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寒金匮温病综合实训创新课程的特色与优势※

2019-01-29钱伟强马晓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三科温病方药

钱伟强 王 敏 马晓峰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天津 300193)

近五年来,我校在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三部经典的教学方面做了创新性尝试—开设了“伤寒金匮温病综合实训”课,其为中医专业长学制班的必修课。强调学生以自主学习、讨论为主,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式为引导,使学习者在已有基础上,自主发现问题,进而深入思考和学习,最终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中医经典思维能力,以及提高经方临床运用能力的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性质属于经典提高课,所开设的“综合实训”课与传统的伤寒、金匮、温病以单门课独立教学,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有所不同。

1 单科教学与综合实训在形式上的比较

1.1 单科伤寒、金匮、温病课的教学形式 《伤寒论》[1]、《金匮要略》[2]及 《温病学》[3]三门课程是连接中医基础课与临床课的桥梁,称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通常这些课程由伤寒金匮温病三个教研室的教师在不同学期分别讲授。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各门课程独立,这有利于初学经典的同学系统了解经典的内容,逐渐积累一门课的专业知识。但这种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各科之间相对缺乏联系性;另一方面,教师仅以一个授课者的角色出现,单方面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者,师生互动相对受限,因此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1.2 综合实训在教学形式上的特点 “伤寒金匮温病综合实训”课是我校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在前期经典课程基础上将三科相关知识融为一炉,通过专题思考与病案学习的形式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启发。“综合实训”课的形式特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2.1 学生自主组织讨论 小组学习中,同学自荐或推荐出主席、秘书及干事,分别完成全面主持,确定议题,以及记录考勤、发言的工作。自主学习确定并讨论议题,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小组同学的组织能力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他们的学习责任感培养。

1.2.2 学生自主完成作业 小组拟定议题,进行分工,课后同学自主完成“个人学习版”中的学习内容,如:(1) 创作思维导图;(2) 拓展病案; (3) 制作 PPT。这样一方面极大程度地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中医三部经典的思考与理解,从而提高了动脑和动手能力。

1.2.3 教师引讲与总结 每次上课前全班同学先集中,教师针对当堂要学习的专题进行意义、内容框架、学习方法、参考资料等介绍,时间约15~30 min,充分发挥课堂引导者的作用;之后全班同学随机分成四组,每组8~10名,进行小组学习讨论,各组配1名小组老师,讨论过程中以倾听为主,针对同学们的模糊认知,小组老师予以适度启发,使他们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学会思维方法;下课前小组老师再有针对性地作简短总结。

2 单科教学与综合实训在内容上的比较

2.1 单科伤寒、金匮、温病课的教学内容 传统伤寒、金匮、温病课程在授课内容上分别以一本教材为主,从绪言到各论,进行逐篇、逐节、逐条文讲解。形成了教师主讲条文,学生理解条文、课后背诵,期末笔试的方式。由于各科内容独立,教师对三科相关知识的引导不足,加之同学是首次学习这些经典,关注点基本放在对原文背诵、理解和应对考试上,因而,师生均对于伤寒、金匮、温病三部经典的内在联系思考不够,缺乏三科的横向相关性学习,日后临床应用,势必具有一定局限性。

2.2 综合实训在教学内容上的特点 “综合实训”在内容上较传统单科伤寒、金匮、温病课程相比,是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升华。通过横向学习三部经典来提高中医水平,这种学习方法培养了一代名老中医[4]。“综合实训”通过专题讨论与病案学习相结合,最终使学生学会了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2.2.1 综合实训设专题讨论 “综合实训”设“思考经典”专题为伊始,目的是引发同学的思考,加强学生对三部经典内涵联系的理解。

(1)课前调查。首先给同学发放课前问卷:①你认为伤寒、金匮、温病有相关性吗?开展三科的综合实训有意义吗?②在既往经典学习中,你认为哪一门最难把握?学习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③通过参加本次课程学习,你最希望收获什么?有什么良好建议?此问卷目的在于要有的放矢地开展综合实训教学。

根据问卷反馈统计,大致有以下几点初步认知:①绝大多数同学认为三部经典之间具有相关性,都涉及理法方药,都能指导临床实践;开设综合实训课很有意义,可以使同学们对这三门课程融会贯通,横向对比,加深理解,学会经典的辨治思路;②大部分同学认为伤寒最难掌握,原文背诵、理解困难,临床也不会运用;③小组同学普遍渴望获得中医三部经典与中医临床相结合的能力,如,通过更多的病案,从临床反向来学经典。同时建议依靠小组这个团体,互抒己见,共同进步。老师推荐理解经典的书籍,化解学习难解之处,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框架体系,最后实现三部经典的综合把握和运用。

(2)小组讨论。设立“思考经典”专题的目的是,使同学们充分发散思维,而后确定议题,进行课后自主学习。以笔者所在一班一组进行讨论后,他们提出以下议题:①三部经典的历史源流是什么?②学习经典当从何起始?③如何学习三部经典条文?④三部经典在方药上有哪些联系?⑤如何运用经典中的治法方药指导当今临床?等等。

(3)小组交流。同学们课上讨论集思广益,课后独立完成个人议题,以本组某同学“学习经典当从何起始”议题为例,在第二次回课交流时他谈到:《伤寒论》作为中医学经典,率先构造了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而温病为后世医家在伤寒的基础上,延续了“条文加方药”的形式,拓展了外感温热疾病的内容,故学习经典还是当以伤寒为主。另一位同学就“如何学习三部经典条文”一题谈到:首先要理解条文,可将病因病机的条文和方证的条文分类背诵,同时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要有计划地及时反复记忆;其次,要格外注意经方的加减用法;最后,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前后联系,相互比较。总之,同学们通过“思考经典”专题讨论,充分了解了三部经典中的理法方药,以及历史渊源,从而强化了中医思维方式的形成。

“感悟少阳”是本课程的另一个专题。以伤寒半表半里证为主线,使学生回归三部经典:①通过对伤寒邪结协下之柴胡证、胆火内郁之少阳病的讨论,深入学习了少阳层面的证法方药;②学习温病的气机阻滞之邪留三焦证、湿热阻滞之膜原证,掌握了半表半里的膜原[5];③而在金匮杂病所谓的半表半里层面可理解为:中风病的邪在于经,肝着、肾着,四饮中的溢饮,水气病中的皮水、黄汗,产后病郁冒,妇人热入血室等。从而加深了对三科不同病证表里浅深层次、感邪轻重以及选方用药规律的感悟。

2.2.2 综合实训设病案讨论 在完成“思考经典”第一专题讨论后,“综合实训”课相继以多个病案形式综合呈现了伤寒、金匮、温病的主要知识点。所设病案为全体教师提前教研备课的结晶,筛选名家验案,联系三科相关知识,病案总体分为三大版块:①以伤寒为主线设:太阳病的“痉病案”[6],阳明病的“三急下案”[7];②以温病为主线设:湿热类的“冰伏案”,温热类的“少阴温病案”;③以金匮为主线设:气分病的“胸痹虚实案”,水分病的“痰饮咳喘案”,以及血分病的“水血内结案”。这些病案不仅较系统地展现了三部经典的理论框架,而且每一案的不同病因病机、证候特点,都蕴含着病证辨识,以及治法、方药的选择。

2.2.3 综合实训设过程性评价 所谓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方式[8]。这种评价方式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我们采用的方式有“生自评、生评生、师评生”,最后还有“生评师”。具体评价指标有:出勤占20%(18周),课堂发言占 40%(18周),课后作业占30%(伤寒1次、金匮1次、温病 1次),百条原文背诵竞赛(必答题和抢答题)占10%。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是被动的评价对象,而是评价主体和客体的整合,即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反馈,从而使学习得到不断地优化,师生共同构建了“综合实训”的评价体系。

总之,“综合实训”通过专题讨论与病案讨论,能够发散思维,灵活变通,有利于学生掌握三部经典的精华;通过原文背诵竞赛进一步夯实经典基础,同时也锻炼了大家的思维反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中医理论修养,使之对经典核心内涵熟记于心,为今后临床打下良好基础。

3 总结与展望

“伤寒金匮温病综合实训”为期 18周,共 36学时,9大单元,开设了 2个专题、9个病案。学期结课时,我们对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及协作能力作了问卷,设为“明显提高、略有提高、没有提高”三级。其结果显示,同学们的“发现病案信息能力,提出议题与拟定目标能力,综合辨析能力,搜集、整合资料提炼结论能力,有力表达个人见解、恰当质疑反驳、善于反思和自我修正”等 10方面能力,80%以上得到明显提高。对于课程设置从“总学时数,专题设立,病案例数,内容,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形式,教师启发引导,评价比例”8方面也作了问卷,分为“较多、适中、较少”三级,结果表明,75%同学认为适中,较为满意。

总之,我校开展的“综合实训”创新课,将以往传统单科伤寒、金匮、温病课程的精华进行提炼,三者有机结合学习,有利于对中医经典的横向联系,将相关内容融会贯通、温故知新[9]。“综合实训”注重三部经典整体框架的传授,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各种能力的培养,倡导“点线面”学习方式,结合“病证症,法方药”,从一个病案发散学习,再回归三部经典,掌握其中的精华,夯实基础,从而学会临证鉴别诊断、合理立法和精选处方。在“综合实训”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过程的设计者、课堂的引导者,三科综合教学者,还是执行的监督者与效果的评价者[10]。这对于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今形势下,人才培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更注重能力提升和情感态度的投入,中医教学改革倍受关注,仍在不断探索中。期待着“综合实训”课的教学形式和内容更加完善,适用面更广,不断发展,更好地发挥中医经典的传承作用。

猜你喜欢

三科温病方药
基于温病古籍的寒疫辨治规律分析
温病教学中应用“以纲带目”教学法的探讨
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立德树人,培育时代之花
三科微生物复合菌剂707新疆棉花施用效果试验
《温病条辨》脉诊探蕴
高血压中医证候特点及方药探讨
以科技为帆 创行业品牌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治法方药研究进展
日民众反对医保取消“汉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