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9-01-28施盛云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6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案例教学法

施盛云

一、内部控制及课程介绍

内部控制是企业所有成员参与的,包括董事会、经理层和所有员工,为企业实现如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确保企业遵循法律法规、确保信息真实和可靠,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促使战略有效实施。

国外研究内部控制理论较早,1949年,美国AICPA所属的审计委员会发布了《内部控制:系统协调的要素及其对管理部门和独立公共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第一次正式提出内部控制的定义。1958年,该委员会发布《独立审计人员评价内部控制的范围》,把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1992年,COSO委员会发布《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提出内部控制五个要素。2002年,美国颁布《萨班斯—奥克斯里法案》,扩充了长期持续的对公众公司保持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要求管理当局证实,并由独立审计师鉴证这些制度。2003年,COSO委员会发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提出管理的重点应由单纯的控制转向风险管理。2013年,该委员会发布《内部控制—综合框架》,完善和提升了内部控制五要素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等方面内容。

近十几年,内部控制在我国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实施。2006年,财政部牵头成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研究制定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2008年,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已基本建成。内部控制课程是我院会计学专业(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审计专业(本科)为培养应用型高级管理人才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旨在培养现代大学生风险管控新理念和企业管理新思维。课程既涵盖内部控制的理论渊源、理论体系,又分项介绍各重要经济事项的控制程序、控制方法;既论述内部控制实施的必要性及实施方法,又介绍如何针对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价,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

二、《内部控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讲授”为主,不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唱独角戏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学生很可能就是盲目地灌输知识,却没有真正掌握内控原理,不能灵活运用到实处,产生理论和实际脱轨的分化局面,难以实现课程培养目标。

2.缺少实践环节,不利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内部控制课程是理论联系实践很强的一门课程,缺乏实践机会无疑就是纸上谈兵,不利于消化课堂的学习内容,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

3.考核方式单一,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内部控制知识点。单一的考核方式,严重扼杀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很多学生平时不注重学习,利用考前几天时间突击死记硬背一些不消化的知识点。

三、《内部控制》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1.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实践模拟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让学生真正化被动为主动,大大促进学习效果和效率的提高,从而形成导、学互动的学习氛围。

案例结合法,可以让学生轻松掌握企业业务活动的总体内容、主要风险点及控制措施。企业除了做好内部控制的实施,还需要设计好内部控制,而设计内部控制,是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和情况来完成。我们在教学中把理论与案例企业捆绑起来,深入浅出。要精心选择案例,注意把具有类似内在联系特点的案例归结一起,目的是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达到触类旁通。可以是历史案例与时事案例组合,如中航油巨亏背后的内部监督失控与推进武钢集团价值提升的内部管理审计。又或者是国内外案例相组合,如BP(英国石油)公司的“墨西哥湾漏油事件”与双汇集团的“瘦肉精”事件,采购环节的关键风险点失控。还可以是经典案例与生活案例组合,如海尔“吃休克鱼”的内控文化与班级间比赛的文化活动。此时,教师要适度引导学生结合案例进行进一步深化探讨,并给予学生及时到位的指导,这样就会产生教与学互动,课堂气氛变得活泼起来。案例+讨论可以在授课进度提前一周通知学生,课前提交书面材料并在课堂分析。用案例结合去引导学生消化关键风险点的管控设计内容,学生就由“理论框架”层面回归现实去剖解案例中内控缺陷的问题,利用书本知识去解决问题,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实践模拟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动手设计内部控制。完整的模拟设计环节包括调研计划、调研材料、分工与协调、模拟设计报告(含风险流程图)构成。从模拟设计报告中挑选具有创新性的代表作品,在课堂上学生解读分享,教师点评。此时学生设计和分析内控的能力得到尽情发挥和展示,还丰富了其他学生的内控思维角度,实现一箭双雕的教学效果。其中的模拟设计报告,还是《内部控制》案例库和习题库的素材来源。这种教学法,非常符合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标准的培养。

问题导向教学法,抓住核心问题,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主思考去解决问题,享受学习过程的乐趣,也有利于内部控制教学目标的完成。以学生个人或分组的形式针对核心问题展开研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建立团队合作精神。这对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大有用处。

2.依托校外教学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实地考察调研。加强与校外导师联系,从实务视角提升学生认知层面。学生到合作企业现场参观和考察,近距离亲身体会现实中的企业是如何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让学生学习教材理论的同时又有了切身直观接触,有效排除枯燥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障碍。和校外导师、企业家们面对面交流访谈,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内部控制的实践认知,从而消化教材中抽象知识点的疑惑。

3.完善内部控制课程考核体系。鉴于本课程特点,教师要重视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凸显“能力”培养核心,重自主学习能力的考核,强调实践运用能力,用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分析企业具体的内部控制问题。

具体做法,突出实践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考核,提高实践考核的比例。实行百分制,其中:平时考核占25%(根据学习态度、平时出勤、课堂讨论和平时作业等方面衡量),实践技能考核占30%(包括小组活动、实践调研等)。期末考核占45%(理论考试,形式可以采取开卷或闭卷,考核范围涵盖本课程所有的理论内容)。

综上所述,在内部控制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围绕本课程教学目标,灵活有效衔接财经类其他专业课程知识,寻找教学过程的良性互动、教学效果稳步提高的平衡点。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互动等方面挖掘内部控制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运用能力与合作能力,扎实掌握内部控制理论及灵活实践运用,成为名副其实的应用型大学生。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案例教学法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