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凭信誉“刷脸”贷款

2019-01-29余建红朱丽娜

浙江共产党员 2019年1期
关键词:刷脸农贷三治

本刊记者/余建红 朱丽娜

基于荣星村良好的信用基础,授予村集体2500万元的信用贷款额度。

无需抵押物,也不用担保,村民仅凭自己的信誉“刷脸”就取得贷款。2018年12月1日,在桐乡市举行的服务党群创业创新“金融惠农”行动启动仪式上,屠甸镇荣星村集体和610户村民共获得了桐乡农商银行“三治信农贷”1.55亿元的信用贷款额度。

糜学江是桐乡市屠甸镇石泾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他承包了近千亩的土地,从事水稻种植加工、蔬菜种植等。凭着好口碑,糜学江的贷款授信额度也从原先的20万元提升到100万元。前些日子,糜学江望着几百亩稻谷金黄,就想多采购几台农机和一些种子化肥,早点完成秋收冬种,却因为手头资金有限犯了难。“三治信农贷”为他送去及时雨,桐乡农商银行得知糜学江是市人大代表、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关键在村“三治融合”道德评判团的信用评议中得分高,当即发放了20万元贷款,糜学江花14万买了台收割机,剩下的钱再买了些蔬菜种子和化肥等农资产品,一下子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三治融合”发源于桐乡市,2013年该市率先开展自治、法治、德治的建设试点,成立了第一个村级道德评判团,专门评判村里事情的对错与村民德行的好坏,让村民自己教育自己、规范自己、管理自己。经过试点的不断整合,桐乡已形成了“一约两会三团”为重点的三治融合创新载体。一约即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两会指百姓议事会和乡贤参事会,三团指百事服务团、法律服务团、道德评判团。

桐乡市委组织部牵头,联合桐乡农商银行等单位,启动实施了此次“金融惠农”行动,创新推出“三治信农贷”,以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

“三治信农贷”具有纯线上、无面签、纯信用、无担保的特点,产品线下授信、线上放贷。尤其是贷款资格审定上,依托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一约两会三团”(三治融合),通过“道德评判团”对农户的信用状况、道德行为进行评判,通过“百事服务团”走访获取信息确定授信额度,通过“百姓议事会”对符合条件的农户进行公议授信,一次核定,3年有效,最高可贷30万元。优秀共产党员、道德模范等先进个人还能增加信用额度,适当优惠利率,激励百姓学习先进、向上向善。

好口碑、好家风、好品质等,这些都转化为村民的信用积分和贷款额度。“没想到我的信用这么‘值钱’!”拿到30万元的授信贷款,村民孙岳青连连称赞,他说:“我平时做小生意需要资金周转,找亲戚借拉不下面子,找小贷公司又觉得利息高。有了‘三治信农贷’,只要在手机上点一点就能贷到款,1万块钱贷款每天利息不到1.8元,真的实惠呢。”

“我们要紧扣惠农支农这个关键点,突出党建引领这个主题,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平台,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动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让更多的老百姓实现创业创新的梦想。”在桐乡市委书记盛勇军看来,这次金融惠农行动,既是深化“大走访、大宣讲、大解放”活动,回应群众生产生活资金需求,也是用好“三治融合”经验、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载体,更是放大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优势,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数字桐乡、信用桐乡建设的重大改革和创新举措。

截至目前,荣星村已有37户成功贷款335.8万元,基于该村良好的信用基础,还授予村集体2500万元的信用贷款额度。桐乡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陆高林说,计划到2021年,全市176个行政村,“三治信农贷”授信覆盖面、村级经济合作社授信覆盖面、农业经营主体授信覆盖面、线上金融服务覆盖面均达到90%以上,信用贷款授信额300亿元以上,全部贷款授信额600亿元以上。

猜你喜欢

刷脸农贷三治
“三治”融合打造乡村治理新格局
四川:创新“三治” 激发乡村社会活力
强化“三治”结合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注重“三治”融合 促进乡村振兴
控制与抵制:民国时期国家行局与川省合作金库关系研究
控制与抵制:民国时期国家行局与川省合作金库关系研究
试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银行的农业贷款
抗战时期的农本局与四川农村
印度给牛“刷脸”防宰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