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苓白术散联合艾灸干预治疗脾虚泄泻患儿的临床观察

2019-09-16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16期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脾虚

曹 旭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辽宁 沈阳 110002)

小儿腹泻是消化道系统高发疾病,夏秋季节时发病高发期,多发于最小6个月,最大2岁婴幼儿。主要与饮食不当、气候变化、抗生素滥用、消化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粪质水样、大便次数增多[1]。中医将小儿腹泻成为“泄泻”,主要因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外感寒热引起,脾虚是主要病因。小儿为纯阳之体、脏腑清灵,脾胃容易受损。中医对小儿脾虚泄泻研究历史深远,治疗方法较多,参苓白术散具有健胃益脾、祛湿止泻的功效,对小儿泄泻疗效突出[2]。患儿活泼好动,表达能力、自控能力较差,配合度低,家长容易情绪激动,有效的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本研究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基础上联合艾灸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4月—2018年4月本院收治的88例脾虚泄泻患儿。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5岁,平均年龄1.7岁;病程1~10周,平均病程(4.9±1.4)周;病情程度:中度脱水9例,轻度脱水35例。观察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5岁,平均年龄2.1岁;病程1~11周,平均病程(5.1±1.2)周;病情程度:中度脱水11例,轻度脱水33例。2组病情程度、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1)均符合《儿科学》关于腹泻的诊断标准及《中国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关于脾虚型泄泻的诊断标准;(2)典型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水样大便等;未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3)获得医学伦理会审批,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重度脱水患儿;(2)对中药过敏患儿;(3)严重实质性脏器功能不全者;(4)非脾虚泄泻患儿。

1.4 研究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参苓白术散治疗,党参10 g,茯苓10 g,山药9 g,白术9 g,白扁豆6 g,莲子肉6 g,薏苡仁5 g,桔梗3 g,砂仁3 g,甘草3 g;腹胀加陈皮、紫苏梗;气虚加防风、黄芪;腹痛加延胡索、白芍;食谷不化加炒麦芽、鸡内金;肾阳虚加补骨脂、肉豆蔻;脓血便加黄连、黄芩;手足冰凉加肉桂、干姜;将所有药材在水中浸泡30 min,加600 mL水慢火煎煮取汁100 mL,早晚各服用50 mL,1剂/d,2次/d,连续服用2周。

对照组常规护理:(1)基础护理:记录患儿大便性状、次数、颜色,根据患儿脱水程度合理补液。伴有发烧症状的患儿给予温水擦浴、冰敷物理降温或口服退烧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做好隔离消毒工作。叮嘱家长对患儿生活必需品用高温消毒,“六步洗手法”洗手。勤换床单被套,保持病房干燥卫生。(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了解患儿的心理特征,重视患儿情绪变化情况。面带微笑,通过抚摸、拥抱、讲故事等方式消除患儿对医护人员的恐惧感。多与患儿沟通,鼓励、赞美患儿,让患儿保持愉快的心情,提高护理配合度。(3)饮食护理:哺乳期患儿要减少哺乳次数及时间,严重呕吐、脱水时暂时进食。待患儿症状缓解后选用富含纤维素、维生素、高钙、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饮食不要过量。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有红臀时可用鸡内金外涂。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艾灸干预,艾灸穴位包括中脘、大肠俞、神阙、天枢、双侧脾俞、足三里穴,艾灸直射灸法对准穴位间隔2~3 cm,5 min/穴,1次/d,连续灸治2周。

1.5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中医症状积分(气滞、脾虚、食滞、湿热、痰浊)、护理满意度情况,中医症状各项指标积分范围0~4分,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为患儿及家长发放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范围0~100分;不满意:<60分;满意:60~80分;非常满意:>80分;护理满意度=满意率+非常满意率。

1.6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大便次数减少2/3及以上,中医症状积分下降≥70%;有效:大便次数减少1/3,中医症状积分下降30%~70%;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0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经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用 х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脾虚泄泻患儿总有效率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脾虚泄泻患儿总有效率比较 (例)

2.2 2组脾虚泄泻患儿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脾虚泄泻患儿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2.3 2组脾虚泄泻患儿中医症状积分 观察组中医各项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脾虚泄泻患儿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x±s,分)

3 讨论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慢性腹泻病程长达数月,导致体内水分大量丢失,引起代谢紊乱、水电解质失衡。环境因素、体质因素、肠道感染、饮食、生活习惯都会引发腹泻,不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

中医将小儿腹泻归于“久泻”“泄泻”范畴,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器清灵、脾常不足。加之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外感诸邪、喂养不当导致脾胃不和、脾胃不健、食谷不化、运化无权、清浊不分湿,热停聚于中焦。脾虚是该病的主要病机,治疗原则为健脾和胃、补中益气、渗湿止泻[3]。参苓白术散方中党参具有健脾益肺、补血、补中益气的功效,能够增强免疫力、增加胃肠蠕动,抑制胃酸,调节肠胃功能。白术具有益气健脾、燥湿利水的功效,山药具有健脾和胃、滋养强壮、助消化、止泻的功效;茯苓利水渗湿、健脾,与山药、白术、党参联合使用对脾虚泄泻的疗效突出。白扁豆、薏苡仁具有健脾和胃、利水消肿、清热排脓的功效;莲子肉、桔梗健脾养心、祛痰排脓、补肾涩精、利水行气;砂仁和胃醒脾,甘草调和诸药。诸药联合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扶正祛邪,增强机体免疫力。辨证添加药材体现了个体化治疗原则,能迅速改善患儿腹泻症状,减轻患儿痛苦。

年幼患儿机体防御功能低下、活泼好动,依从性较差,影响诊治工作的正常进行。常规护理通过加强基础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满足患儿基本生活需要、心理需要,为患儿提供舒适的疗养环境,为患儿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提高患儿的舒适度,迅速改善泄泻症状[4]。中医护理包括推拿、针灸、穴位贴敷等多项特色技术,按摩方法操作简单,如对夹脊穴反复推拿、提拉,按摩气海、手三里、曲池、关元、天枢、大肠俞、足三里等穴位,5 min/穴,护理人员可示范按摩方法,家长可以学习、自行操作,促进胃肠蠕动,改善局部循环,提高护理能力。艾灸选穴主要遵循就近原则、腧募配穴、远端配穴,利用艾条热力作用直接渗透至皮下,具有调理脏腑、温经通脉、升阳固脱、散寒止泻的功效,调畅气机及脏腑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操作简单,有效降低患儿脾虚、气滞等中医证候积分,加速患儿康复进程。在中药内服基础上联合艾灸可以更好的调节患儿脾胃功能,优化治疗效果[5]。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熟练掌握护理技巧,艾灸时要叮嘱家长固定好患儿,穴位前铺一层薄纱布,距离穴位2~3 cm,有局部温热感、红晕即可。注意与患儿多交流沟通,拉近护患关系,消除对护理人员的恐惧感,消除抵触情绪,提高依从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中医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7.73%,护理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参苓白术散联合艾灸护理充分发挥中医护理优势,优化了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参苓白术散治疗基础上联合艾灸护理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迅速降低患儿的中医症状积分,增强胃肠功能,有效控制泄泻症状。患儿及家长的满意度高,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参苓白术散脾虚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响应面法优化七味白术散总苷提取工艺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基于“碳源”研究参苓白术散中药多糖对二株肠道拟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历代医家对参苓白术散的论述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参苓白术散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调节性T细胞免疫调节作用
《金匮要略》之白术散对先兆流产模型大鼠血清孕酮、β-hCG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