、心脾两虚、心虚火旺、心肾不交、心虚胆怯、痰热内扰、胃气不和所致[2]。而杜师则认为,现代人由于学习、工作、生活的压力,易出现情绪焦躁、惊恐不定的异常情绪,不能及时宣泄,造成不寐,因此该病多数属于内伤,外感并不多见。不寐,病位在心,与肝脾肾脏腑关系密切,而杜师则认为,不寐病位在心,却和肝脏关系最为密切,这与宋代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一》论述不寐的病因说“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一拍即合。因此杜师认为,现代人不寐的主要病因病机是因情志压抑、饮食自伤、房劳耗损而致肝郁气滞化火、耗血伤阴,阴阳失调,肝肾俱损,上扰心神,遂成不寐。

温胆汤为中医经典方剂,为治痰方之首,出于南北朝·姚僧垣的《集验方》,却不幸于宋朝散佚。后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引用:“胆虚寒左手关上脉阳虚者……曰胆虚寒也。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温胆汤方。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橘皮(三两)、生姜(四两)、甘草(一两)。”后世多以此方为用,主治“胆寒”之证,至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对温胆汤化裁,在《备急千金要方》的温胆汤中加入茯苓、大枣,主治“心胆虚怯,触事易惊,梦寐不祥……即凡心胆虚怯之证”,拓宽其适用范围,补充病机“心胆虚怯”,一直沿用至今。另在《成方便读》中有:“痰为百病之母,所虚之处,即受邪之处……内中并无温胆之药,而以温胆名方者,亦以胆为甲木,常欲得其春气温和之意耳。”意在温胆汤虽名为温胆,实则清胆,为清胆和胃化痰方。现代医家有认为温胆汤不直接治胆,而是以分消三焦气机,推动气机之升降出入以治胆[3]。而杜师则认为,温胆汤名为温胆,实则调和、清解以“利胆”,胆为痰扰,失其宁谧,则胆怯易惊、心烦不眠、夜多易梦,故取其疏利之意,胆利则痰浊安。对于温胆汤的用药,汪昂《医方集解·和解之剂》云:“此足少阳、阳明药也。橘、半、生姜之辛温,以之导痰止呕,即以之温胆;枳实破滞;茯苓渗湿;甘草和中;竹茹开胃土之郁,清肺金之燥,凉肺金即所以平肝木也。如是则不寒不燥而胆常温矣。”杜师则认为,方中半夏与竹茹相伍,一温一凉,橘红与枳实相合,亦为一温一凉,全方温凉兼进,不寒不燥,药用平和。因此,温胆汤对于现代肝气郁结化火、痰热扰心而不寐的病人病重药轻,医者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辨病辨证辨体相结合,化裁温胆汤进行治疗。

1 医案举隅

案1患者孙某,女,75岁。于2018年6月24日就诊。平素烦躁易怒。盖因心情不畅、郁闷日久、所欲不遂,睡眠减少、难以入眠、眠浅易醒,又烦躁不安,舌质偏红苔黄腻,脉弦数。诊断:不寐,证属肝胆郁火旺盛,痰热扰及心神。治则:清肝利胆,泻热化痰,安神宁志。方药:夏枯草10 g,柴胡10 g,天竺黄3 g,灯盏花15 g,石决明20 g(先煎),酸枣仁15 g,珍珠母20 g,白薇10 g,葛根20 g,红景天10 g,五味子10 g,白茅根20 g,白鲜皮10 g,龙骨15 g(先煎),益智仁10 g,姜黄5 g,生黄芪15 g。14剂,水煎,日1剂,分2次服用。2周后,烦躁易怒减轻,睡眠时间加长。

按语:患者素体有湿,年事已高,心情不畅,气血运行缓慢,导致水湿痰饮内停,痰郁化热,扰及心神,则心烦不寐。肝气郁结,郁而化热,致肝火上炎,方中夏枯草、柴胡清泻肝胆之火,疏肝利胆解郁;配白薇、白茅根清热凉血,引火下降;又加葛根、白鲜皮加强清热作用,且患者素体有湿,白鲜皮可以燥湿;就诊时正值天气干燥,而天竺黄甘、寒,归心、肝经,既能清心豁痰定惊,还可加强清热作用;方中酸枣仁养心补肝,宁心安神;配以石决明、珍珠母、龙骨平肝潜阳,安神之力更佳,张锡纯认为 “龙骨能安魂”,入睡时,神魂寓于肝,魂安则寐稳;患者年事已高,故加五味子、益智仁补肾,固护先天之本;日久不寐之人定会耗气,全身无力,加生黄芪、红景天以补周身大气,黄芪且能健脾以杜生痰之源;一味姜黄最为关键,破血行气通络,疏通全身经脉气血,药物到达应达之处,另配以灯盏花加强疏通经络的作用。全方共奏清肝利胆,泻火化痰,安神宁志之功。

案2患者钱某,女,60岁。于2017年6月底就诊。因照顾晚辈长时间熬夜劳累出现入睡困难,眠浅易醒,入睡时间仅2~3 h,持续3个月后,需要安定助眠。今心情极度不佳,无法正常睡眠,胆怯易惊,腹部胀满不适,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诊断:不寐,证属肝胆郁热,痰火扰心,阴不敛阳。治则:清肝利胆,平肝潜阳,化痰安神。方药:夏枯草15 g,罗布麻15 g,天麻15 g,珍珠母20 g,柴胡10 g,龙胆草10 g,川牛膝10 g,赤芍10 g,白芍10 g,川芎20 g,红景天15 g,绞股蓝20 g,翻白草20 g,杜仲15 g,酸枣仁15 g,天竺黄10 g,大贝母10 g,云茯苓20 g,生黄芪20 g,浮小麦 30 g,五味子10 g,石菖蒲15 g,芦荟1 g。14剂,水煎,日1剂,分2次服用。2周后,入睡较易,睡眠时间延长,腹满轻减。

按语:患者思虑过度,心情不畅,肝气郁结化火,扰及心神;素体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水液停聚,终成痰饮,痰热内蕴,扰及心神,神魂不安,夜不能寐。方中夏枯草、龙胆草、芦荟清肝利胆;阳不入于阴则不寐,加罗布麻、天麻、珍珠母平抑肝阳,潜阳安神;肝郁化火,加翻白草、赤芍、川芎清热;且赤芍、川芎凉血活血,配川牛膝引血 (热)下行;患者思虑过度,心气不足,故加酸枣仁养心宁心安神,并配以白芍养血柔肝,柴胡疏肝理气,肝阴足,肝气畅则所生心气足;肝肾同源,水火既济,肝郁久化热伤及肾阴,肾阴不能上济于心,心火亢盛,心神不安,水不涵木,则不寐加重,故加杜仲、绞股蓝、五味子益肾以固先天之本,且绞股蓝兼有清热的作用;不寐日久,气阴耗损,加生黄芪、红景天补周身大气;素体脾胃虚弱,加浮小麦补益脾胃之气,茯苓健脾渗湿,除腹部胀满,杜生痰之源;患者长时间郁闷,痰湿内蕴,加石菖蒲、天竺黄、大贝母清热开窍豁痰,且天竺黄清心定惊。全方清肝利胆,平肝潜阳,化痰安神之效彰。在此案中,杜师特别强调应疏导病人心理,以辅助治疗。

2 结语

目前,随着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强,所欲不遂,消极情绪较多,肝气郁结化火,或因不良刺激,心胆气虚,胆怯易惊;复因饮食不当,伤及脾胃,运化无力,聚湿生痰,痰火郁结,扰及心神。故痰热扰心之不寐证日益增多。杜志坚教授对于用温胆汤化裁治疗此类不寐证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认为,针对季节、现代人的体质等因素,温胆汤原方治疗不寐证应注意以下几点:(1)肝胆本为一体,胆附肝而生,胆火内扰,阴邪痰浊随相火内动,必引肝火上炎。而肝体阴用阳,应注意使用菊花“制火而平木”,夏枯草“缓肝火”,桑叶等轻清之品以清热,忌重用苦寒。(2)温胆汤原方中缺乏补肝阴之药,肝阴不足则不能养肝血以制肝火,故酌加当归、白芍。《药品化义》谓当归“缓之散之,肝性所喜,即所为补,故专入肝以助血海,使血流行”,谓白芍“能补阴”。(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长期不寐之人会体乏无力,耗气损阴,可加黄芪、红景天等以补周身大气。张锡纯谓黄芪“补气之功最优”。(4)肝藏魂,肝胆相火内动,则魂动不安,寐而不深,故加适量重镇安神之品,如龙骨、石决明、珍珠母等。(5)强调因时制宜,天气干燥之时,应防伤阴,故用天竺黄易半夏,且有清热的作用。(6)倘若郁痰日久,可加石菖蒲、大贝母以增强化痰之力。《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云:“石菖蒲功擅治痰”。(7)年事已高之人,加适量益肾之品,如五味子、杜仲、绞股蓝等,以固护先天之本。另外重要的一点,杜志坚教授在治疗不寐的过程中,会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做心理护理工作,及时发现病人微小的情志变化,适时予以恰当的精神护理,并嘱患者重视精神调摄和讲究生活习惯,此对于不寐的预防有重要意义,即“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之意。

猜你喜欢

温胆温胆汤利胆
温胆汤加味治疗失眠的体会
经典名方温胆汤的研究进展
乌梅绵茵陈蜜露利胆祛湿
The Mechanism of Regulating Leptin Resistance in Obesity and the In fluence of Adjusting Methylation of OB-R,POMC Gene Promoter of Wendan Decoction (温胆汤)
以法统方结合机器学习探索中医温胆治法沿革
痰热扰心型失眠的中医治疗
基于数据挖掘的温胆汤类方用药规律
温胆汤干预肥胖及相关疾病的表观遗传学机制探讨
清肝利胆汤治疗胆腑郁热型胆胀42例
利胆止痛片药效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