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19-01-28李杨任环
李杨 任环
摘要:高考多年来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它决定了千万学子的人生轨迹,而高考改革也一直在探索中前进。新高考改革中英语将转变为一年两考,以最佳成绩计入总分的社会化考试。针对有史以来最大变革,英语学科考查终于回归语言功能的本位,凸显交际能力,重视基础知识、实际运用能力及课标的基本要求。而高考改革的同时,高中英语教学也必然随之改变以适应改革的需要,英语教师需要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更要精确分析考试以及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来适应新的英语考试制度。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教师业务能力;教学建议;应对策略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01.018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9)01-0080-04
一、关于高考改革
(一)高考改革的原因与目标
多年的实践使旧高考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加之我国综合国力的进步,原来的高考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教育事业的要求和期望。笔者认为旧高考制度的弊端大致有3点:1.旧高考制度要求集中考试,也就意味着教学的目的是达到考试的最终目标,因此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2.对最终成绩的追求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强调标準答案和标准解题思路,因此阻碍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3.强制文理分科必然导致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只关注应试科目,没有任何的兴趣带动,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新高考改革的目标意在解决这些问题,采取“3+3”模式来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文理不分科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新高考改革对英语学科的修改及其意义
教育部历时三年多,起草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的实施意见》,其中对英语学科考试模式做出了修改。新高考改革对英语考试制度的修改主要在于改变了以往英语学科与语文、数学一并集中一次考试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两次考试取最好成绩计人总分的考试模式,而这样做显然是推动着英语考试社会化发展,与我们所熟悉的雅思、托福考试有着相似之处,而这样的多次考试制度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减轻英语学科为考生带来的压力和负担,让学生能够合理分配各学科的学习时间。
(三)高考改革给高中英语教学带来的影响以及矛盾
允许考生参加两次英语考试并取最佳成绩计人总成绩的考试方法必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努力程度,这种做法会达到教育部所期望的减少学生负担的目的却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学习英语的热情减弱,这无疑增大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加之英语考试向社会化方向发展,各种辅导机构是否会推动英语考试商业化,从而对学校教学产生影响还是未知数,这对学校英语教育无疑是一种挑战。而高考改革给英语教学带来的矛盾无非体现在教学模式和教学节奏上,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新高考改革下的教学需求,这就需要调整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而两次考试的考试模式又预示着教学节奏的加快,学校和教师需要研究并找出合适的教学模式并适当加快教学节奏。
二、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英语教学现存的问题
(一)小学、初中英语教学带来的隐患与高中教育缺乏实效性
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需要有一个引导教育过程。当前英语课在初中、小学广泛开设,由于家长对英语学科的重视,学生开始学习英语的年纪越来越小,强度越来越大,而重视并不代表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校教学方法的错误,小学英语主要应以引导兴趣为主,在教学内容以及形式上新颖灵活,充分激发小学生对外语的兴趣,初中的英语教学则是以教授基础知识和方法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必要的英语学习习惯。但目前小学、初中英语教学仍然以单词的数量、分数高低作为评价结果,往往进行超量辅导,导致兴趣丧失,给高中教学埋下隐患。加之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很多教师无法摆脱固定模式,依然使用传统教学方式,更加导致英语教学趋向于应试教育。
(二)“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日益显现
英语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的,学习任何一门语言都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听、说、读、写练习,而由于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有巨大的应试压力,完全围绕着提高高考分数开展,大部分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主要还是侧重于应试技巧的传授,大量开展单词记忆,语法练习,阅读量等强化训练,读写能力尚且能够得到训练,而听说方面的训练少之又少,这也是我国英语课成为令人诟病的“哑巴英语”的原因。加之大部分教师在教学模式上仍然采取简单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过度的理论传授必然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没有良好的语言使用环境,一味强调分数,这必然导致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下滑,完全不利于改革目标的实现。
(三)追求升学率而导致的“两级分化”问题
当前的英语教学无法摆脱应试机制的束缚,教师迫于学校对升学率的追求,也必须将精力用在单纯提高学生分数上,而问题在于一个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学习能力不可能保持在同一水平,大多数学校和教师选择按照班级中上等学生的水平进行教学,甚至有些学校按照尖子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教学。这必然导致学生英语水平受到重大冲击,并且影响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会造成“两极分化”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一旦形成,对以后的教学难免带来恶性影响,使英语教学进入恶性循环。
三、在新高考改革下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建议
(一)强化适时的英语教学理念
高考改革对英语学科考试制度的更改令许多人觉得英语学科的地位在不断下降,觉得英语已经不重要了,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教育部对英语学科考试制度的修改正是由于英语学科不可或缺的地位,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今天,国际会议上使用的大多是英文,而计算机编程代码则完全使用英文。高考改革只是改革应试教育体制下英语的评价手段,使之着眼于学生的英语表达与应用能力,将英语实实在在地学成一门可以应用的工具。不过教师要注意的是不能单纯强调英语的工具性,更要在教学中体现出英语的人文性,英语教学应该注重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教师应当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国家的文化与文明。
(二)拓展考查的英语教学内容
高考改革后的英语考试更加看重的是考查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从近几年的英语高考试题上的变革来看,试题更加强调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取消了原有的考查语法的单项选择题,而改用了语法填空题,这是符合语言学规律的,部分省市则提高了阅读理解的难度,增加了作文的分数,为的是考查学生的英语理解和表达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现实教学中必须创新测试手段、更新考查的内容,实现教学题材和测试题材的多样化,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运用、理解、表达能力。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知识体系化、生活化和国际化,提高时代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要多涉及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或是热点话题,为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强调多样化且有针对性的英语教学方式
在原有的高考制度下,为了班级整体,教师往往按照班级中上等学生的水平进行教学,在教学进度和难度上并不适合尖子生和学困生。于是大量的学生需要参加课外的英语培训,这也是原有高考制度的弊端之一。而在新高考改革的驱使下,学生的英语水平必然呈现出差异化,尤其体现在城乡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差异上。针对这些问题,高中英语教学要进行配套改革,例如组构多元化的校本教材,研究适合不同层次和水平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四、教师如何提高业务能力适应新高考改革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其教学成果的影响尤为深刻,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感受到积极、热情、信任的态度,学生会用饱满的热情和情感投入到课堂中,学生由喜欢教师转向喜欢学科,身心愉悦地接受教师的教导,这必然将外教诲转化为内动力。
(二)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备好教材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学大纲和整体教学思想的体现,能否备好教材、讲好教材是一名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评判标准之一。备好教材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新课标的主旨和要义,把课程标准的精神贯彻到课中,要精准地分析出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在必要时查阅相关资料,对所要讲授的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以培养学生能力,并能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注意,不要拓展、延伸过多而忽视了课本内容,还是要以课本内容为根本,加之新高考改革后缩短了初次教学时间,教师更要注意自己的教学节奏。
(三)不断充实自己,提高教学能力
处于信息时代的今天,当代教师更要时刻专注外语教育的新潮流和新方法,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和教学能力。而面临着新高考改革带来的挑战,教师更要不断更新自己,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应对新高考改革的教学模式。
(四)充分利用教辅工具使教学方法丰富多彩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一个是指教师在教学上方法的多样性,另外一个是在课堂上教师用不同的教学辅助手段把知识呈现出来。
教学的多样性由教师和学生两个中心组成,教师应该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辅助的多樣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不同的方法把知识呈现出来,在技术方面利用多媒体、音响、幻灯片等方法,在课堂教学方面可以采用对换师生角色,游戏、竞赛、分组、讨论、问答等方式传授知识。尽管方式不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客体作用的规律是不能改变的,教师应该学会利用各种教辅工具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并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五)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实用性和英语的人文性
当下英语教学应试性过于强烈,学生每天做着单一的试题训练,这是非常不符合语言学习方法的,这导致学生只在试卷上精通英语,可以完成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却不能用学习多年的英文清晰、简要地表明自己的想法、进行基本对话,而高考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改善这种畸形的学习情况。
由于英语的语言功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带领学生掌握熟记课本词汇,而且要不断扩充日常使用的词汇,考虑英语的语境和交际功能。因此,在课堂教育中,提倡注重口语式教学,课后可以定期设定英语场景游戏,或者每周固定日子、固定地点设置英语角。另外不能只看到英语的工具性,更要重视英语的人文性,语言是一个国家文明的精髓,教师应该重视英语的文化交流与传递作用,更好地引导学生。
(六)对考试进行精准分析,合理应对
为了改进原有高考方式,转变高中英语教学方式和学生英语应用情况,教育部对原有英语高考方式进行了改革,试题上也在不断进行调整。从近几年的方向上来看,英语试题倾向于考查学生语言应用的能力,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重新对考试进行分析与评估,以全新的姿态和正确的方法带领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备考。虽然我们不倡导教师将教学完全应试化,可并不代表着教师可以忽略高考而单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高考归根结底是一次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测试,教师应找到测试规律,有效培养学生能力,找到科学备考方法,使学生在能力提升的前提下取得良好的成绩,才是真正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五、应对新高考改革的英语教学策略
(一)重组教学形态和教学模式,试行“走班制”和“分层制”教学
新高考改革为了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改变了原有的文理分科制度,这就决定了原有的教学形态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高考改革的教学需求,需要重组高中英语的教学形态和教学模式。推行走班制是一个必要的选择,走班制本身的灵活性和适切性能够满足学生自行选择学科的条件,另一点就是要推行小班制和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接受能力来分班,并在教学时选择最适合班级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既能满足学生文理不分科,自由选择科目的需求,又能因材施教,分类辅导,多层次培养学生。
(二)改变教学计划和方法,注重一、二年级,精准应对高考
面对一年两考的全新模式,英语教师必须更新观念、以全新的教学方法来应对。合理分配各时段的授课内容以迎合学生在特定时间冲击考试的需求,这样就必须高度重视一、二年级的教学,从一开始就积蓄能量,适时而发。
1.基础知识与高考衔接。从高一开始,教师就要整体协调教学内容、每个模块的知识应与高考考查提前对接,梳理出高考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直击高考,反复灵活训练,在前两年打好基础,形成知识灵活迁移、运用的能力。
2.加强基础能力和英语语言素养的形成。高中英语《大纲》规定:“要培养学生综合运语言运用能力”。该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技巧、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素养综合发展的基础上,因此在一、二年级英语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基本运用能力。比如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在高一、高二就应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速度,多增加实用类本文阅读的训练;再如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在高一要侧重书信和记叙文,使学生在高一阶段灵活掌握基本的句式结构的行文结构安排,高二要加强说明文和记叙文的训练,从热点题材人手,深化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的作用。
3.立足能力,开展灵活多变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提高课堂效果。实践证明,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本质和最终目的。新的高考制度呈现出等级性水平测试发展的趋向,英语教学应该努力设计符合学生心理年龄及知识层次,形式既丰富多彩又实用性强的实践活动,渗透人文精神,全力调动学生的情感,开拓思维,切实提高课堂效果,促进其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
[责任编辑: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