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慕课的中医儿科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2019-01-29翟文生何改丽任献青
翟文生 何改丽* 任献青 杨 濛 张 建 张 霞
(1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2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河南 郑州 450000)
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中医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从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是中医学临床各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中医学理论构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儿科的诊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2017年5月发布的《中国儿科资源现状白皮书》显示,中国儿科医生总数仅为10万人左右,根据 2020年每千名儿童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要达到 0.69名的目标,我国儿科医生数量目前缺口86042名[1]。鉴于这种现状,各大中医药院校开始考虑开设中医儿科学本科专业。2018年,我校成为全国继安徽中医药大学之后第二个开设中医儿科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旨在培养从事中医儿科、儿童保健工作及学科研究的中医儿科专门性人才,以缓解我国“儿科荒”的现状。那么,如何借助信息时代的便利条件探索能够将临床教学与基础学习衔接更加紧密的教学模式,培养更加符合临床需要的儿科专业型人才显得颇为迫切。
1 慕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优势
慕课是借助于网络建立的大规模开放学习平台,2011年由斯坦福大学首先发起,迅速席卷全球[2]。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这种以互联网为媒介的学习方式成为必然。随着各大慕课平台的建立,各学科亦在寻求新的教学模式。源于基础教育的翻转课堂近两三年在国内呈爆发式发展,数学、经济、科学、人文等领域均有应用。慕课平台的建立为翻转课堂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优质的慕课平台为翻转课堂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可以借助慕课平台丰富多样的资源有选择地将知识传递的过程转移至课下,亦可以自己制作个性化的微视频建立自己的网络资源平台以满足授课需要。慕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是信息时代由线下课堂到线上课堂转换的完美呈现。中医儿科学为临床学科,理论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因此,理论与临床相结合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转化。儿科素有“哑科”之称,“望而知之谓之神”,四诊合参,而儿科尤重望诊。审苗窍、察指纹在中医儿科诊断中占重要地位。“粉笔+黑板”的传统课堂无法将望诊的生理病理信息直观准确地传递给学生,而线上教学则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媒介为学生提供鲜活的临床病例,并能够培养学生准确获取症状体征最终给出相应的诊疗意见的整体临床思维能力。这种课下自学,课上互动答疑,理论与临床病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同时又可以通过这种师生互动、小组内及组间互动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拓展临床诊疗思维及科研思路,深化理论知识,使理论学习与将来复杂多变的临床实践工作更好地衔接起来。另外,这种直观生动的知识传递的方式更加符合中医“四诊合参、整体观念”的理论原则,课堂上的互动讨论、百花争鸣则更适于中医辨证论治、三因制宜的观念。目前许多医学课堂教育已经逐步引入慕课资源以丰富课堂知识,更清晰直观生动形象地阐述教学内容,注重对学生分析能力和临床思维的培养,课堂模式也由教师的单向灌输式授课转变为师生共同参与讨论。
2 慕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医儿科学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由于慕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操作过程尚不完善,具体实施还存在很多问题。现将我们在探索慕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中医儿科学教学模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如下。
2.1 缺乏高质量的中医儿科学慕课平台 探索中医儿科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建立高质量的慕课平台是基础。为了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适应信息时代课堂模式的转变,目前,各大中医药院校开始尝试录制微课,将一部分课堂内容转移至课下,以拓展知识,启迪思维。慕课为各大院校的微课共享提供了平台。通过微课大赛汇集更优质的微课于慕课平台以做到资源共享。目前尚无已经建立的适应于翻转课堂的中医儿科学慕课平台,试图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授课教师需要自己录制所有教学内容的微视频。一方面授课教师备课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学生在课下网络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疲惫心理,限制了翻转课堂的高效实施。所以,首先需要加强校际合作,联合各中医药院校中医儿科各学科,整合优势资源,打造高质量的中医儿科学MOOC平台。视频制作方面,根据中医儿科学各部分的知识结构特点制作微视频。如总论部分在视频表现方面可以结合图片、图表展示,注重对比。各论部分则可引入PBL教学法的案例式教学,录制临床病例,采用病例分析的问题式教学逐步深入,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亦可以利用各高校优质的师资力量,制作不同风格,形式多样的微课供学生及教师选择,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2 缺乏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 由于该教学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授课方案供教师拿来即用,教师普遍缺乏视频制作相关经验,因此,在视频制作、相关互动平台的建立,视频学习后考评等方面均需配套专业人员做教辅,与教师协同合作,制作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同时又可以满足多方位考核需求的微课视频。在课程开始前,举办专门的教师培训班,针对具体的授课流程、考核方式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课程进行中定期举行教师交流培训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而,教师所面临的挑战绝不限于此。一方面,习惯于与学生面对面互动的教师普遍缺乏镜头感,在视频录制时容易显得过于呆板,照本宣科,难于像面授教学一样及时抓住和利用灵光一现的教学时机进行创作发挥,丧失了一部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但在教学设计中采用生成性的教学设计思路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以上缺憾。生成性的教学设计主要关注教学过程,注重教学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强调教学过程由“复制”走向“理解”,即由“知识迁移”走向“理解课程”,凸显创造性。教学目标也由确定走向弹性[3]。另一方面,翻转课堂的课堂上考验教师的基本功和应变能力,“有备无患”的课堂模式已经不再可能,教师仅仅凭藉课前的一次性备课根本无法顺利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堂上超出预期的现象此起彼伏,学生的思维千变万化,问题层出不穷,可能让教师应接不暇。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投入更多的精力,预先登录慕课进行学习,关注交流互动平台中的学生留言,及时与助教沟通,了解学生的主要问题所在,并适当限制拓展的范围。
2.3 缺乏系统的综合考评方案 该教学模式尚未在本科教育中广泛开展,如何结合本科教育现有的学分制考评制度制定更加综合完善的考评方案是该教学模式广泛推广所面临的又一个重大挑战。本课程旨在培养一批能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中医儿科人才,因此,在综合考评方面,临床综合素质是评估的重点,该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能够为多方位的综合考评提供平台。如在线上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在互动平台的积极程度,提出的问题,以及为别人解决问题的表现进行考评。而在翻转后的课堂上,可以根据小组内互作程度等进行组内互评及组间评估[4]。学期结束后的考试是综合考评体系中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种考评方式相结合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知识、能力兼顾的目的。
中医儿科学具有学科交叉性强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是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基础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临床应用型学科。探索一种理论结合临床的新的教学模式对中医儿科学及其他临床医学学科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提出的基于慕课的中医儿科学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实现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于一体,有效凸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教育理念,更加注重对学生分析能力和临床思维的培养,注重基础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统一,实现了学生从被动、依赖、统一、虚拟与认同的传统学习方式向主动、独立、独特、体验与问题的现代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最需要的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和执行应用能力。同时,该教学模式的建立能够启发其他临床应用型学科的教学改革模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