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9-01-28崔海鹰
崔海鹰
一、引言
行政事业单位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或履行政府公共职能的窗口,它在我国经济建设与促进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如何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建设,不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效率和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信任感,是行政事业单位一项长期必须坚持的工作。而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一方面有利于降低管理风险影响,提高廉政建设效益,另一方面可以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组织结构,提高单位管理效率,进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和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良好形象,因而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环境有待完善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环境方面还存在较大问题,首先体现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不少单位的内控制度相对粗糙,没有对每一个内控程序进行必要的制度性叙述,其内控制度缺乏操作性与实用性。其次单位上下干部职工的内控意识不强。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经费都由财政拨款支付,单位领导都是上级任命,其工作宗旨为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任务,注重主管业务业绩,而在内控建设上没有给予正确的看待,忽视一把手的管理作用,没有精打细算的理念,没有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另一方面单位其他干部职工认为内部控制是在领导的指引下进行,领导叫我们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在内部控制建设中没有主动性、创造性。另外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一方面不少单位因种种原因没有建立必要的内审机构,甚至没有专业的内审人员,其内审业务都由其他部门进行,因而无法发挥内审应有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作为有效监督的财政、政府审计部门因管辖范围较大,无法实现对各个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持续有效的监督。
(二)信息沟通效率有待提升
信息沟通是单位内控建设取得成功的必要纽带,单位与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内部各部门通过信息沟通,来实现风险管控方面的协调处理,从而实现风险管控的及时性与有效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建设中要保证单位与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畅通。也就是说,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建设中,缺不了信息的沟通与交流。但在调查中发现,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尚存在信息沟通不畅现象,单位与主管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与沟通。主要表现在,首先上下级缺少信息沟通渠道,逐级上报的沟通上报的方式严重影响了单位领导及主管部门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影响了关键决策的及时性,致使很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处置,经常给单位造成严重损失。其次各部门的各种管理系统相互独立,发挥不了信息共享与交流的目的,形同信息孤岛,在风险管控中不能有效发挥风险管控信息的共享,影响风险管控的及时性和风险管控的效率与效益。
(三)预算控制有待加强
预算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内容与方法,有效的预算控制可保证单位正常开展工作的支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效益,达到两全齐美的内控建设效果。但目前大多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前不作相应调查研究工作,对预算年度的编制往往采用简单的基数增量法,预算编制不切合实际。另外预算执行时许多单位存在极大的随意性,往往是上半年放慢预算的执行速度,而年末加快用款速度,突击支出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单位对预算随意调整,预算支出与实际支出差距甚大,预算的约束性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
三、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内控环境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要正确认识单位内控建设的重要性,同时要充分认识自己在单位内控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日常工作中要亲历亲为,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领头羊作用,从而引领单位的内控建设深入持续开展。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内控重要性的宣传,通过宣传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单位内控建设重要性认识,从而调动参与单位内控建设积极性,进而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单位的内控建设中来。其次,完善单位的内控制度体系,行政事业单位要从合规性、有效性、强制性等多方面出发,充分结合自身的管理特点,并借签企事业单位内控建设成功的经验,来完善自身的内控制度,从而保证所制定的内控制度在单位内控建设中发挥有效作用。最后行政事业单位要完善单位的组织结构,根据内控建设的需要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并建立健全相应制度体系确保其充分的独立性和监督权力。同时,政府财政部门及审计部门要想方设法加大监督力度,采取多种措施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压力,促进其内控建设良性推进。
(二)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沟通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要利用QQ,微信等现代化信息交流工具建立单位的信息交流平台,为普通职工开通必要时与单位领导直接报告的业务平台,从而免受逐级上报的对风险管控效果的影响,使单位领导能够及时掌握每一部门每一岗位实时动态,从而可以及时作出风险管控的科学决策。其次根据单位的实际业务开展及管理情况,开发或者整合现有的各类管理系统,使各部门管理信息能够获得共享与交流,从而有效解决信息孤岛现象,从而提高内控信息的交流效率与效益。值得提醒的是,在系统开发或整合成功后,行政事业单位,重置信息系统管理流程与岗位,对不同的岗位赋予不同的操作权力,以防内控建设中补了东家漏了西家。
(三)加强预算的编制与执行管理
首先做好预算编制前的调研工作。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职能部门在预算编制前要做好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要清楚本年度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预算年度的预算管理中予以纠正完善。要全面预测年度单位的收支情况,收支内容要全面覆盖单位的全部收支业务(包括项目支出),同时项目支出要根据项目紧迫性分类,以便对预算资金的统筹安排。其次选择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根据预算编制前期掌握的信息资料编制预算。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支出的不同类别属性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使编制的预算能够最切合实际。最后,不折不扣的执行预算。行政事业单位对编制的预算要不折不扣的加以执行,如遇到必须调整的预算项目,必须按照预算管理制度报批,待批准后允许调整。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在保证单位健康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内控建设是一个边建设边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要采取多方面措施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同时要重视并推进信息化建设,促进单位内控建设中的各类信息的沟通与交流。另外行政事业单位要注重并加强预算的编制与实施管理,充分发挥预算控制的突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