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瑞吉欧艺术工作坊
2019-01-28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曾 捷
近期,我有幸跟随学校团队赴意大利参加了为期11 天的访学活动。出发前,我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到,孕育了文艺复兴的意大利在学前教育领域也有令人瞩目的贡献。瑞吉欧·艾米莉亚教育体系在意大利的土地上萌芽、发展,是意大利学前教育的代表体系之一。瑞吉欧工作坊作为体系中最具特色的一个方面,其在艺术方面的理念、教学方式和活动内容等,对我国幼儿园美工室的活动有着启发与指导作用。
一、瑞吉欧工作坊简介
20世纪60年代,马拉古奇(Malaguzzi)在瑞吉欧·艾米莉亚和当地的幼教工作者一起兴办并发展了学前教育。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创业与探索,形成了瑞吉欧·艾米里亚教育体系。Malaguzzi 为当地的每一家幼儿园都配备了一个艺术工作室,里面放着各种各样供幼儿进行制作、探索等活动的材料,这就是瑞吉欧工作坊的最初模样。工作坊一方面提供环境让幼儿探索和接触门类繁多的材料,运用工具将材料自由组合,以促进幼儿技能发展;另一方面为老师提供机会观察了解幼儿学习的过程,以掌握幼儿的动作发展等情况。
二、实地探访瑞吉欧艺术工作坊
在赴意大利访学交流活动中,我有幸参观了三所瑞吉欧艺术工作坊。通过交流学习,对瑞吉欧艺术工作坊的理念、运行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这三所工作坊中,有一所是Malaguzzi 国际中心的光影工作室,其余两所是REMIDA 创意工作坊。它们所属的机构不一样,因此,两种工作坊的侧重点不尽相同。Malaguzzi 国际中心的光影工作室更注重让幼儿能够通过和不同环境、各种材料的互动来探索光与影。而REMIDA 创意工作坊则引导人们在废旧材料上有所作为。
1.工作坊的理念
我们参观的REMIDA BSL 创意工作坊与博洛尼亚REMIDA 创意工作坊同属一个连锁机构,他们对从周围的公司、社区和学校等单位中回收的废弃材料进行整理和分类。在REMIDA 创意工作坊中,我看见一堆堆的废旧材料摆放在一起,比如布料、金属、塑料和木材等,它们都可以作为创作的来源。废旧材料的收集只是REMIDA 创意工作坊的一个方面,而在和工作坊的老师沟通之后,我意识到工作坊理念中更重要的部分是以人为中心。在工作坊内儿童能够随意使用工作坊内的材料,能够遵从自己的意愿改变材料。在这里,他们真正以自己的想法为驱动力,在思想和行动上都是自由的。
2.乱中有序的环境布置
瑞吉欧艺术工作坊十分注意环境布置的教育性、目的性、实用性,更重要的是幼儿的参与性。当我第一次走进瑞吉欧艺术工作坊的时候,就被堆积如山的废旧材料和凌乱的地面环境震撼到了。虽然所有材料和工具堆积在一起,但仔细观察后我发现其实材料摆放都是有序的。大部分的材料按照材质或颜色分类,目的是为了幼儿能够通过摆放材料的位置来了解不同材质和颜色的物品。在工作坊的墙上我还发现一些毫无装饰规律的艺术作品。比如,在天花板的角落出现一幅剪纸画,在门边的墙的低矮位置挂着一顶帽子等。我询问了工作坊的老师,她说这是这些作品的主人自主决定的,工作坊尊重他们对环境布置的决定。
3.老师更是幼儿的记录者
在REMIDA 创意工作坊参观时,我们亲身体验了工作坊中材料探索的活动。活动过程中,我仔细地观察了老师的行为。他们会在旁边观察并用手机进行记录,有时也会询问我们问题来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通过沟通我了解到老师在平常的工作中能够非常熟练地“接住幼儿抛来的球,并且充分调动幼儿带着想继续玩下去的欲望,再将新的球抛给幼儿”。在工作坊内,老师以平等的方式与幼儿进行互动,不以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幼儿活动,而是学会放手,让幼儿自主进行探索。工作坊的老师秉持以幼儿为中心的理念,为幼儿提供自由多元的探索环境,将创意的快乐体验带给幼儿。
4.自由多元的探索方式
瑞吉欧艺术工作坊毋庸置疑是一个多元包容的地方,它毫不拒绝地接收多样的无毒废旧材料。虽然这样会让工作坊显得有些杂乱,但是真正的多元性就这样显现出来。
在工作坊中,幼儿可以任意探索任何一种或多种材料。大部分时候,幼儿会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索。令我震惊的是,不仅是幼儿可以同时探索不同的材料,同一个小组里的不同幼儿也可以探索不同的材料。组内的幼儿相互沟通、讨论不同材料的组合方式。我还了解到同时探索多种材料能让幼儿意识到它们不再是单个的个体,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并归纳总结其中的规律。这种方式更能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在这里,每一位幼儿都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和方式,享受充分的自由和自主。
5.瑞吉欧艺术工作坊特色——光与影
Malaguzzi 国际中心的光影工作坊利用了屋顶透出来的自然光源与室内陈设的人造光源,配合投影仪等设备,使得塑料等常见的材料在幕布上呈现了奇特的光效。工作坊希望培养幼儿对眼前事物多样化的解答,它通过光的辅助,使幼儿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概念或同一物体进行探究。光与影的活动给幼儿提供奇妙可靠的探索环境并给予幼儿新奇的体验,这种浸入式的探究对幼儿的思维发展与成长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三、对我国幼儿园美工室活动的启示
(一)对教师的启示
1.观察记录,全面了解幼儿
我们认为幼儿园老师应该是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瑞吉欧艺术工作坊的老师也是如此。不仅如此,工作坊的老师同时也是幼儿的记录者。老师运用各种方式记录幼儿的活动情况,如摄像、录音、照片等。记录能够帮助老师及家长了解幼儿具体的活动情况,还可以丰富幼儿的回忆。通过回顾记录,老师可以从中发掘其潜能,家长能够更好地了解活动内容。国内幼儿园老师同样也会记录幼儿的活动,在美工室里,老师也会对正在创作的幼儿进行拍照,在其作品完成时要求幼儿与作品合影留念。相比于瑞吉欧艺术工作坊的老师,国内幼儿园老师的记录则较为机械。其实除了进行表面的记录,老师还需要对幼儿的各方面想法进行记录,通过耐心的询问,了解幼儿对作品的想法,走进他们的内心。只有结合记录下的幼儿行为表现与内心想法,教师才能更全方面地了解幼儿。
2.提供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
瑞吉欧艺术工作坊的老师能够为正在工作的幼儿提供一个独立开放的个人空间。工作坊的老师在幼儿进行创作时不会过多地打扰幼儿,也不会在创作的过程中打断幼儿向其展示其他人的作品,他们做的只是静静地等待。在创作活动中,我们的幼儿园老师则会出现打扰或随意指导幼儿创作的行为。为了能够让幼儿完成一份比较完整的作品,甚至在幼儿不想继续的时候,老师会较强势地参与到幼儿的作品完成中。这样的行为并不符合以幼儿为中心的要求。教师应该放手让幼儿自己探索,如果以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幼儿的活动,那么指导性会破坏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乐趣,使得幼儿失去了玩下去的欲望。在幼儿创作过程中,我们应该遵从他们的想法,学会放手。
(二)对环境布置的启示
在我国幼儿园的美工室里,为了保持室内环境的整洁干净,老师常常把材料放在架子上或者收在柜子里,幼儿拿放材料不方便。而且,美工室的环境布置大多以装饰功能为主,由老师来决定哪一块位置用哪些作品装饰。这样的比较拘谨的环境布置不仅没有充分体现环境的实用性,反倒减少了幼儿的参与性。基于环境布置要以幼儿为中心的理念,在美工室的环境布置上,老师不仅要考虑到幼儿的身高、力量等因素,尽量将材料摆放在幼儿容易拿取的地方,还要像在班上一样尊重幼儿的意愿,让他们能参与设计环境。比如仿照瑞吉欧艺术工作坊,可以让幼儿自行决定将作品摆放在哪个位置。只有以幼儿为中心进行环境布置,幼儿才能真正感觉自己属于这个环境,才能让他们在美工室自由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三)对活动内容的启示
1.探索多元的材料
瑞吉欧艺术工作坊的活动是建立在幼儿的兴趣基础上的,多样的活动形式符合幼儿个性化的发展。通过参与和享受感兴趣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而在国内幼儿园美工室的活动中,由于幼儿人数较多,材料、工具不够充足,大多数时候都由老师决定课程的发展和材料的种类。课程大都使用“单项深入法”,即在同一段时间内只探索一种材料。这种探索方法弊端在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幼儿探索其他材料的机会,忽略了幼儿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同时幼儿可能对这个材料并不感兴趣,影响幼儿对艺术创作活动的喜爱。美工室应该是一个能够使幼儿自由探索、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地方,所以,美工室的活动更应该建立在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上。这方面还需要国内的幼儿园在各个方面不断努力,适应幼儿的需要,真正做到多元材料,多元教学。
2.适当加入光与影的活动
光与影的活动是瑞吉欧艺术工作坊的一大特色之一。通过在光下摆弄、操作事物,幼儿不仅能够感知光与事物的关系,还能了解一些物理的现象。这是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国内幼儿园美工室的活动大都是一些涂画、剪贴等较单一的平面活动。如果加入光的元素,这些活动也将会变得更加生动和新奇,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光与影的活动能启发幼儿用发现美的眼睛从多个角度来观察事物,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除此之外,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光来表现作品,还可以通过光与影活动来确定新的活动主题。比如,光与影在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上也有体现,皮影戏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在国内幼儿园美工室中结合具体情况将光与影融合,创造富于魅力的光与影环境,创造浸入式的探索氛围,是在丰富幼儿的艺术体验,能为他们的成长又添上奇妙的一笔。
美工室作为美术教育的重要场所,需要保证幼儿的自主性、参与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审美体验,展开多元的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未来的想象。近年来,我们创造了更适合幼儿的美工室环境,探寻了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提高幼儿学习美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良好的审美体验而不断努力。在我国幼儿园美工室需要不断进步的今天,瑞吉欧艺术工作坊活动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但是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脱离现实。我们更需要结合我国幼儿园的实际情况,从工作坊中获取经验,在不断完善中实现真正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