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高职院校的创业驱动策略

2019-01-28济宁职业技术学院马静

中国商论 2019年13期
关键词:群体互联网+院校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马静

当前,大众创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高职院校学生从事创新创业活动,不仅成为一种时尚,而且具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并且现在各大高校均已开设创新创业课程,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职业规划活动,鼓励学生提升创业素质,塑造创新思维,提高创业创新能力。通过国家、社会、高校的鼓励和大学生群体的创业创新活动的开展,很多学生对创新创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体会。学生们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认识。很多创业创新的学生,充分利用国家对大学生创业创新活动的帮扶政策,对大学生创业创新活动给予的税收减免的政策红利,不断地把学来的创业创新知识运用于创新创业实践中去。他们不仅通过创业创新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为自己的人生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职业经历,不仅带领着更多人发展自我、提升自我,也对社会发展贡献了力量。

1 “互联网+”创业活动在高职院校中存在的问题

1.1 高职院校“互联网+”创业活动缺乏专业指导

“互联网+”技术创新创业知识教育教学,对高职院校而言是一项具有一定难度的工作。

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资源有限,一些学校互联网教育教学课程开展还在起步阶段,没有成规模、成体系的教育教学规划,对于“互联网+”教育培训工作没有强大的师资力量,对于“互联网+”教育教学活动存在专业性指导能力不足的情况。这是由于互联网教育专业师资力量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较为薄弱。这是由我国互联网教育的起步时间晚造成的,但由于发展较快,很多地方存在着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的情况,所以师资教学工作存在不匹配,不平衡的状态。并且,一些地方高职院校的专业侧重也存在不同,很多高职院校没有专业的互联网教学教育专业,一名普通计算机专业老师对学生“互联网+”创业创新活动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没有专业的互联网教育教学团队,就意味着没有专业的课程辅导管理体系,一些高职院校学生也就没有专业的“互联网+”知识学习途径。所以,对于一些高职院校“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极为不利。

另一方面,国家对于高职院校“互联网+”教育教学工作投入的资金及教育教学资源有限,对于从事“互联网+”教育工作的高职院校扶持资金较少,这就从教学的根本源头减缓了“互联网+”教育教学培训工作在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的发展步伐。高职院校“互联网+”教学工作,需要专业的“互联网+”技术应用与开发的技术人才进行专业性辅导,而不是定期或者不定期的间歇性教学。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来说,拥有专业的师资力量对其“互联网+”创业创新活动进行指导,能够保证学生在整个创业创新活动过程中接受不间断的教育,能保证每个学生在创业创新活动中及时处理自己的问题,提高互联网创业创新活动中解决问题的效率,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创业创新活动的发展质量与发展空间,保证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创业创新活动有序开展、持久经营,市场存活率高。

众所周知,“互联网+”技术需要高水平的专业知识才能从事本专业的市场经营活动与社会活动,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学业水平的高低评价,取决于每个学生的未来就业能力及就业情况,学生群体创业就业前景好,就是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最直接的评价。所以,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互联网+”教育教学工作时,一定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对教育教学工作资源,有一定程度上的倾斜,保证学生群体能够接受系统的“互联网+”技术教育教学工作指导与培训。

1.2 高职院校“互联网+”创业活动缺少资金设备支持

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在校阶段,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在不断地接受着有序有规划的学习活动,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来说,拥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对于未来择业与未来就业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得益于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国家技术资金的广泛投入。资金设备,对于高职院校开展好互联网技术教学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资源。

但现实情况下,一些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并没有很好的教育资源可以利用,他们只是在创业创新启蒙下,寻找一些资源去实践去尝试,这对于学生群体来说,是远远不够,远远不足的。没有系统的、成体系的支持,没有专业资金设备去鼓励学生群体开展“互联网+”技术探索与商业实践活动,对于学生群体的发展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商业活动的实践,是他们未来就业的宝贵资源。资金设备是他们实践活动、创业活动的基础性支持。对于高职院校来说,设备资金的投入是必要的。虽然,对于前期投入较大,教学教育资金短缺的高职院校是一件存在不小难度的事,但对于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摇篮的高职院校来说,学业群体的就业就是未来工作的方向。

1.3 高职院校“互联网+”创业群体缺乏人才培养计划

高职院校组织开展成体系的“互联网+”技术教育教学工作,是帮助高职院校学生群体获取专业知识,塑造良好就业能力的重要举措。在现代高职院校教学教育工作中,对“互联网+”技术培训缺乏成体系、成规模的人才培养规划。一般意义上来讲,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培养的方向是成为具有专业能力、专业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对他们而言,专业学习就是未来就业的保证。在现行的教育方式下,很多高职院校因为开设互联网技术教育教学活动较晚,所以,存在着人才建设培养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缓慢,发展速度较慢的特点。所以,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学习互联网技术来说,需要制订一个系统的人才培养计划以及系统的人才定向培养规划,来保证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创业创新活动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塑造一批具有高专业水准、高技术能力、高创新能力的人才群体,进而提升我国高职院校互联网技术专业能力。这对于发展互联网经济,提高互联网经济内涵,具有特殊的支持意义。

2 “互联网+”高职院校创业驱动活动的发展对策

2.1 加强高职院校“互联网+”教育专业知识培训工作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互联网+”教育教学专业培训工作,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为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创业活动提供活动力的必要保证[2]。创业驱动是高职院校培养塑造专业就业人才的普遍方式。通俗来讲,创业驱动是激发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就业创业力量、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创业能力的重要方式。针对于学生群体来说,找到一个有效的学习途径、学习创业知识、提高创业能力、发展创业创新活动,是对自己未来就业的根本保障,学生利用互联网技术从事创业活动,是驱动自身创业发展、提升我国就业层次、提高就业质量的关键一招。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对于高职学校学生群体来说,无疑是另辟就业蹊径,利用互联网技术驱动就业,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所以,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互联网+”技术教育专业知识培训工作,是一件好事、是一件利事,可以帮助学生接触到专业的互联网知识,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积累丰富的互联网就业实践活动经验与项目学习经验,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群体将来就业,可以打下坚实的后盾与基础。

2.2 加大高职院校“互联网+”教育活动资金设备投入力度

教学工作质量不仅取决于师资力量是否雄厚,同时,也离不开教育教学资源的投入。所以,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来说,良好的创业资金支持,良好的创业设备学习投入就显得至关重要。大学是一个积累经验、学习知识、提高个人就业能力的场所,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来说,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积累丰富有效的工作知识是极其重要的。学生经验来源,是在不断的模拟社会实践就业中自己去学习与体会的,拥有教学资金的支持,教学设备的支持,可以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到就业需要与就业需求,来不断地探索自身的不足,并持续改进。“互联网+”创业驱动活动,需要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与设备支持学生教育教学工作,通过互联网技术资金设备的投入可以帮助学生广泛地认识互联网,广泛了解“互联网+”,对于丰富学生实践,积累互联网项目经验具有一定作用,对学生未来就业也是一份支持。

2.3 提升高职院校“互联网+”人才培养教育课程内涵

教学资源是开展教学工作的物质保证,教学规划是提高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的前提。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来说,教育课程是学生实践活动开展的根本。学生是从教学课堂中获取知识、获取专业技能的,学生通过课程对知识有了全方位的认识,并通过不断专业刻苦的知识积累,对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丰富。所以说,课堂中的课程是高职院校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课堂课程知识的内涵,决定了学生群体知识质量层次的高低。因此,提升高职院校“互联网+”人才教育教学培养课程的内涵,是国家定向培养专业的互联网从业人员的必要途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结合社会发展实践去不断地改进自身教育教学工作。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特色互联网教学工作,来不断地提升学校的教育内涵,培养不同方向的互联网从业人员,对待教育教学工作不能搞大水漫灌的方式,要具有针对性,要有不同的方式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区别方案,如定向培养互联网技术管理方向、互联网技术开发方向、互联网大数据交互方向以及互联网技术商业贸易方向等。分门别类地开展教学工作,有利于高职院校互联网专业教学质量的统筹发展,对学生群体开展创业驱动具有一定的帮助意义。

3 结语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学历毕业生成才就业的重要场所,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丰富的人才储备。创业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不仅提高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展空间,也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提升做出了突出贡献。“互联网+”技术走进了高职院校,走近了高职院校学生,对学生的创业创新思维逻辑培养、创业创新能力培养及未来就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现实实践意义。推进高职院校“互联网+”教育培训指导工作,不仅对提升高职院校发展内涵,提升高职院校育人能力具有特殊贡献,也对发展高职院校学生能力,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机会具有特殊意义。推进“互联网+”技术在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的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发展进程的必然要求。在当下社会发展中,我们不仅要进一步重视,进一步关注“互联网+”课程在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也要进一步关注“互联网+”技术在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的实践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群体互联网+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