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领新时代音乐教研新方向
——参加“第八届中小学优秀音乐课展示与培训活动”有感

2019-01-28郭声健

中国音乐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爱美音乐课美育

郭声健

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承办的“中国教育学会2018年度课堂教学展示与观摩(培训)系列活动暨第八届中小学优秀音乐课展示与培训活动”,于2018年12月22日—28日在广东省东莞市成功举行。活动分为小学与中学两个阶段,本人有幸参加了小学组的观摩研讨,并在专家点评环节就参加本次活动的心得感受做了简短发言,本文系点评发言整理稿。

一、教学展示不评奖,新时代音乐教研新常态

本次中小学优秀音乐课展示活动,可以说是近年来我国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的大汇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目前音乐课堂教学的最高水平,绝大部分课例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实践呈现都可圈可点、亮点频现。但我个人以为,本次活动的亮点之一便是教学展示首次不设奖项、不评等次。

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不评奖,可能有人会不太习惯,甚至有人会感到失望。的确,社会现实已经让我们,特别是教育领域的广大师生与家长适应了在打分数与排名次的竞争氛围中工作、学习与生活,因而有人可能会习惯性地认为教学展示不评名次和等第就没有意义。但要知道,教育事业绝不是竞技体育,充斥着打分数和排名次的教育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其实都很残忍,完全有悖于人才培养目标。教育必须回归到育人的正轨,还自身一份清净才是我们教育人内心的期盼。尤其是音乐教育,要真正落实“立德树人”,践行“以美育人”,更需要淡化功利追求,不忘艺术初心,让音乐教育真正成为审美的教育、情操的教育、心灵的教育。或许有人会担心没有奖项将来怎么评职称、评名师、评优秀?而这个问题更是完全多虑—评职称、评优的条件是根据当下的客观情形而制订的,活动不存在奖项、等第,评职称、评优的条件里自然会有其他的评价标准取而代之。所以,淡化竞争、和谐共存、相互学习、彼此欣赏、共同提升,这才是新时代的音乐教研新常态,也是音乐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还记得20世纪七八十年代,文艺工作者能进京参加全国文艺调演那是多高的荣誉啊!每次调演或会演,就是文艺工作者们欢庆的节日。今天,41位来自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一线音乐教师站在这个全国最高的音乐教学展示舞台上,又何尝不是音乐教师的至高荣誉!抛除杂念、释放压力、尽情展示、皆大欢喜带给我们的正能量一定会比一等奖获得者欣喜若狂、二等奖获得者郁郁寡欢、三等奖获得者抬不起头要强过十倍百倍。所以我们应该相信,教师的评价机制必然会适应这样的教学展示新常态,教师自身首先更应该适应这样的新常态:我们是教育工作者,不是体育竞技者,我们是来展示教学成果的,不是来参加竞技比赛的!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承认,全国各地的音乐教育发展水平并不均衡,不同地区之间的教学水平是有差别的。基于此,本次展示活动组委会保证让每个省份都有现场展示课呈现,这非常好,由衷地为组委会的这一决定点赞。而不评奖也恰恰体现出了这次展示活动的公正与公平。我们不能让教育落后地区的教师来衬托发达地区教师的高水平,而是应该彼此尊重,尤其要给不发达地区的教师们鼓掌加油,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不久前我们去参加全国的美育调研活动,湖南省东安县的经验就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各校音乐考试成绩“排队”,县城学校、乡镇学校、偏远农村学校,考同样一张试卷,但最终在学校成绩排名时,考试总成绩要乘以一个不同的系数,即偏远农村学校的系数是1.1;乡镇学校的系数是1;县城学校的系数是0.9,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就体现了公平,它充分考虑到乡村学校美育发展滞后的现实情况。我们都知道,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的音乐教学水平有差异,这是一种常态存在,发达地区的展示课比不发达地区的质量要更好一些,这是理所应当的。彼此之间去比拼,意义不大,而彼此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才是最重要、最有意义的。让不发达地区的教师们找到自己的差距,让发展水平相当地区的教师们相互借鉴,这才更重要,才是这个展示活动的真正价值所在。这样的一种价值远比分出个一二三等奖要大太多太多。期待从这次展示活动开始,我们都能达成这样的共识:音乐课堂教学展示不再是一个比赛,而是全国音乐教师的一个盛大节日,是我们欢乐相聚的美好日子。

二、以美育人育美人,新时代音乐教育新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习总书记的话为新时代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其中,“以美育人”便是音乐教育的目标追求与本质属性。我相信,参加这次展示活动的所有执教者与观摩者都将“以美育人”铭记于心。但究竟如何去理解和践行“以美育人”,恐怕教师们还没有进行十分深入和透彻的思考。全国教育大会结束后我接到一个任务,要写一篇学习教育大会有关美育精神的感受,要求篇幅短小,运用“网言网语”,尽量通俗易懂。我写的文章题目是《以美育人,育爱美之人》,在这篇网络小文里,我所表达的基本观点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并不意味着爱美之人遍地都是。真正的爱美之人,首先要有正确的审美价值观,要知道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真美和假美;其次要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够满足自身对审美生活的需求。而无论是正确审美观的形成,还是审美能力的提升,都必须经过后天的培养,因此学校美育很重要,美育主要就是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就如何践行“以美育人”提了两点想法。

(一)培养爱美之人,必须要有爱美之师

毫无疑问,我们的音乐教师理所应当是爱美之师。但我们是否能够担得起这样的美好称谓,对此我们要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和自我评判。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必须要以美的化身、以爱美之师来定位自己的职业身份,我们每个人美在哪里,自己一定要清楚。尤其要明白一点:作为美育教师的美,作为爱美之师的美,并不只是歌唱得美、琴弹得美、舞跳得美,这种美是由内而外、能够潜移默化向学生植入美的基因的作为一个人的美,而不只是作为一种专业的美。

令人欣慰的是,我所观摩的活动第一天8堂课的执教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美。在我看来,至少在展示课教学的45分钟时间内每个人都很好地诠释了什么是爱美之师,都散发着吸引学生的美的因子。江苏的许俐老师有一种抒情之美;河南的杨君磊老师有一种潇洒之美;广东的蔡映惠老师有一种温柔之美;浙江的张越琼老师有一种智慧之美;青海的魏乐老师有一种朴实之美;湖北的杨丽萍老师有一种亲和之美;湖南的梁珉老师有一种淡定、淡雅之美;黑龙江的刘向东老师有一种慈爱之美…… 我在想,教师们身上所散发出的种种美,学生是一定能够感受得到的,这就是最好的美育。师者就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美育就是学生所拥有的爱美之师。

(二)以美育人,必须要五育并举

关于这一点,我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我们上的是音乐课,但又不只是音乐课。各个学科、各门课程要尽可能打通,形成育人合力,不要在乎是你帮我还是我帮你,各个学科的共同目标都是助力学生成长,各门学科各自为战,那吃亏的还是学生。音乐教育要真正回归“以美育人”的正轨,就必须在教学设计时站位要高,要基于音乐本体又超越音乐本体,要有跨学科的意识,要贯穿综合理念。不能是育人目标写得挺好,理念阐释也头头是道,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又立马退回到学科知识技能的狭隘专业化层面,以至于无论是目标还是理念都找不到依托,也落不了地,教学实践无法支撑育人目标的实现。这恐怕是当下包括音乐教育在内的各个学科都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展示课特色鲜明,新时代音乐教学新气象

因为特殊原因,我只观摩学习了小学组第一天的8节展示课,深感对不起后面参加展示的12位教师。虽然我早年也当过中小学音乐教师,但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都无法企及展示教师们的教学水平,所以平心而论,我是完全没有资格和水平对展示课进行点评的。在此,我抱着学习、探讨、交流的态度,就我所观摩的8节课逐一分享自己的感受。

江苏省无锡市云林实验小学许俐老师执教的《诗韵悠悠咏经典》一课,很好地将歌唱美与吟诵美融为一体,齐唱+伴读+重唱的呈现形式设计巧妙,执教者整节课都那么抒情、动情、感人,让课堂充满着美感。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艺术小学杨君磊老师执教的《陀螺》一课,充分发挥了教师自身的戏曲表演专业特长,开头与结尾处的两段表演,首尾呼应,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音乐好奇心,也巧妙地把中国戏曲融入音乐课堂教学之中。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钟村第二小学蔡映惠老师执教的《歌声与微笑》一课,没有任何花哨的设计,整堂课自然朴实、波澜不惊,却能够紧紧围绕多声部演唱来展开教学,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歌唱性,学生唱得充分又过瘾,教学效果很不错,无论从声音上还是表情上,都完全看得出学生在歌唱中真正有一种美的享受。浙江省宁波市翰香小学张越琼老师执教的《龙的传人》一课,是一堂充满智慧的课,这种智慧渗透在教学的设计、语言的表达、师生的交流等各方面,智慧的课堂是最令人愉悦的,对学生贯穿始终的分数评价着实很过瘾,让学生很有成就感。青海省西宁市北大街小学魏乐老师执教的《牧场上的歌》一课,运用了比较丰富的教学手段,一直在努力地激发学生的参与,而年轻执教者所特有的西北人的质朴气质,让这堂音乐课更显朴实无华。湖北省武汉市鲁巷实验小学杨丽萍老师执教的《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一课,执教者亲切自然的教态深受学生的喜欢,这堂课最大的亮点是充满着童趣和艺术美感的微课设计,让教学增色不少。湖南省长沙市周南学士实验学校梁珉老师执教的《北京喜讯到边寨》一课,最突出的亮点是强调对乐曲的完整聆听,从复习导入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状态,到每一次完整聆听音乐时所要渗透的知识点的分布,整个设计很花费心思,创新了欣赏教学方式,教学效果也不错。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第二小学刘向东老师执教的《摇篮曲》一课,设计用心、有亮点,教师编创的《摇篮曲》和舒伯特的《摇篮曲》融为一体的呈现很巧妙,执教者父爱般的亲切加上一把诱人的吉他,让课堂气氛更显轻松。

大家知道,这次的教学展示内容是提前一周抽签决定的,而且都是在活动举办地借班上课,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给不熟悉的学生呈现一堂精彩的音乐课,非常具有挑战性。所以,教学中存在一些可以进一步改进之处是必然的、正常的,这才是音乐教学最真实的呈现。就如上面所总结的,这8堂展示课,各有特点、优点与亮点,但也多少存在一些普遍或个别的值得改进、完善的地方。第一,唱歌课过多的理性分析、预设歌唱难点并提前加以攻克等花去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导致学生最期待的歌唱环节迟迟不能到来;第二,欣赏课教学设计花样太多,听音乐做律动、画旋律线、寻找问题答案等,导致学生几乎难以获得静心聆听音乐的机会;第三,教学设计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审美规律,导致一些活动与环节的设计显得很幼稚,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第四,教学内容多,教学时间安排不甚合理,导致整堂课都在赶节奏,张弛度把握不好;第五,教学内容服从于教学形式,部分教师的展示盖过了学生的参与,教师的解说取代了学生的体验,导致课堂看上去热热闹闹,实际上学生疲于配合教师,教学实效并不理想;第六,把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理解为是三个教学环节,导致教学设计出现了某个环节对应培养某个核心素养这样简单化的问题,等等。但就如我上面所说的,在短短的一周之内呈现一堂展示课,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都再正常不过。实际上,音乐教学永远都没有大一统的标准,也不可能存在完美无瑕的课堂,而且每个人审视的角度也不一样,所以,上面我所提出的这些问题,肯定是不可能全面和准确的,甚至有可能是吹毛求疵的,仅仅是个人的一孔之见而已。

音乐课堂,毕竟是一个教学的课堂,是师生之间常态化的交往活动,而不是一场排练过的音乐会,也不是某一个人的艺术作品创作,更不是一部影视短剧,不太可能通过反复修改、打磨设计就能够出奇制胜的。作为教师,我们的教学一定要首先打动学生,一定要走进学生心中,要成为学生的心灵捕手,这样才可能呈现出我们教学的精彩,而师生之间的心灵交融是需要时间积累的,所以像这种形式的教学展示课是不可能完美无缺的。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个人认为,评价一堂课的重点还是要看学生的表现,课堂教学展示的精彩也一定是体现在学生身上的,去看看他们:快不快乐?投不投入?享不享受?美不美?这才是评价一堂课最直接、最终极的标准。

观摩了第一天8堂展示课之后,我看到微信群里有人发了这样一个帖子:“第一天整体来说给我一个最不舒服的感觉,就是过半的学生都是乖乖坐着双手摆在膝盖上,今天终于看到学生发自内心地随乐而动,头盔戴好了……”后来我知道“头盔戴好了”是“欢迎拍砖”的意思,这个帖子所表达的当然是个人观点,自然也不一定被人认可。但不管是否被人“拍砖”,我能由此想象到的是,学生走进我们的音乐课堂,的确不仅是来乖乖听课的,而是来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美感愉悦与身心快乐的,而这样的一种美的享受恰恰是其他学科课程所无法给予的,也是校外教育中的音乐课堂所难以成全的。我想,这便是我们学校音乐课堂存在的最大价值,也是我们音乐教育的安身立命之本。

我想,一堂好的音乐课,一定会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满足其对音乐的好奇心;一定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满足其音乐的表现欲;一定会注重培养学生的享受意识,满足其音乐的成就感。这些都是音乐教育要给予学生的最珍贵的东西,却恰恰又是我们的音乐教育做得最欠缺的方面。而要做好这些,我们必须要充满智慧、满怀爱心、敢于创新。作为承担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神圣使命的爱美之师,我们既要做教学的武林高手,更要做学生的心灵捕手;既要展现自己的风采,更要成全学生的期盼;既要让自己享受教学,更要让学生享受艺术。这三句话,也是我所理解的作为一名优秀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基本评判标准与自我定位。

猜你喜欢

爱美音乐课美育
爱美也需适度而为
音乐课中集体舞教学的思考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爱美的小骆驼
初中综合音乐课初探——以《雷鸣电闪波尔卡》一课为例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观摩活动教案选编》
美育教师
为爱美者打造一个全新的整形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