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
2019-01-29侯丽霞
侯丽霞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
1 引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各大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力逐渐增大,在这种趋势下,企业只有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模式,走企业管理现代化道路,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2 企业管理模式的定义及分类
2.1 企业管理模式的定义
企业管理模式主要指为了解决企业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制定相应的管理程序和手段的一种体系。在企业管理中,不论使用何种管理模式,目的都是为了完成企业的管理目标。通常随着企业规模和企业业务的发展变化,企业管理模式也会随之发生相应变化。国外较为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主要是美国企业管理模式和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其中,美国企业管理模式更加注重法制管理,因此在企业中拥有非常完善和明确的规范制度;而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则更加注重人文管理,在企业中多强调集体观念。
2.2 企业管理模式的分类
2.2.1 感情化管理模式
感情化管理模式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一般将感情化管理模式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以友情为主的管理模式,即将公司员工视为朋友,对其进行管理;第二类是以家族血缘关系为主的家族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多出现在家族式企业中,但是在企业的运营中很容易出现因为经济利益关系而引起的内部人际关系矛盾,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第三类是以温情为主的情感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在关怀程度上很难把握,一旦出现关怀不均等现象,很容易引发企业的名誉问题。
2.2.2 独裁管理模式
独裁管理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由管理者一人独自对企业管理进行决策,这种管理模式多出现在规模较小的企业当中。虽然使用这种管理模式可以使企业在短期内实现调整,但是因为一人的决策难免会出现片面的认识,主观性更强,很难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2.2.3 制度化管理模式
我国大部分企业都会采取制度化管理模式进行企业管理,这是因为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可以更好地规范与约束员工的行为,以完成企业的管理目标。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因为过于制度化,缺乏人性关怀,因此不容易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 企业管理现代化定义及现状
3.1 企业管理现代化定义
企业管理现代化是指企业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运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采用计算机网络为核心手段的管理方式,使企业管理水平达到与当今知识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化水平。一般企业管理现代化主要体现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和管理手段上。首先来看管理思想,为了使管理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管理者会在管理理念上进行相应创新,以现代化的眼光来管理企业。再来看管理组织,管理者会对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并建立健全的企业相关规章制度,使企业的运转更加规范。最后是管理手段,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时管理者会积极使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对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
3.2 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的现状
3.2.1 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不高
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随着科技的进步,虽然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在逐渐提高,但是,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普遍不是很高,不能满足如今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受到我国传统管理方式的影响,大部分企业依然以传统的管理理念对企业进行管理,并且在管理模式上也过于落后,没有综合考虑到企业的实际发展需要,没有及时更新管理制度,导致企业发展缓慢[1]。
3.2.2 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失衡
我国国土辽阔,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有些地方经济非常发达,有些地方经济则很落后,这就导致不同地区的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也相应有所不同,从而导致我国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失衡。经济发达的地区现代化管理水平较高,而经济落后的地区现代化管理水平则相对低下。纵观我国企业整体管理状况,位于东南沿海一带的企业,其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较高,而位于中西部地区的企业,因经济发展缓慢,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相对较低。
3.2.3 管理的创新能力不强
我国大部分企业在进行企业管理时都将管理重心放在了技术与设备的更新上,忽略了管理创新的重要性,管理者的创新意识不足,从而导致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不高,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4 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管理现代化相结合的途径
4.1 制度和人文关怀并存
目前,传统的制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将制度管理融入人文关怀中,才能获取员工的信赖与认可,从而积极配合企业的管理以使企业更加高效生态运转。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应当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管理,管理应从员工的角度出发,给予员工充分的人文关怀,实施现代化管理模式。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优化完善已构建的管理制度,在规范内部不同岗位员工日常行为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人文关怀。也就是说,所构建的管理制度要和员工工作能力、职业目标等紧密相连。同时,企业应当给予不同岗位员工针对性的人文关怀,可以给员工提供相应的节日福利,或者开展相应的培训教育活动,使员工充分实现自我发展,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而促进企业的快速高效发展。
4.2 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相融合
一般来说,在运营发展初期,企业大都将经济效益放在核心位置,这是企业走上长远道路的首要前提。然而在企业规模日益扩大的趋势下,社会成本对企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企业在实行现代化管理时,不应只关注经济效益,还应当考虑社会责任问题,清楚企业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而要承担社会责任,就要在日常工作中给员工灌输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培养员工的社会责任意识。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企业还可以借助媒体和网络等宣传自身的社会责任,从而提高自己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加强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建设,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基本要求,也是其获得长久、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的各项活动或多或少会对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管理者应当在发展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和策略,尽可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统一。
4.3 注重网络化管理,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互联网已经得到普及,企业要想实现现代化管理,就需要加强网络化管理,并积极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企业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全方位动态监督日常开展一系列经济活动,构建合理的数据库,随时采集、分析、整理、存储海量的信息数据,以社会市场为导向,构建多样化的客户群,不断拓展业务范围,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在对企业数据信息进行管理时,应当注意数据计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做好数据的保密工作,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强化管理措施,充分利用企业的先进技术资源。此外,企业要借助构建的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客观地预测、评估、控制日常运营中极易出现的各类风险,以此为切入点,构建全新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优化配置、管理企业内部各方面资源,不断提高内部资源利用率,避免出现严重的浪费现象。另外,企业还应当有专业的系统维修人员,确保信息管理系统出现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尽可能将系统故障对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需要注意防止信息泄露,减少不要的损失。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环境下,我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并且各个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这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因此,面对当今社会环境,企业应当加大创新力度,积极使用现代化管理模式,以使企业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获得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