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叙事性与趣味性探究
——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
2019-01-28水宏
水宏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太原 030009)
1 引言
思政课建设可谓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需要思想灌输与传导,同时需要增强叙事性,做到趣味相合。从当前很多院校思政课的实际效果看,思政课之所以缺乏吸引力,教学实效性不强,教学环节固然存在问题,但是缺乏叙事性与趣味性的问题与现实很明显是一直被人所忽视和扭曲的实在问题。那么,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彻底扭转思政课面临的领导很重视,学生却很漠视的尴尬局面,就必须时不我待地从所在院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深入系统地研究,形成典型,将叙事性与趣味性贯穿并落实于思政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去[1]。以下将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分析高职院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 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存在的问题及缺乏叙事性与趣味性的表现
2.1 部分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单调
一些思政课教师尽管深知思政课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但是,仍旧沿用多年来的教学方法,其表现是:满堂灌、一言谈、重理论、轻实践。课堂上,不管不顾学生的课堂状态,只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没有与学生的任何交流,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下,一走了之,不关心学生的获得感,与学生断了联系直到下一节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2.2 部分思政课教师责任心不强
一些思政课教师做不到及时更新知识,长时间使用同一份教案,没有教学设计,全凭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授课;知识陈旧,课堂案例过时;课堂上不注重课堂管理,任由学生课堂上睡觉,肆无忌惮地玩手机;课下,抱怨学生知识欠缺,牢骚满腹。
2.3 部分思政课教师轻视教学设计和教学设计不合理
一些概论课教师缺乏提高课程的叙事性与趣味性的意识,课前不重视学情分析、适宜教学内容的案例的积累、选择与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课上埋头给没有或缺乏理论基础知识积累的学生讲理论,不重视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调动,课下不调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疏于与学生的交流沟通。
2.4 青年教师向骨干教师转化节奏缓慢
一些青年教师大部分是刚从大学象牙塔出来就登上了大学讲台,由于教学经验的欠缺以及学校有效的老带新培养制度的落实不到位,对概论课理论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增强思政课叙事性与趣味性的能力匮乏等原因导致其手足无措,进而导致教学效果不如意的后果。
2.5 学生文化知识基础差
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知识薄弱,部分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意志力不强,加之社会上不良思想的冲击与影响,使其缺乏应有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3 增强高职院校思政课叙事性与趣味性的对策
3.1 开展定期有效的学情分析
学校思政部门应该在学院领导的坚强领导下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在每个学期初开展全校范围内的学情分析。开展之前应制定包括学生政治知识基础、感兴趣的政治话题、希望教师采用的授课方式等内容的调查问卷,并采用能够让学生客观理性地表达诉求的多种民主方式进行畅所欲言;制定约束授课教师课堂上下了解学生听课情况与学生下课第一时间评教的制度;加大学院教学督导组对思政课的监督与指导;学期末再次召开全校范围内的学生座谈会,对教师的授课方式、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授课语言是否体现叙事性、授课是否具有趣味性等内容进行了解与考核,鼓励先进,鞭策淘汰后进,做到奖罚结合[2]。
3.2 开展专题化教学
应以教研室为单位研究思政课的专题内容设置,专题内容的设置必须体现科学性、时代感和针对性三者的统一;专题化教学实施过程中,授课教师必须与学生的专业实际相结合,体现专业特点;教学方法上必须做到以问题破题,突出重点,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既为学生提供分析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又为学生留下思考问题的空间。
3.3 完善与落实集体备课制度,使其常态化
集体备课制度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增强授课教师之间交流沟通的重要手段,各位授课老师只有在一起交流学生情况,沟通重难点的讲解技巧,互相分享教学心得,互相切磋教学,才能够共同进步,同时,这对于年轻教师的培养也是非常必要的工作。因此,学校的思政部门应完善与落实集体备课制度,使其成为每周教研室活动的必研究内容之一[3]。另外,思政课课程标准应做到及时更新,使其适应教学的要求。
3.4 强化课程教学设计
当今时代的大学生处于信息化时代,接触的信息量很大,思政课授课教师一定要在了解了学生包括专业知识积累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加强教学设计,没有设计的课堂是盲目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否合理关系着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的获得感。因此,授课教师必须加强教学设计,才可能吸引学生,使其配合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另外,教学设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总结得失,才能使其优化。
3.5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概论》课相较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近代史纲要》等课程来说,理论性较强,由于有些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知识陈旧,长期形成了“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教学经验不足,这就难免出现枯燥乏味的现象。因此,在学理论的同时,应适当增设校内外实践教学与“师生对话研讨”教学环节,以使学生真正接触了解社会现实。对此,可以开展读一本好书、关爱老人、弘扬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理论的魅力。当然,这需要提前谋划与设计。如:学期初就为学生开列出指定阅读书目或者参考阅读书目,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开设大课堂主题讨论课,但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确立主题要有针对性,学生准备要有目的性,课堂发言要有积极性,教师引导要有方向性,总结讨论要有概括性[4]。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可以采用网络课堂、播放教学录像片等形式,同时,还可进行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开展参观、听报告、看影视作品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